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
作者 陈丽玲 康月明 +3 位作者 严胜男 杨辛茹 方艳 林蓉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2-897,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和术后谵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神经外科术后谵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对文献进行质...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和术后谵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神经外科术后谵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提取出20项影响因素进行Meta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4%。年龄、性别、焦虑或抑郁、肿瘤直径、肿瘤性质、高血压史、术前脑缺血、术后GCS评分、术后双额积气、低蛋白血症、低血氧饱和度、发热、睡眠障碍、额下入路术式、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及身体约束是神经外科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谵妄的监测和管理,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优化多模式综合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方文华 林章雅 +4 位作者 康德智 林元相 吴喜跃 江常震 余良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8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发展一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方法: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和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等当前几种临床实习常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和优化,设计、发展、完善切实可... 目的:发展一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方法: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和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等当前几种临床实习常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和优化,设计、发展、完善切实可行的"PLET"多模式综合教学方案。结果:"PLET"综合教学法融合了目前各种临床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又兼顾教学效率和操作可行性。该综合教学法不仅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效果为目标,还通过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增强神经外科教师队伍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素质。结论:优化多模式综合教学法是一项颇具推广应用前景的医学教育改革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实习教学 方法
下载PDF
运动诱发电位及在神经外科手术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翁名相 康德智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3期2017-2020,共4页
由于体感诱发电位(SSEPs)只能反映脊髓背侧柱的信息,当手术中在运动传导通路上出现损伤时,单纯的SSEPs无法反映出来,监测运动通路的技术就在这个需要下孕育而生了。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s)被认为是在术中监测皮质脊髓运动通... 由于体感诱发电位(SSEPs)只能反映脊髓背侧柱的信息,当手术中在运动传导通路上出现损伤时,单纯的SSEPs无法反映出来,监测运动通路的技术就在这个需要下孕育而生了。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s)被认为是在术中监测皮质脊髓运动通路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实践证明,SSEPs和运动诱发电位的联合运用可以大大降低手术造成的损伤。现主要就运动诱发电位中TES-MEPs的原理、方法、麻醉的影响、警报标准、安全问题予以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被引量:77
4
作者 魏俊吉 康德智 +10 位作者 赵元立 胡锦 江荣才 石广志 柴文昭 王宁 高亮 孙世中 彭斌 林元相 郭树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36-448,共13页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专家 管理 重症医学 诊疗规范
下载PDF
蕲蛇酶在神经外科中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喜跃 江常震 +2 位作者 薛毅辉 陈剑舞 王晨阳 《海峡药学》 2009年第1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在神经外科术后动脉缺血性和静脉阻塞性相关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近4年来随机应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颅脑肿瘤术后动静脉循环障碍相关性并发症,如偏瘫、神志改变等共18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①在蕲... 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在神经外科术后动脉缺血性和静脉阻塞性相关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近4年来随机应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颅脑肿瘤术后动静脉循环障碍相关性并发症,如偏瘫、神志改变等共18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①在蕲蛇酶治疗期间未见新出血现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②应用3~7天后临床症状均存在改善:肢体瘫痪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蕲蛇酶注射液在神经外科术后出现与循环障碍相关性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并发症 循环障碍 蕲蛇酶注射液
下载PDF
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22
6
作者 林金珠 《海峡科学》 2012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导致护患纠纷的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思考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导致护患纠纷的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思考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和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结论:做好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的安全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美新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7期830-831,共2页
目的 比较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长时间卧床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3-06-2014-07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长期卧床病人164例,随机均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护理风险发... 目的 比较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长时间卧床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3-06-2014-07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长期卧床病人164例,随机均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护理风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情况、病房管理情况和消毒隔离质量。结果 管理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情况和病房管理情况、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风险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长期卧床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值得在神经外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秀钦 梅文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8例电极植入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躁动患者的资料,其中颅脑损伤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8例,GCS在9~12分,监测时间为3~7d... 目的探讨如何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8例电极植入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躁动患者的资料,其中颅脑损伤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8例,GCS在9~12分,监测时间为3~7d。结果 ICP值出现异常波动时不但与颅高压有关,还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ICP异常低值甚至负数的相关护理因素:侧脑室外引流管的引流袋放置位置过低致过度引流5例而出现;在吸痰翻身拍背后等常规护理措施是不慎发生导管脱落10例;ICP异常增高的相关护理因素:侧脑室引流管受压8例,呼吸道不畅4例,颅内压电极调0值错误1例,持续烦躁50例,体位变化78例。结论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不但要注意防止电极脱落,而且出现ICP值异常时应首先排除相关护理不当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动患者 颅内压监测 护理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水成像“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及其术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龙 江昊 +3 位作者 林鹏 莫海兵 谢恬 林章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水成像“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远期疗效及其术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122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比较水成像“阳...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水成像“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远期疗效及其术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122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比较水成像“阳性”组(n=81)和“阴性”组(n=41)PTN的远期疗效。探讨水成像“阴性”组中术前各因素与远期疗效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分析将P<0.10的术前影响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水成像“阴性”组治愈率低于“阳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5.9%vs 77.8%,P=0.157)。水成像“阴性”组中,年龄<55岁(P=0.014,OR=10.022,95%CI:1.604~62.60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分(P=0.025,OR=10.953,95%CI:2.059~320.060)是PTN行显微外科手术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水成像“阴性”和“阳性”PTN行显微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及术前VAS评分≤8分可能是水成像“阴性”PTN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外科手术 水成像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肠内营养监测与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丽金 陈超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7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肠内营养监测项目及营养供给不同方法带来不同效果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93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肠内营养喂养与...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肠内营养监测项目及营养供给不同方法带来不同效果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93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肠内营养喂养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肠内营养喂养流程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肠内营养监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监测营养供给过程的并发症及营养效果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及吸入性肺炎等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上臂围、小腿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第14天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第7天和第14天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规范的肠内营养治疗操作流程及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肠内营养补给所引起的并发症问题,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患者 肠内营养监测 护理
下载PDF
整体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彬彬 曾明珠 +1 位作者 林萃 蔡惠芳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4期162-166,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整体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研究整体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SAS评分、SDS评分、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00%相比,观察组的2.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4、65.513、35.568、21.042,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6、8.323,P<0.05)。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87、13.150、6.245、6.552,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具有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且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好,生活质量随之升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
下载PDF
RET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嘉琪 康月明 《西藏医药》 2023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分阶段情绪疗法(RET)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7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RET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感。结果RET实施后,70名护理人员的护... 目的探究分阶段情绪疗法(RET)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7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RET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感。结果RET实施后,70名护理人员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NPPBS)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Madach职业倦怠量表一服务行业版(MBI-HSS)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采取分阶段情绪疗法干预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获益感并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情绪疗法 神经外科 护理 职业获益感 职业倦怠感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庄喆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与个性化组(2017年11月-2...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与个性化组(2017年11月-2019年8月收治),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个性化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护理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个性化组护理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P<0.05);个性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个性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0,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干预,能够预防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管理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陈嘉芳 何龙 +5 位作者 林鹏 莫海兵 谢恬 庄国雄 林章雅 江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PHN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st SCS组(40例)和b PRF组(6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PSQI、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T0)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T7)、9个月(T8)、12个月(T9)时st SC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术后1天(T1)、7天(T2)、14天(T3)、28天(T4)、2个月(T5)、3个月(T6)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8和T9时st SCS组病人PSQI、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但T1至T7时,这些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 SCS组和b PRF组在近期疗效上相当,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HN。在远期疗效上st SCS组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双极脉冲射频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月芳 高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对照组采用简易定位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采用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及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立体定向仪结合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让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到减少,有效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仪 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β-榄香烯体外诱导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肿瘤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元相 康德智 +4 位作者 苏东辉 何理盛 连葆强 余良宏 林章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β-榄香烯作用下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细胞)生存情况;用FCM法检测C6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电镜观察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榄香... 目的探讨β-榄香烯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β-榄香烯作用下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细胞)生存情况;用FCM法检测C6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电镜观察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榄香烯组、丝裂霉素组、榄香烯+丝裂霉素组C6细胞的生存率均下降,生存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榄香烯组、榄香烯+热休克组C6细胞株胞膜上HSP70蛋白的表达率(63.88%、97.84%)均较对照组(平均4.72%)显著增高(P<0.05)。(3)FCM检测经β-榄香烯(0.2mg/ml)处理的C6细胞S期细胞比例上升(53.80%),G_2-M期的细胞数目下降(4.67%),有亚二倍体峰(23.37%),电镜发现凋亡小体。结论β-榄香烯能抑制C6细胞的增殖,可诱导C6细胞膜HSP70蛋白的表达。使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瘤效应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 热休克蛋白70表达 诱导 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和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章雅 康德智 +4 位作者 陈富勇 余良宏 林元相 洪岳禅 黄小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59-761,共3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TN是顽固性疼痛之一,分为原发性TN和继发性TN,或称症状性TN.对于原发性TN,目前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入髓区(root ...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TN是顽固性疼痛之一,分为原发性TN和继发性TN,或称症状性TN.对于原发性TN,目前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入髓区(root entry zone,REZ)所致[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所见情况,找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致病原因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神经影像学表现 手术结果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血管压迫 顽固性疼痛 阵发性剧痛 微血管压迫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C-反应蛋白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树法 姚培森 +3 位作者 黄小芬 余良宏 王伟 康德智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44-47,共4页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C-反应蛋白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C-反应蛋白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和"3H"疗法等常规动脉瘤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血流参数、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大脑中动脉血流痉挛参数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SE、CRP、FABP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脑梗死率较低(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NSE、CRP以及FABP水平,改善脑部血流,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联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脑血管痉挛 神经特异性烯醇酶 C-反应蛋白 特异性烯醇酶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促进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修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康德智 王灯亮 +3 位作者 林建华 余良宏 吴朝阳 雷盛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67,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 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N 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 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N 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A llen打击法建立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观察3d再分别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BM SCs、BD N F和BM SCs+BD N F干预。脊髓损伤移植后1、3、5周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及CSEP评测,5周观察脊髓结构的变化。结果:与BM SCs组、BD N F组相比,移植后第5周,BM SCs+BD N F联合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结构恢复较好,第3周、5周后,BM SCs+BD N F组的CSEP和改良Tarlov评分亦明显好于BM SCs组和BD N F组(P<0.01)。结论:BM SCs和BD N F联合移植对急性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外伤性截瘫 修复
下载PDF
诱发电位监测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德智 吴赞艺 +3 位作者 余良宏 王晨阳 林章雅 兰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7-493,共7页
背景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取得很大的进步,然而颅内动脉瘤手术仍然存在众多并发症。多种术中特定手术操作造成的大脑功能区缺血与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有关。为进一步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必... 背景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取得很大的进步,然而颅内动脉瘤手术仍然存在众多并发症。多种术中特定手术操作造成的大脑功能区缺血与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有关。为进一步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在术中对相应脑血管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损伤进行实时的监测。我们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体感诱发电位(SSEPs)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监测,提高术中诱发电位(EPs)信号改变对特定手术步骤导致脑缺血的敏感性,并研究它们与术后神经功能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6年8月对我院25例采用显微手术的动脉瘤患者联合应用MEPs、SSEPs和BAEPs进行术中监测。对22例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单纯行SSEPs监测4例,行MEPs及SSEPs监测18例,对3例后循环动脉瘤手术同时监测MEPs、SSEPs及BAEPs,将术中监测结果与术后神经功能作前瞻性观察研究。①SSEPs监测:记录及刺激电极均采用皮下针电极。监测上肢SSEPs时,按国际脑电学会制定(10-20)系统,参考电极放在Fz,记录电极放在C3’、C4’和双侧Erb点,分别记录双侧皮质电位和外周电位。刺激电极放在腕部左右正中神经,刺激强度为15-25 mA,刺激间期0.2 ms,刺激频率3.1 Hz,波带通50~300 Hz,分析时间50 ms。监测下肢SSEPs时,记录电极置于Cz和双侧胭窝,分别记录双侧皮质电位和胭窝电位。刺激电极放在内踝部左右胫后神经,刺激强度为20-30 mA,记录参数与上肢SSEPs监测相同。术中主要观察手术侧皮质电位(上肢为N20波,下肢为P37波)。所有波形均以麻醉后40 min SSEPs的值为标准,警报标准为波幅降低大于基线的50%或潜伏期延长10%。②MEPs监测:采用外接电刺激器(Digitimer D 185 stimulator),刺激电极采用螺旋塞电极,记录电极采用皮下针电极。刺激电极放在C3/C4或C1/C2前1-2 cm,阴极放在对侧相应的地方。刺激采用恒流经颅连续短串电刺激:5个单相方波,阳极刺激,持续时间300μs,刺激间隔2 ms(重复频率500 Hz),最大刺激电压600 V。记录从双侧肱二头肌、拇短展肌、胫前肌和拇展肌诱发的肌源性MEPs。警报标准为肌原性MEPs波幅消失。采用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TOF)监测神经肌肉反应活动。③BAEPs监测:记录电极采用皮下针电极,置于两侧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头顶(Cz)。耳道插入式短声刺激。11.1 Hz疏密波,100 dBnHL级,对侧耳道60 dBnHL白噪音掩蔽。波带通30-1 500 Hz,分析时间15 ms,叠加1 000次。警报标准为V波潜伏期延长大于0.8 ms或波幅降低大于基线的50%。麻醉维持采用异丙芬、芬太尼、异氟醚、N2O和万可松,控制吸入性麻醉剂和肌松药的用量。结果对载瘤动脉临时阻断、载瘤及临近重要血管的误夹、过度脑牵拉、血管痉挛或小穿支血管损害等术中事件引起的脑缺血, MEPs5/21、SSEPs5/25、BAEPs1/3出现异常。3例术后出现新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中,术中均有MEPs异常,而SSEPs仅1例异常。术中EPs未出现异常的病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通过本组初步研究,笔者认为MEPs监测对于运动系统缺血性损伤的敏感性优于SSEPs监测,术中EPs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关联性,而稳定的EPs联合监测有助于预测健全的感觉运动功能,并且保证足够的远端侧支血流量,允许术者安全地完成潜在危险性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