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史传统文化增强大学文化建设之探讨——以福建工程学院“走进林纾”课程设置为例
1
作者 庄林丽 祁开龙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18-422,433,共6页
林纾是福建工程学院前身校的创办人之一,以林纾的文化遗产设置校本课程"走进林纾",是利用校史文化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是福建省首门以校史资源为基础开设的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的设置,立足于林纾的文化... 林纾是福建工程学院前身校的创办人之一,以林纾的文化遗产设置校本课程"走进林纾",是利用校史文化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是福建省首门以校史资源为基础开设的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的设置,立足于林纾的文化研究,在课程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师资培养、教材建设以及以教学促进科研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与实践,这对了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的开设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史文化 工科院校 素质教育 大学文化建设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2期20-21,29,共3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在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主体与主导相统一的原则下,以中国化的特色、专业化的人才、多样化的形式、通俗化的语言切实有效地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在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主体与主导相统一的原则下,以中国化的特色、专业化的人才、多样化的形式、通俗化的语言切实有效地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路径
下载PDF
十九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肖行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诉求。十九大精神要第一时间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全面准确领会文件精神,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以教材为本位,立足课程现有内容,细心找准教学...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诉求。十九大精神要第一时间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全面准确领会文件精神,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以教材为本位,立足课程现有内容,细心找准教学的结合点;以课堂为阵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进课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视阈下的共享逻辑
4
作者 林宇晖 范五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主张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对物的占有表现为从私有到公有再到共有的过程,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了人与人交往的共享逻辑。具体而言,表现为"各个人"对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经济逻辑;"一切人"...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主张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对物的占有表现为从私有到公有再到共有的过程,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了人与人交往的共享逻辑。具体而言,表现为"各个人"对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经济逻辑;"一切人"对人民主权"平等享有"的政治逻辑;"所有人"对公共福利"共同享受"的社会逻辑。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文章从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两方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公平要义在于将人的主体性自由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从而实现共享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发展 矛盾运动
下载PDF
马克思友善观的三重视界及其时代价值
5
作者 范五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5-70,共6页
马克思友善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生成的,对资产阶级所倡导的"伪善""博爱"和"道德"等观念的批判与超越是实现无产阶级友善观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友善观的生成逻辑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 马克思友善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生成的,对资产阶级所倡导的"伪善""博爱"和"道德"等观念的批判与超越是实现无产阶级友善观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友善观的生成逻辑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利益需求"为分析理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延展开来的。全面准确解读马克思友善观的历史语境和生成逻辑,以获得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理据与实践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友善观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下生态危机的退隐——马尔库塞与马克思的路向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小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第5期140-144,共5页
生态危机是资本逻辑不断扩张而逐渐形成的人类的生存危机。面对资本逻辑下生态危机的退隐,马尔库塞从自然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双重逻辑探寻互为主体的生态理性,最终却滑落到"大拒绝"非暴力的奇幻梦境,难免陷入乌托邦。马克思拒... 生态危机是资本逻辑不断扩张而逐渐形成的人类的生存危机。面对资本逻辑下生态危机的退隐,马尔库塞从自然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双重逻辑探寻互为主体的生态理性,最终却滑落到"大拒绝"非暴力的奇幻梦境,难免陷入乌托邦。马克思拒绝无力的抗争,以暴力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重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既打破"意识革命"的窠臼,又彻底消灭资本这个生态危机的根源。显然,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才是生态危机解决的根本。当前,"五大发展理念"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又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生态危机最合时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生态危机 马克思 马尔库塞 自然解放 人类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重要价值及启示——评《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研究》
7
作者 兰陈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I0002-I0002,共1页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国家繁荣与富强的关键。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马克思、恩格...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国家繁荣与富强的关键。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创新理论的论述包含科技创新动力要素、价值、社会影响等诸多问题.其科技创新思想和实践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思想 价值启示 科技进步 动力要素 国际竞争 生产力 发展和进步 发展与繁荣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阐释及其现实践履
8
作者 袁小云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11,共5页
马克思直面资本逻辑社会,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类社会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的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迅速推进,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整体性维... 马克思直面资本逻辑社会,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类社会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的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迅速推进,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整体性维度阐发了自然界、人以及人类社会的生命共同体,构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生命共同体思想。这在价值层面深化了马克思的和谐共生伦理理念,在现实层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以实际行动践履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马克思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从国家治理维度探索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
9
作者 胡家保 曹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扮演着推进社会变革和国家治理的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始终基于国家治理维度进行不断探索。从突出马克思主义指...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扮演着推进社会变革和国家治理的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始终基于国家治理维度进行不断探索。从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文化制度建设定标立向、增强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绝对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引领、坚持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权益制度建设、创新社会主义网络技术文化制度建设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路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国家治理 建设
下载PDF
齐泽克的暴力理论与资本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小云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4,共6页
暴力已经日益成为焦点问题。齐泽克从六个侧面检视暴力,他指出暴力除了我们感性直觉的恐怖、犯罪、战争等物理层面的主观暴力之外,还包括更深层次的符号暴力和系统暴力等客观暴力。以语言为主的符号暴力和更为隐蔽的系统暴力是导致主观... 暴力已经日益成为焦点问题。齐泽克从六个侧面检视暴力,他指出暴力除了我们感性直觉的恐怖、犯罪、战争等物理层面的主观暴力之外,还包括更深层次的符号暴力和系统暴力等客观暴力。以语言为主的符号暴力和更为隐蔽的系统暴力是导致主观暴力的真正根源。今天,资本主义全球化秩序正是系统暴力所建构的幻想,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加以批判。齐泽克认为,回到本雅明神的暴力和巴托比式"什么都不做"的暴力,或许是解构当今资本主义秩序这种系统性暴力最好的现实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主观暴力 客观暴力 系统暴力 神的暴力 “什么都不做”的暴力 资本主义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话语权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90,共2页
由于价值观多元化、非意识形态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此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所以,我们应在理顺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基础上,有效凝练意识形态的... 由于价值观多元化、非意识形态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此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所以,我们应在理顺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基础上,有效凝练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权,拓展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知;有力展示意识形态的话语阐释权,增进核心价值观的大众理解;科学使用意识形态话语选择权,构筑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切实筑牢意识形态的话语保障权,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话语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下载PDF
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惠萍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第8期9-10,共2页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肩负的使命和重要课题。为了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在当前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建构:加强网络技...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肩负的使命和重要课题。为了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在当前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建构:加强网络技术平台建构即硬件建设;同时应加大网络教育队伍建构即软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网络建构
下载PDF
清末福建实业教育及发展概述
13
作者 卢榕炜 郑舒翔 卢丽芳 《教育评论》 2020年第8期160-168,共9页
甲午战争后,有识之士认识到国家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实业,而且要学习西方的实业教育。福建借助天然的区位优势以及官绅的积极推进,初步建立了包含农业、工业、商业的较为完整的实业教育体系。文章从农业、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农、工、... 甲午战争后,有识之士认识到国家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实业,而且要学习西方的实业教育。福建借助天然的区位优势以及官绅的积极推进,初步建立了包含农业、工业、商业的较为完整的实业教育体系。文章从农业、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农、工、商三类官办实业学堂的办学情况,以及对近代以来福建省职业教育的影响。清末官办实业学堂后期都发展成了福建省相关领域的重点高校,百年来为地方及国家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专业人才,对福建近代以来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福建实业教育 官办实业学堂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4
作者 张艾利 《教育评论》 2020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国家建设的需要,全国进行了院系调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随之普遍展开。福建高校通过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师资培训及提倡科学研究等方式,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及科研水平,但也存在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国家建设的需要,全国进行了院系调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随之普遍展开。福建高校通过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师资培训及提倡科学研究等方式,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及科研水平,但也存在教学改革不当、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及师资培养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高校师资问题进行研究,对当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有一定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福建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PDF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四位一体”路径探析
15
作者 廖如春 《克拉玛依学刊》 2018年第2期70-75,共6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精神纽带与价值动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践行社...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精神纽带与价值动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因此,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以及校园宣传舆论中,使之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位一体” 大学生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国(境)外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研究——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
16
作者 庄伟卿 谢云萍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0期8-16,共9页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实证检验国(境)外留学生培养特性与地区间经济合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对于满足地区间经济发展需求的国(境)外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从而论证重视国(境)...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实证检验国(境)外留学生培养特性与地区间经济合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对于满足地区间经济发展需求的国(境)外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从而论证重视国(境)外留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国(境)外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向国(境)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等知识内容的介绍,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也有助于中国声音、中国软实力更好地宣传、传播,赢得国际的理解和认同,消除偏见和诋毁,与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追寻西方先进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一样,具有显著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为实践提出了两点参考:一是,国(境)外留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了解的,甚至可能是理解有偏差的,有必要让国(境)外留学生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治理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最新成果;二是,对未来国(境)外留学生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境)外留学生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政治生活四维路径
17
作者 廖如春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
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政治生活不仅涉及国家与社会日常管理与监督,也涉及到人们日常政治参与... 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政治生活不仅涉及国家与社会日常管理与监督,也涉及到人们日常政治参与,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公民政治参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依法治国之中,更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 社会政治生活 政治参与
下载PDF
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晓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有助于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提高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是实现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增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一是以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有助于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提高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是实现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增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一是以理想信念构筑情感认同的精神支柱;二是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情感认同的文化基因;三是以人文关怀强化情感认同的内在驱动;四是以社会实践筑牢情感认同的践行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认同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福建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耀铭 黄惠萍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福建省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省份,从基层党建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领域、道德教育、...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福建省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省份,从基层党建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领域、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围绕基层党建、人民利益、工作方式和地域特色为立足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经验。福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经验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福建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基于日常生活的维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8-63,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离不开日常生活这一基础性领域,日常生活也需要新思想指导,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思想大众化走向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推进新思想大众化的进程中,主体须从党组织、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离不开日常生活这一基础性领域,日常生活也需要新思想指导,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思想大众化走向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推进新思想大众化的进程中,主体须从党组织、政府、学院派等关键主体走向以群众基础主体为主的多元主体的融合,内容须从传统经典文本走向传统与日常生活内容的结合,话语从政治理论话语走向日常生活的大众话语,形式从单向的传统模式走向现代教育渠道和途径的多维互动,才能为新思想大众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前提,才能赢得广大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被人民大众认知、认同并自觉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想 大众化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