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林金秀 吴可贵 +1 位作者 蔡洪斌 曾开淇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 2 4小时血压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例Ⅰ Ⅱ级高血压病人 ,入院后停药 2周 ,服氯沙坦5 0mg ,qd ,疗程 12周 ,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 140 / 90mmHg以下 ,可加大剂量到 10 0mg ,qd ,治疗前后复查...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 2 4小时血压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例Ⅰ Ⅱ级高血压病人 ,入院后停药 2周 ,服氯沙坦5 0mg ,qd ,疗程 12周 ,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 140 / 90mmHg以下 ,可加大剂量到 10 0mg ,qd ,治疗前后复查 2 4小时动态血压。以二次给药间距终末时血压下降数除以给药间距中最大血压下降数值作为药物降压的谷 /峰比 (T∶P) ,以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时下降 10 %或大于 10mmHg者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者” ,反之为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或”非杓型者”。结果 发现 (1)氯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的 2 4小时平均血压 (mmHg) (SBP :134± 14比 113± 8,DBP :89± 12比 71±5 ,P <0 0 1) ;有效率为 85 .0 % .(2 )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T :P比率分别为 78.6 % (4 8%~ 93 .9% )和 76 .2 % (4 6 .4%~ 89.6 % ) .SBP ,DBP和MBP的平滑曲线指数分别是 1.2 3± 0 32 ,1.36± 0 41和 1.32± 0 38.(3)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 (12 0 / 80mmHg)的高血压患者 ,氯沙坦明显降低夜间血压(mmHg) (SBP :142 .6± 8.8降至 116 .3± 11.4,DBP :89.2±9.6降至 74.3± 6 .8,P <0 0 1) ,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 ,氯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 (SBP :12 0 3± 3 .7比 116 .3± 6 .8;DBP :78.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24小时动态血压 谷峰比率 高血压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偶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金秀 吴可贵 +1 位作者 蔡洪斌 曾开淇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4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入院后停药2周,服氯沙坦50mg,q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OmmHg以下,可加大剂量到100mg,qd。治疗前后复查24h动态血...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4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入院后停药2周,服氯沙坦50mg,q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OmmHg以下,可加大剂量到100mg,qd。治疗前后复查24h动态血压。以两次给药间距终末时血压下降数除以给药间距中最大血压下降数值作为药物降压的谷/峰比(T:P),以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下降10%或大于10mmHg者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者”,反之为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或“非杓型者”。结果:发现(1)氯沙坦显著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偶测平均血压(P<0.01);(2)氯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的24h平均血压(P<0.01)。有效率为83.3%;(3)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 T:P比率分别为78.8%和76.5%。SBP、DBP和MBP的平滑曲线指数分别是1.24±0.33,1.37±0.42和1.32±0.37;(4)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120/80mmHg)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氯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5)24hSBP、DBP下降幅度与治疗前SBP、DBP明显相关(r分别为0.812和0.794,P<0.01)。结论:氯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其主要优点是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夜间无过度降压的危险,晨间血压上升受到明显抑制,基础血压越高,降压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动态血压 谷峰比率 高血压 治疗 降压药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林金秀 陈达光 +2 位作者 谢良地 郑舒亮 吴可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 2 6例正常人 ,84例EH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 (M) ,用盐负荷升压及减钠降压试验测定盐敏感性。以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 ;以盐负荷后...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 2 6例正常人 ,84例EH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 (M) ,用盐负荷升压及减钠降压试验测定盐敏感性。以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 ;以盐负荷后舒张压升高≥ 10mmHg(1mmHg =0 .133kPa)者为升压敏感 ,以口服速尿后舒张压下降≥ 10mmHg者为降压敏感 ,两者均判定为盐敏感。结果  (1)EH患者M值比正常人明显降低 [(7 13± 1 87)∶(9 13± 0 84)mg·kg-1·min-1,P <0 0 1],84例EH患者有 47例 (5 5 9% )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2 ) 5 0例 (5 9 5 % )的EH患者存在盐敏感 ,有升压敏感、降压敏感和升压、降压均敏感三种类型 ,分别为 9/84(10 7% )、18/84(2 1 4% )和 2 3/84(2 7 4% ) ,5 0例盐敏感EH患者中有 2 0例 (4 0 % )存在相对性低减型肾排钠反应 [(4 8 3± 5 2 )∶(5 9 4±4 6 )mmol,P <0 0 1]。 (3)按M值把 84例EH患者分为二组 :EH合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EH +DIS)4 7例 ,胰岛素敏感性正常的EH患者 (EH +NIS) 37例 ,EH +DIS组中盐敏感发生率、血脂、血尿酸及收缩压均比EH +NIS高 [收缩压 :(16 4± 2 0 )∶(15 2± 17)mmHg ,P <0 0 1;血清胆固醇 :(6 34± 1 0 3)∶(5 38± 0 86 )mmol/L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代谢异常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金秀 陈达光 +3 位作者 吴可贵 郑舒亮 曾开淇 黄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对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10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4周。以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代谢率(M值)...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对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10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4周。以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代谢率(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1)3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合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病人治疗后M值均有明显增加。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6.6±1.4mgkg-1min-1,(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5.2±1.2mgkg-1min-1(P<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6.8±1.6mgkg-1min-1(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高血压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硝苯地平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明显比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低,短期治疗对血脂代谢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 敏感性 药物疗法 培哚普利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 被引量:9
5
作者 林金秀 陈达光 吴可贵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苯地平组(26例)和培哚普利组(26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两种药物能同等程度降低各...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苯地平组(26例)和培哚普利组(26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两种药物能同等程度降低各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血压,但培哚普利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能显著降低尿蛋白的排泄量,升高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白蛋白(mg/24h):1045±41.8降至66.7±25.9,P<0.01;24小时尿蛋白(g/L):0.24±0.064降至0.17±0.039,P<001;肾小球滤过率(ml/min):112.2±13.2升至125.5±15.2,P<0.05],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69和0.278,P>0.05,与0.182和0.188,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更有效地降低尿蛋白排泄;培哚普利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是不依赖于动脉血压的有效降低,其可能机制是肾内血流量或肾小球通透性的改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功能试验 硝苯地平 培哚普利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