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瞻性护理预防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碧玉 陈文婷 谭晶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2期2395-2396,共2页
目的:探究前瞻性护理预防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9年8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165例需要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前瞻性护理预防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9年8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165例需要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前瞻性护理预防。将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9,P<0.05),Lysholm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70、8.420,P<0.05),心理状态、身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分数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92、23.855、22.550,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预防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能加快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 膝关节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洪吉如 《医疗装备》 2020年第8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关节置换术 个体化康复训练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阶梯式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陈碧玉 许鹭葳 李晓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其主要特点是骨量减少和合并多种慢性内科疾病[1],给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加上手术创伤,极易诱发血栓形成,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D... 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其主要特点是骨量减少和合并多种慢性内科疾病[1],给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加上手术创伤,极易诱发血栓形成,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DVT,栓子可脱落并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2],导致肺血栓栓塞症(PTE),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DVT和PTE均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髋部骨折 骨量减少 血液循环 长期卧床 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 老年人群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带锁髓内钉(LMN)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王良铭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4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盲分组方式划分为参照组(n=33)与观察组(n=33)... 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盲分组方式划分为参照组(n=33)与观察组(n=33),参照组对患者施行的治疗方式为锁定加压钢板,观察组对患者施行的治疗方式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0.59±6.57)min、(13.67±1.14)周、(101.83±9.77)mL、(5.26±2.15)d,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5.01±1.39)分、(64.12±2.97)分、(70.23±2.81)分,治疗后1 d、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2周的疼痛程度分别为(5.39±1.05)分、(2.41±0.68)分、(1.17±0.42)分,其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5、2.453、29.644、10.191、7.356、8.723、6.472、2.364、9.852、7.058,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5)。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性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患者出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其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 骨折 带锁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平台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良铭 黄念来 +2 位作者 张小路 吴世强 柯庆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改良组选择改良前外侧入路,传统组选择传统前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改良组选择改良前外侧入路,传统组选择传统前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及传统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改良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HSS评分和膝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改良组的VAS和HSS评分以及ROM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改良组的骨折复位质量评级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改良组的TPA和PAS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改良组的TPA和PTS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区域,在直视下准确复位,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临床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