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述评
1
作者
罗鸿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21-123,共3页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文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发展
儿童期
儿童社会性发展
现实生活
述评
儿童社会化
行为规范
社会调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依靠什么——从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卫明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3年第3期89-91,共3页
本文认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需要丰富的实践累积为底蕴,需要积极的探索精神作动力,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导向。在这三个方面,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的研究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教育理论
理论研究
夸美纽斯
“自然适应性”
教育原则
探索精神
研究方法
教育思想
原文传递
简析中庸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黄伟
《科技信息》
2008年第34期172-173,共2页
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理论成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庸思想"中常、中正""时中、用中"和"中和、中道"的三方面含义,分析和探讨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理论成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庸思想"中常、中正""时中、用中"和"中和、中道"的三方面含义,分析和探讨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仁礼合一"和"诚明合一"等四个特征,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庸思想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想
内涵特征
简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述评
1
作者
罗鸿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出处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文摘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文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道德发展
儿童期
儿童社会性发展
现实生活
述评
儿童社会化
行为规范
社会调整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依靠什么——从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卫明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出处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3年第3期89-91,共3页
文摘
本文认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需要丰富的实践累积为底蕴,需要积极的探索精神作动力,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导向。在这三个方面,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的研究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教育理论
理论研究
夸美纽斯
“自然适应性”
教育原则
探索精神
研究方法
教育思想
分类号
G40-0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简析中庸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黄伟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与
技术
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08年第34期172-173,共2页
文摘
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理论成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庸思想"中常、中正""时中、用中"和"中和、中道"的三方面含义,分析和探讨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仁礼合一"和"诚明合一"等四个特征,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庸思想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中庸思想
内涵特征
简析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述评
罗鸿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依靠什么——从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谈起
杨卫明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3
1
原文传递
3
简析中庸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黄伟
《科技信息》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