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检测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主干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小芳 吴黎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对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且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为中间代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评价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 目的对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且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为中间代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评价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择期左主干PCI术且CYP2C19基因型检测为中间代谢型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7例,根据服用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152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95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2组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维持剂量90 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 mg口服,1次/d;2组术后阿司匹林维持剂量100 mg口服,1次/d。观察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vs 15.1%,P=0.001);2组非血运重建性靶血管再狭窄、再发非心肌梗死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且CYP2C19基因为中间代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明显,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进一步降低MACE发生率,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PCI术 抗血小板治疗 CYP2C19基因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oll样受体及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志刚 张南楠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4期283-285,28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大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探讨青蒿琥酯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成功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后,正常对照组与...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大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探讨青蒿琥酯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成功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均予1 m L/(kg·d)生理盐水灌胃;青蒿琥酯小剂量组予10 mg/(kg·d)青蒿琥酯灌胃;青蒿琥酯大剂量组予30 mg/(kg·d)青蒿琥酯灌胃。给药8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TLR4蛋白表达及IL-8表达。结果青蒿琥酯大剂量组、青蒿琥酯小剂量组的体重高于模型对照组,肾脏肥大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肾组织TLR4蛋白表达、血清及肾组织IL-8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均<0.05)。结论青蒿琥酯能够抑制肾组织TLR4蛋白表达,减少IL-8释放,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糖尿病肾病 类Toll受体4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都生 林明 王耀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6期75-76,81,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刺激无效后分别采取胺碘酮、普罗帕酮以及2种药物联合静脉注射终止老年肿瘤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56例未能采取机械刺激兴奋迷走神经终止SVT的老年肿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 目的探讨机械刺激无效后分别采取胺碘酮、普罗帕酮以及2种药物联合静脉注射终止老年肿瘤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56例未能采取机械刺激兴奋迷走神经终止SVT的老年肿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24例),分别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普罗帕酮,若单一用药无法终止,则2种药物联合应用,比较终止SVT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效2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8.1%;普罗帕酮组治疗后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79.2%,两组治疗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用药无法终止共12例,联合用药后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2%。未观察到治疗后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2种药物都能有效地终止SVT,若单一用药无效后,联合用药仍安全且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胺碘酮 普罗帕酮 老年 肿瘤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嗜铬粒蛋白A阳性细胞数量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思寒 郭晓雄 +1 位作者 魏晶晶 王承党 《胃肠病学》 2018年第1期18-23,共6页
背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重叠相当常见。研究发现FD患者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增多,而IBS患者则存在十二指肠嗜铬粒蛋白A(Cg A)阳性细胞密度降低。目的:探讨单纯FD和FD重叠腹泻型IBS(IB... 背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重叠相当常见。研究发现FD患者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增多,而IBS患者则存在十二指肠嗜铬粒蛋白A(Cg A)阳性细胞密度降低。目的:探讨单纯FD和FD重叠腹泻型IBS(IBS-D)患者十二指肠EOS、Cg A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8月—2015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新诊断FD患者和FD-IBS-D重叠患者,取十二指肠球部活检组织,分别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计数EOS、Cg A阳性细胞,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28例FD患者和12例FD-IBS-D重叠患者纳入研究。FD-IBS-D组十二指肠球部EOS数量显著多于FD组[(43.83±7.34)/5HPF对(22.90±8.93)/5HPF,P<0.05],Cg A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FD组[(13.03±5.87)/HPF对(19.85±9.18)/HPF,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十二指肠EOS数量与腹痛/腹部不适、腹泻等下消化道症状呈显著正相关,Cg A阳性细胞数量与上、下消化道症状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单纯FD患者相比,FD-IBS-D重叠患者十二指肠球部EOS数量明显增多,Cg 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能反映了两者间临床症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症状重叠 十二指肠 嗜酸细胞 嗜铬粒蛋白A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晓萍 李智文 林仕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2岁...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2岁。3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先于干燥综合征诊断,1例患者先诊断干燥综合征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患者出现脊髓损害表现,2例患者为脑实质损害表现,1例具有脊髓、脑、视神经损害表现。4例患者MR均表现为点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治疗上1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其余3例患者均合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均好转,随访无再新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结论对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应警惕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可能。重视干燥综合征症状的询问,加深对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认识,进行相关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Notch1-Dll4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林菲菲 熊慧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6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Notch1-Dll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BMSC组,DAPT组。制备大鼠MCAO模型,BMSC组及DAPT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 h经侧脑室注入BMSCs或含DAPT的BMSCs,术后4 d、...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Notch1-Dll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BMSC组,DAPT组。制备大鼠MCAO模型,BMSC组及DAPT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 h经侧脑室注入BMSCs或含DAPT的BMSCs,术后4 d、7 d、14 d取脑,计数脑缺血周边区微血管数量,RT-PCR法检测Notch1、Dll4的表达。结果 BMSC组大鼠脑缺血周边区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MCAO组及DAPT组(P<0.05);BMSC组大鼠Notch1、Dll4表达水平较MCAO组及DAPT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上调Notch1-Dll4信号通路的表达来促进大鼠脑缺血周边区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OTCH1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不同左室射血分数的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小芳 吴黎明 陈良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2768-2773,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不同左室射血分数的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重塑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观察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成功PCI的191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不同左室射血分数的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重塑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观察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成功PCI的191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50%组、36%~49%组和≤35%组,主要终点为1年内再发急性左心衰、再发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非心源性死亡,同时分析1年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LVEF组间MACE以及左室重塑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50%组MACE发生率32.6%(15例),36%~49%组MACE发生率32.0%(31例),≤35%组MACE发生率45.8%(22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三组1年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比例为(2.2%比12.4%比22.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是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OR=2.696,95%CI:1.099~6.612,P=0.030)。再通1年前后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62±4)mm比(56±5)mm,P<0.001]、左房[(42±6)mm比(40±6)mm,P<0.001]水平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VEF[(43±10)%比(51±13)%,P<0.001]水平明显高于基线水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复查三组心肌重构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53.1±0.6)mm比(55.1±0.5)mm比(59.1±0.7)mm,P<0.001]、LVEF[(62.1±1.1)%比(51.4±1.0)%比(37.0±1.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开通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术前LVEF>35%患者的预后,但对术前LVEF≤35%患者效果欠佳;术前LVEF可能是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再发急性左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左室重构程度以及左室收缩功能与术前LVEF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病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运动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荣华 江信宏 +4 位作者 刘楠 杜厚伟 林菲菲 张逸仙 刘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急性脑卒中(AIS)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共选取AI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运动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运动组在...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急性脑卒中(AIS)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共选取AI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运动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运动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训练。运动前及运动14d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ml(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PCs含量,另抽取5ml静脉血(非抗凝),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EPCs细胞数、VEGF含量及NIHSS评分与组内运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14d后,运动组患者EPCs细胞数由[(27.93±6.08)个/m1]升高到[(457.49±73.02)个/m1](P〈0.05),对照组患者EPCs细胞数由[(28.29±5.93)个/ml]升高到[(81.87±9.92)个/m1](P〈0.05)。运动14d后,运动组VEGF的表达量[(968.19±67.40)ng/L]较对照组[(353.85±74.03)ng/L]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运动14d后NIHSS、FMA、MBI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能够促进AIS患者EPCs数量增加,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VEGF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康复训练 内皮祖细胞
原文传递
CB6F1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莺娇 赖晓兰 +5 位作者 赵珅 郑建伟 王新利 翁小娇 陈强 林小燕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 在CB6F1小鼠上建立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为黑色素瘤的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B16-F10细胞株于CB6F1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接种,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高剂量组... 目的 在CB6F1小鼠上建立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为黑色素瘤的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B16-F10细胞株于CB6F1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接种,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高剂量组(2× 105细胞)、中剂量组(1×105细胞)、低剂量组(5×104细胞),每组8只.筛选出最适接种细胞数后,分别建立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实验重复3次,观察成瘤率和荷瘤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在皮下种植瘤模型中,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成瘤分别为8、8、6只;在肺转移瘤模型中,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肺转移瘤分别为8、8、5只.以1×105细胞接种建立的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重复3次,每次5只小鼠均成瘤.结论 建立了一个成瘤率高、操作简单、稳定的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为研究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提供理想的小鼠实体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F10黑色素瘤细胞 CB6F1小鼠 转移 肿瘤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