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赖勤 吴爱瑜 田畔 《中外医疗》 2022年第28期146-149,154,共5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度评分及晨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6、0.533,P=0.916、0.596);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晨僵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5、9.42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ESR、R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0.029、0.032,P=0.990、0.977、0.974),治疗后观察组ESR、RF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41.287、13.029,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3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有效减轻疼痛度并能够优化实验室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羟氯喹 甲氨蝶呤 晨僵时间 疼痛度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眼贴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敏 许丽疆 +4 位作者 翁景宁 上官晓辉 严俊 黄金棋 陈丹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3-1558,共6页
背景:免疫性眼病如甲亢性突眼、葡萄膜炎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眼健康,是眼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反复发作、预后差同时全身不良反应很大。此类疾病多有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尝... 背景:免疫性眼病如甲亢性突眼、葡萄膜炎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眼健康,是眼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反复发作、预后差同时全身不良反应很大。此类疾病多有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尝试把免疫抑制剂制作成巴布膏眼贴,通过局部外用使药物进入体内,利用环孢素A微乳的淋巴靶向性能,使环孢素A作用在睑周淋巴结,从而达到治疗或控制睑周淋巴结参与反应的免疫性眼病。这种方法为局部外用,不用全身用药,针对性强,药物剂量小,如果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治疗免疫性眼病并规避原有药物全身应用及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目的:制备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眼贴,研究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眼贴体外透皮吸收特性。方法:将环孢素A微乳与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络烷酮、明胶、桃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等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混合物以1 mg∶1 mL的比例充分混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制备成巴布膏。Franz扩散池法测定该巴布膏在ICR小鼠腹部皮肤的通透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环孢素A浓度,并进行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制备了粘性适宜、透气透水性能良好、敷贴舒适、无皮肤刺激性和过敏反应的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环孢素A含量为10 mg/片,质量浓度为1 g/L。环孢素A微乳透皮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较好的透皮效果。证实将环孢素A微乳制备成巴布膏眼贴是可行的。其在透皮性能、黏附能力、皮肤舒适方面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微乳 巴布膏 眼贴 工艺研究 体外透皮 免疫性眼病 甲状腺相关眼病 局部给药 生物材料 亲环素类 免疫抑制剂 免疫毒素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芦可替尼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小丽 刘林 +3 位作者 袁忠涛 罗乐 黎诗琦 王三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90-2295,共6页
目的观察芦可替尼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42例cG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芦可替尼治疗方案分为两种:... 目的观察芦可替尼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42例cG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芦可替尼治疗方案分为两种:①当cGVHD患者受累器官为皮肤、口腔、眼睛、关节、生殖道时,在原有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芦可替尼5 mg/d(当患者体质量≤25 kg或当芦可替尼与强效CYP3A4抑制剂或者氟康唑合并给药时总剂量减半);②当cGVHD患者受累器官为肺部、肝脏、胃肠道等,予芦可替尼5 mg/d+甲泼尼龙1 mg·kg^-1·d^-1治疗。分别于cGVHD患者使用芦可替尼治疗后1、3个月评估患者疗效。同时每周检测患者外周血象、凝血功能、人巨细胞病毒拷贝数及胸部CT。结果42例cGVHD患者使用芦可替尼治疗后1、3个月总体反应疗效评估ORR分别为85.7%(36/42)、95.2%(40/42)。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有4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有12例患者出现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病毒拷贝数持续上升;有8例患者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均为Ⅰ~Ⅱ级。中位随访时间为4(1~19)个月,无患者失访,随访期间有4例(9.5%,4/42)患者死亡,其死亡原因包括白血病复发、肺部感染及cGVHD病情控制不佳。结论芦可替尼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可预防、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芦可替尼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冯静 王三斌 +7 位作者 刘林 罗乐 袁忠涛 李玉 黎诗琦 李小平 黄小丽 白浩成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2期172-175,190,共5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γ亚科,是双链DNA病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是最早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研究发现,霍奇金淋巴瘤、部分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等在内的多种淋巴瘤的发生与EBV感染有...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γ亚科,是双链DNA病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是最早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研究发现,霍奇金淋巴瘤、部分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等在内的多种淋巴瘤的发生与EBV感染有关。本文就EBV与淋巴瘤的关系、致病机制、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发病机制 霍奇金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