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川崎病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蔡海明 张旭 林惠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方案应用于川崎病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儿童心肺消化科收治的170例川崎病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分析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方案应用于川崎病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儿童心肺消化科收治的170例川崎病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检验结果、冠状动脉瘤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率为25.88%,冠状动脉回缩率为32.94%,冠状动脉稳定率为38.82%,冠状动脉发展率为2.35%,与对照组的12.94%、30.59%、49.41%、7.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瘤治疗总有效率为58.82%,高于对照组的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冠状动脉血栓者1例,对照组无冠状动脉血栓发生,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24.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方案用于川崎病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川崎病 冠状动脉动脉瘤 儿科疾病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蔡海明 张旭 +2 位作者 林志滨 许智敏 林惠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8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采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16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0例。参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采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16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0例。参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消除时间、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χ^(2)=5.7658,P=0.0163<0.05)。研究组黏膜充血、皮疹、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肢端硬肿消除时间分别为(2.55±1.05)、(3.89±1.56)、(1.30±0.78)、(2.39±1.05)、(2.56±0.98)、(2.89±1.21)d,短于参照组的(4.33±1.98)、(6.52±1.79)、(3.91±1.23)、(4.66±2.05)、(3.98±1.21)、(5.61±1.26)d(P<0.05)。治疗后,两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谷草转氨酶(37.56±3.98)U/L、谷丙转氨酶(42.05±2.15)U/L、总胆汁酸(7.80±1.36)μmol/L、C反应蛋白(10.28±2.15)mg/L、红细胞沉降率(14.62±2.98)mm/h均低于参照组的(48.63±6.56)U/L、(58.56±3.69)U/L、(11.00±2.12)μmol/L、(18.98±3.65)mg/L、(22.65±3.96)mm/h(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应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症状消退,提高肝功能恢复效果,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症状消除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