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桓温幕府僚佐构成考说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校生 《北大史学》 1995年第1期154-168,287-288,共17页
方镇帅佐主宾之结构钩连,于东晋一代政局,干系极大;对后世幕府制度,影响亦深。而东晋方镇,督区最广、权柄最重、居住最久、事功最大四项兼备,无有过于桓温者。本文主要考述桓温始督徐兖参与戎机、继掌荆州都督区坐大位势、终至执秉中枢... 方镇帅佐主宾之结构钩连,于东晋一代政局,干系极大;对后世幕府制度,影响亦深。而东晋方镇,督区最广、权柄最重、居住最久、事功最大四项兼备,无有过于桓温者。本文主要考述桓温始督徐兖参与戎机、继掌荆州都督区坐大位势、终至执秉中枢政轴,历凡三十余年,其幕下僚佐于史有征者四十多人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府主的亲疏分合,从而约略推见桓温用人方略和幕府构成之整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镇 幕府制度 整体风貌 有征 州都督 府主 郗超 从事中郎 晋书 咨议参军
原文传递
西晋八王幕府合说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校生 《北大史学》 1998年第1期153-169,284-285,共19页
公元291—311年,八大宗王互相火并,相继擅权,前后约占西晋一朝五分之二的时间,集中体现了那个朝代政治体制的主要特色。本文从见载僚佐的人数、籍贯、门望、辟除等客观指标入手,寻索幕府主宾关系的旧传统和新变化,比较八王所凭赖的资源... 公元291—311年,八大宗王互相火并,相继擅权,前后约占西晋一朝五分之二的时间,集中体现了那个朝代政治体制的主要特色。本文从见载僚佐的人数、籍贯、门望、辟除等客观指标入手,寻索幕府主宾关系的旧传统和新变化,比较八王所凭赖的资源条件优劣,从而对隐伏其中的历史演化机理做出若干富有启发性的论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王 东海王越 府佐 惠帝 幕职 王所 府主 合说 方镇 京兆杜氏
原文传递
桓温幕府职能事功剖说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校生 《北大史学》 1997年第1期33-44,338,共13页
方镇幕佐在东晋一代特别活跃,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脉理。本文以桓温府的材料作为剖析的典型,论列其帐下僚属在书记文翰、参与军戎、佐理府政、固树党羽、交通族姓、增隆位望等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或酌加评点,以揭橥帅主与幕宾的依存关系,... 方镇幕佐在东晋一代特别活跃,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脉理。本文以桓温府的材料作为剖析的典型,论列其帐下僚属在书记文翰、参与军戎、佐理府政、固树党羽、交通族姓、增隆位望等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或酌加评点,以揭橥帅主与幕宾的依存关系,透示当时政局的某些特征。大略言之,五朝方镇幕府的功能,当皆不脱此数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镇 族姓 军戎 揭橥 帐下 其特 郗超 幕职 袁乔 习凿齿
原文传递
成都王颖督区幕佐和文化倾向之考释
4
作者 林校生 《国学研究》 2004年第14期1-25,共25页
曹魏两晋的河北都督区,经历了从兼统冀、幽、并三州,到幽、邺分督,而後又在一定程度上错综整合的复杂变化,成都王颖驻镇邺城时致力统辖的区域,不仅限於司、冀本土,对幽、并地区也有所扩张,可能是西晋一朝相对完整的河北都督区。... 曹魏两晋的河北都督区,经历了从兼统冀、幽、并三州,到幽、邺分督,而後又在一定程度上错综整合的复杂变化,成都王颖驻镇邺城时致力统辖的区域,不仅限於司、冀本土,对幽、并地区也有所扩张,可能是西晋一朝相对完整的河北都督区。颖府佐吏名姓可考者近50人,家族门第较高,里籍分布较广,其中南方人士和内迁胡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府主专心在河北惨淡经营,坚持以邺、冀地区为政治根基,在他凭藉雄兵霸府与其政敌东海王越激烈抗衡的过程中,相当鲜明地显示出邺、洛之间儒、玄两种政治文化的对立态势和地缘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王颖督区 幕佐 文化倾向 历史考证 河北都督区
原文传递
西晋八王僚佐幕职里贯辑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校生 《北大史学》 1999年第1期14-36,285-286,共25页
本文探赜索隐,对前人未曾留意的八王僚佐幕职、里贯,作了详尽考证。《北大史学》上辑所载'西晋八王幕府合说',其论点即以本文考证所得为据;而本文又以前文为考论归宿。二者相得益彰,实乃姊妹篇。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