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64例怀疑手、腕部腱鞘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64例怀疑手、腕部腱鞘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判断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均经过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分别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采用Kappa、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分析相关病例64例,其中诊断为手、腕部腱鞘结核(结核病例)21例,非手、腕部腱鞘结核(非结核病例)43例。经T-SPOT.TB检测,结核病例阳性者20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40例,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3.0%,阳性预测值为87.6%,阴性预测值为97.6%。经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结核病例阳性者5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37例,灵敏度为23.8%,特异度为86.0%,阳性预测值为45.4%,阴性预测值为69.8%。与临床诊断比较,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62和0.112,T-SPOT.TB比胶体金标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且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螺旋刀片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PFNA内固定治疗的131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螺旋刀片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PFNA内固定治疗的131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正位X线片显示螺旋刀片位于股骨颈中间(A组)、59例位于股骨颈中下1/3(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尾钉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折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0,P=0.849)。术后6个月,A组TAD为(2.23±0.07)cm、尾钉高度为(1.72±0.14)cm,B组分别为(2.85±0.12)、(0.53±0.26)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43,P=0.000;t=31.031,P=0.000)。术后6个月,A组髋关节功能获优48例、良15例、可9例,B组获优38例、良16例、可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5,P=0.941)。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结合适宜的TAD,螺旋刀片置于股骨颈中间或中下1/3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64例怀疑手、腕部腱鞘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判断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均经过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分别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采用Kappa、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分析相关病例64例,其中诊断为手、腕部腱鞘结核(结核病例)21例,非手、腕部腱鞘结核(非结核病例)43例。经T-SPOT.TB检测,结核病例阳性者20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40例,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3.0%,阳性预测值为87.6%,阴性预测值为97.6%。经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结核病例阳性者5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37例,灵敏度为23.8%,特异度为86.0%,阳性预测值为45.4%,阴性预测值为69.8%。与临床诊断比较,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62和0.112,T-SPOT.TB比胶体金标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且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螺旋刀片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PFNA内固定治疗的131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正位X线片显示螺旋刀片位于股骨颈中间(A组)、59例位于股骨颈中下1/3(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尾钉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折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0,P=0.849)。术后6个月,A组TAD为(2.23±0.07)cm、尾钉高度为(1.72±0.14)cm,B组分别为(2.85±0.12)、(0.53±0.26)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43,P=0.000;t=31.031,P=0.000)。术后6个月,A组髋关节功能获优48例、良15例、可9例,B组获优38例、良16例、可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5,P=0.941)。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结合适宜的TAD,螺旋刀片置于股骨颈中间或中下1/3均可获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