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42例于血液科就诊的贫血患者病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文前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342例于血液科就诊的贫血患者的病因。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血液科收治的342例贫血患者的贫血原因进行调查。结果:(1)342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175例,占51.17%,主要原因有慢性失血,其次为摄入不足跟吸收障碍;... 目的:探讨分析342例于血液科就诊的贫血患者的病因。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血液科收治的342例贫血患者的贫血原因进行调查。结果:(1)342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175例,占51.17%,主要原因有慢性失血,其次为摄入不足跟吸收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45例,占13.16%,主要原因有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原发性再障以及药物性再障等;巨幼细胞贫血80例,占23.39%,主要原因有摄入不足以及机体消耗与需求增加;溶血性贫血20例,占5.85%,主要原因有自生免疫疾病和机械性溶血性贫血;混合性贫血22例,占6.43%,主要原因有摄入不足跟吸收障碍。(2)缺铁性贫血175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6.86%、45.71%、41.71%、5.72%;再生障碍性贫血45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11.11%、26.67%、13.33%、48.89%;巨幼细胞贫血80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21.25%、25.00%、50.00%、3.75%;溶血性贫血20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15.00%、30.00%、50.00%、5.00%;混合性贫血22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13.64%,31.82%,36.36%,18.18%;(3)342例贫血患者中,治愈282例,死亡27例,20例患者确诊后自动离院,13例患者仍在治疗当中。其中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混合性贫血治愈率较高。再障患者死亡率最高。结论:贫血原因诸多且复杂,定期健康体检,及早发现,仔细找明病因,对症治疗,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病因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德斌 张奕加 +2 位作者 朱雄鹏 孙力 骆云龙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针对常见的血液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家庭亲戚关系、医保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 目的针对常见的血液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家庭亲戚关系、医保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1 372例患者中,有768例出现焦虑症状(55.9%),479例出现忧郁症状(34.9%)。性别,男性的焦虑、忧郁症状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忧郁症状较慢性白血病患者多见;治疗效果,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达完全缓解者,其焦虑忧郁的发生率较之未缓解者低;治疗方式的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其焦虑忧郁症状远比单纯接受化疗者要高;以上四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易伴发焦虑忧郁症,其中病情重、疗效不佳以及同时接受放化疗者发生率特别高。血液科医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有同情心,尊重患者。恰当地运用沟通及交流技巧,通过多种方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焦虑忧郁 调查
下载PDF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来自2009美国血液学年会的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志峰 朱雄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5期232-234,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 治疗进展
下载PDF
HBV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238例化疗致肝损害的预防
4
作者 刘德斌 朱雄鹏 +2 位作者 张奕加 孙力 骆云龙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针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接受化疗的1 23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临床上应用拉米呋定对HBV再激活和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类型);检查项目(包括... 目的针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接受化疗的1 23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临床上应用拉米呋定对HBV再激活和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类型);检查项目(包括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化疗药物;拉米呋定和保肝治疗;利妥昔单抗(美罗华)5个方面。结果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接受化疗的患者尽管应用拉米呋定治疗组和未应用拉米呋定的对照组在肝功损害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急性肝炎的发生率,治疗组远较对照组为低,分别为12.3%和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HBV再激活的预防上,拉米呋定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4.6%和3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于HBV感染者因为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而延迟下一周期的化疗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分别为18.2%和49.0%(P=0.033)。结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BV感染,在接受化疗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HBV再激活以及急性肝炎。因此常导致下一周期的化疗延迟。拉米呋定的应用减少了肝损害,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拉米呋定 HBV再激活和肝损害
下载PDF
不同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生存时间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肖慧芳 董志高 +3 位作者 许文前 陈旭艳 辛鹏亮 张金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生存时间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在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基础上,按来那度胺给药剂量...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生存时间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在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基础上,按来那度胺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58例)和低剂量组(58例)。比较2组ORR、随访3年PFS率和OS率、治疗前后KPS评分、RNS评分、免疫表型指标水平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2个疗程ORR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5);2组4个和6个疗程OR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2组随访3年PFS率和OS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低剂量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和RN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2组患者治疗后免疫表型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但2组治疗后免疫表型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2组III-IV度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肺部感染及疱疹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低剂量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5)。结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来那度胺方案用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具有相近疾病控制效果和生存时间;其中低剂量来那度胺方案尽管早期起效相对缓慢,但有助于提高总体生存质量,减低毒副作用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那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疾病控制率 生存时间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35表达水平及其诱导产生的新型调节性T细胞iTR35比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许文前 黄源茂 肖慧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新型免疫抑制因子——IL-35表达水平及其诱导产生的新型调节性T细胞iTR35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初诊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DS国...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新型免疫抑制因子——IL-35表达水平及其诱导产生的新型调节性T细胞iTR35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初诊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将其分为高危(n=4),中危-2(n=10),中危-1(n=5)和低危型(n=4)4个亚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亚组患者血清IL-35表达水平及iTR35细胞比例。结果:MDS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TR35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两组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MDS组的血清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内IL-12p35和IL-27EBl3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且MDS组的血清IL-35水平与IL-12p35和IL-27EBl3表达水平及iTR35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0.99和0.52,P<0.05)。MDS的4个亚组中,iTR35细胞比例及血清IL-35表达水平总体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与中危-2组患者的血清IL-35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但两组均分别明显高于中危-1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2组也明显高于中危-1组及低危组(P<0.05),而中危-1组与低危组无差别(P>0.05)。高危组与中危-2组的iTR35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别,但高危组和中危-2组的iTR35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中危1组和低危组(P<0.05),而中危1组与低危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IL-35水平和iTR35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失衡在MD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为MDS免疫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调节性T细胞 iTR35细胞 白介素-35
下载PDF
抗原致敏、GM-CSF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杀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纯团 朱雄鹏 +2 位作者 许文前 肖慧芳 董志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29-932,共4页
本研究探讨负载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可溶性抗原并携带外源基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形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用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DC,再用含有外源基因... 本研究探讨负载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可溶性抗原并携带外源基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形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用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DC,再用含有外源基因GM-CSF的腺病毒感染DC,将所得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以形成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最后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以计算CTL对U266的杀伤率。结果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负载抗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杀伤率存在显著差异(n=3,F=10.939,p<0.05);两两比较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的杀伤率高于其它两组(p<0.001),且负载抗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出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当所致敏的DC通过腺病毒感染而带有外源基因GM-CSF时,所诱导的细胞毒杀伤反应则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状细胞 CTL GM—CSF
下载PDF
用携有存活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T细胞抗淋巴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朱雄鹏 陈志哲 +3 位作者 胡建达 李纯团 杨婷 许贞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91-593,共3页
本研究探讨转染survivin(SVV)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淋巴瘤的免疫效应。对人外周血DC进行诱导培养,以Ad-SVV转染DC,用Westernblot鉴定Survivin的表达,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用混合淋... 本研究探讨转染survivin(SVV)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淋巴瘤的免疫效应。对人外周血DC进行诱导培养,以Ad-SVV转染DC,用Westernblot鉴定Survivin的表达,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含量。结果表明:在MLR中,刺激应答比(S/R)为1∶5、1∶10、1∶50和1∶100时,转染Ad-SVV的DC有较强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转染Ad-SVV的DC组所诱发的CT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DC组;转染病毒后第2天,转染Ad-SVV的DC组的IL-12分泌水平高于对照DC组。结论:含存活蛋白基因的DC能够在体外诱导特异性CTL效应,对CA46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基因 树突状细胞 CA46细胞系 淋巴瘤 细胞毒性T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慧芳 郝杰 +1 位作者 赵维莅 王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不合并HP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5月住院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PS患者33例(合并HPS组)及同时期未合并HPS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6例(对照... 目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不合并HP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5月住院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PS患者33例(合并HPS组)及同时期未合并HPS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6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合并HPS组多以发热起病,大部分骨髓样本(29/33)中可以找到噬血细胞,血清铁蛋白、三酰甘油、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分期晚、体能状态差、病情重,总体预后较对照组差(P=0.000)。合并HPS及治疗未达完全缓解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PS的患者病情重,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辛鹏亮 李纯团 +4 位作者 刘德斌 许文前 肖慧芳 黄远玲 朱雄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5期235-237,242,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以提高对继发性TT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断为继发性TTP的1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 目的 总结分析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以提高对继发性TT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断为继发性TTP的1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0例(58.82%)出现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6例(35.29%)于病程中出现典型TTP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本组患者外周血涂片均可见破碎红细胞,范围为1.5% ~16.5%.本组患者的治疗以血浆置换和输注血浆为主,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64.71%.结论 继发性TTP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破碎红细胞比例>1%作为诊断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同原因继发性TTP预后不同,应积极处理原发病或消除诱导TTP发作的诱因,尽早给予血浆治疗,并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临床特征
下载PDF
microRNA let-7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分析与表观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文前 黄源茂 肖慧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5-1541,共7页
目的:探讨microRNA let-7b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对ALL患者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中microRNA let-7b启动子区Cp... 目的:探讨microRNA let-7b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对ALL患者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中microRNA let-7b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测其microRNA let-7b的表达水平;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 C,DAC)对成人ALL细胞株MOLT-4进行处理;用MSP对药物处理后细胞内microRNA let-7b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应用q PCR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内microRNA let-7b的表达水平,探讨microRNA let-7b表达的调控机制。结果:ALL患者microRNA let-7b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其microRNA let-7b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5-aza-d C能够显著地抑制MOLT-4细胞株的生长,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抑制细胞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细胞发生凋亡,与此同时,能上调microRNA let-7b的表达。结论:在ALL患者中microRNA let-7b的表达受基因组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的调控,microRNA let-7b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其低表达可能参与ALL的发生、发展,提示microRNA let-7b可能成为治疗ALL的新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CRORNA let-7b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清miR-609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明泉 程凌利 +4 位作者 高晶晶 谢仁伟 林丽屏 杨建忠 许荣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33-1937,共5页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清miR-609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127例,同时选取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RT-PCR实验分析miR-609变化,分析miR-609与地中海贫血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清miR-609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127例,同时选取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RT-PCR实验分析miR-609变化,分析miR-609与地中海贫血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地中海贫血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中miR-609相对表达量为3.17±0.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609高表达患者ALT、Plt、MCH水平明显高于miR-609低表达患者(P<0.05)。miR-609高表达患者Hb、sICAM-1水平明显低于miR-609低表达患者(P<0.05)。miR-609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AST无相关性(P>0.05)。miR-609高表达组患者的轻度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miR-609低表达的患者(P<0.05)。miR-609水平与中度贫血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miR-609高表达组的严重贫血患者例数明显多于miR-609低表达的患者(P<0.05)。miR-609高表达组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头晕、乏力及发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miR-609低表达的患者(P<0.05)。miR-609水平与地中海贫血患者恶心发生率无相关性。ROC曲线发现,miR-609的AUC值为0.862,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84.1%。这提示miR-609对地中海贫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CH、miR-609是地中海贫血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论: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清miR-609水平上升,是患者的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09 地中海贫血 预后价值
下载PDF
转化性CD20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一峰 何佩 +4 位作者 姚锡虎 倪亚平 杨梅 陈良娟 刘德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875-876,880,共3页
转化淋巴瘤的预后差,主要发生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应用美罗华治疗后可出现CD20抗原表达的丢失,造成耐药和肿瘤进展,文献仅见若干个案报道,笔者结合所复习的相关文献资料,报道1例滤泡性淋巴瘤经... 转化淋巴瘤的预后差,主要发生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应用美罗华治疗后可出现CD20抗原表达的丢失,造成耐药和肿瘤进展,文献仅见若干个案报道,笔者结合所复习的相关文献资料,报道1例滤泡性淋巴瘤经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后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CD20抗原表达的丢失,旨在加深人们对此肿瘤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临床优选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滤泡性淋巴瘤 DLBCL 转化淋巴瘤
下载PDF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慧芳 《中外医疗》 2019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究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方便选取于2012年3月—2017年6月该院接收的12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中的61例患者予以蔗糖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的61... 目的探究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方便选取于2012年3月—2017年6月该院接收的12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中的61例患者予以蔗糖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的61例患者予以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红细胞计数(3.55±0.35)×10^(12)/L、血红蛋白(120.46±10.48)g/L、血清铁蛋白(26.41±6.62)μg/L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1±0.25)×10^(12)/L、(102.41±10.6)g/L、(20.41±4.01)μg/L(t=9.805、9.444、6.054,P=0.000、0.000、0.00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86.89%)(χ~2=6.421,P=0.011);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92%)显著低于对照组(16.39%)(χ~2=6.909,P=0.008)。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蔗糖注射液进行治疗,既可改善相应的临床指标,又可显著缓解病情,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铁注射液 缺铁性贫血 琥珀酸亚铁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活化情况
15
作者 李纯团 马馨 +3 位作者 郑艳 黄远玲 陈一峰 朱雄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1期24-25,共2页
目的检测PI3K/Akt/m TOR信号传导通路传导分子PI3K、Akt、m TOR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情况,评估该通道活化情况,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MCL石蜡包埋标本15例(MCL组)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20例(LRH... 目的检测PI3K/Akt/m TOR信号传导通路传导分子PI3K、Akt、m TOR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情况,评估该通道活化情况,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MCL石蜡包埋标本15例(MCL组)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20例(LR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p-Akt、p-m TOR、p-RPS6的表达水平。结果 MCL组p-Akt、p-m TOR、p-RPS6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LR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在MCL中异常活化,该通路异常表达可能与MCL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P-AKT p-m TOR p-RPS6
下载PDF
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伦欢 朱雄鹏 +2 位作者 肖慧芳 辛鹏亮 李纯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7-1405,共9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寻找其靶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流...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寻找其靶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RPS6磷酸化水平及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能够明显抑制Raji细胞和CA46细胞的增殖,在雷帕霉素为1 nmo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即达到20%,表现出雷帕霉素良好的生物活性,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r=0.507)和浓度依赖性(r=0.838)。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分别作用于Raji和CA46细胞24和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细胞周期处于G_1/G_0期细胞逐渐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则逐渐减少,呈现时间依赖性(r=0.961)和浓度依赖性(r=0.947)。雷帕霉素100 nmol/L作用于Raji和CA46细胞48 h后,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明显凋亡,且主要为中晚期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雷帕霉素作用于Raji细胞和CA46细胞后,RPS6磷酸水平及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r=0.926)和浓度依赖性(r=0.98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通过抑制mTOR下游通路RPS6蛋白磷酸化,进而抑制mTOR/RPS6通路活化,阻滞细胞周期于G_1/G_0期,达到有效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激活内源性促凋亡蛋白caspase-3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伯基特淋巴瘤 MTOR CASPASE-3 survivin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套细胞淋巴瘤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芳 李纯团 +2 位作者 黄远玲 郑艳 朱雄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20-23,共4页
目的探索LY294002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MCL)株Jeko-1的增殖的影响及其化疗增敏作用。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Jeko-1细胞的增殖率及LY294002与阿霉素联用对Jeko-1细胞半数抑制率浓度的变化(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 目的探索LY294002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MCL)株Jeko-1的增殖的影响及其化疗增敏作用。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Jeko-1细胞的增殖率及LY294002与阿霉素联用对Jeko-1细胞半数抑制率浓度的变化(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Akt、RPS6K、P-4ebp1等下游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LY249002可抑制Jeko-1细胞的增殖;LY294002使Jeko-1细胞G0/G1期的细胞数增加;LY294002有促Jeko-1细胞凋亡的作用,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LY294002显著降低MCL细胞中P-Akt、P-RPS6K、P-4ebp1等蛋白的表达;LY29400可降低阿霉素对MCL细胞的IC50(P<0.05)。结论 LY294002可抑制MCL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等相关下游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而实现,且LY294002或许是MCL治疗中具有化疗增敏作用的分子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LY294002 PI3K/AKT信号通路 阿霉素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心脏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锦明 罗美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6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在心脏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效果及改善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行快速康复护理),...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在心脏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效果及改善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行快速康复护理),各100例,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早期拔管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期活动锻炼、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早期拔管时间(8.26±2.23)h、首次排便时间(55.21±4.51) h、早期活动锻炼(45.56±3.65)h、住院时间(20.53±2.12)d等临床恢复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10/100)低于对照组23.00%(23/100),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8.45±2.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8±2.05)分,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快速康复干预运用于心脏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患者可以缩短临床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心脏体外循环 并发症 睡眠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CALR与JAK2基因突变型的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一洲 李纯团 +1 位作者 王少雄 朱雄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CALR及JAK2两种不同基因型突变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基因型突变的ET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史(出血史、血栓史)、体征(脾大、肝大)及外周血液指标(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D-二...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CALR及JAK2两种不同基因型突变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基因型突变的ET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史(出血史、血栓史)、体征(脾大、肝大)及外周血液指标(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D-二聚体)间的异同,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上述临床参数与基因型突变的相关联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期间就诊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首诊ET病人,共统计病例数37例。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分列为JAK2 V617 F基因突变组及CALR基因突变组,并分别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体征及外周血液指标,利用统计学对比不同基因型突变组之间上述基本信息、背景资料及外周血象部分指标(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D二聚体)的参数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比较两种基因型突变间的临床特征。结果①在3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共检出24例JAK2 V617 F基因突变阳性,占病例总体的64.9%;共检出13例CALR基因突变阳性,占总病例数的35.1%;未检测至其它基因突变阳性。②ET患者中JAK2 V617 F基因突变组的血栓史事件发生率高于CALR基因突变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③ET患者中JAK2 V617 F基因突变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CALR基因突变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④ET患者中CALR与JAK2 V617 F基因突变组两组间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出血史、肝脾增大、外周血象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及D-二聚体的参数资料在数学上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①本课题中的ET患者中JAK2 V617 F基因突变阳性与CALR基因突变阳性的比例较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②相较于CALR基因突变阳性的ET患者,JAK2 V617 F基因突变阳性的ET患者具有更高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栓事件发生率。③携带JAK2 V617 F基因突变的ET患者与携带CALR基因突变的ET患者相比,具有更差的生存预后及更高的血栓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CALR JAK2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梦伊 高秀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白血病患者共78例,按入院时间分组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对患者护理,研究组则是将常规方法作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种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在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白血病患者共78例,按入院时间分组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对患者护理,研究组则是将常规方法作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的使用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白血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价值 临床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