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摩尼教寺院遗址考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一舟 涂元济 《海交史研究》 2004年第1期75-83,共9页
唐武后延载年间(或说周隋)波斯摩尼教传入中国,从此在中国流传了一千多年,其间多次受到禁断.然而禁者自禁,信者自信.宋元两代,福建摩尼教相当盛行,尤其福州、泉州、汀州等地,真宗朝主要活动于武平一带的摩尼佛师定光古佛还受到皇帝的接... 唐武后延载年间(或说周隋)波斯摩尼教传入中国,从此在中国流传了一千多年,其间多次受到禁断.然而禁者自禁,信者自信.宋元两代,福建摩尼教相当盛行,尤其福州、泉州、汀州等地,真宗朝主要活动于武平一带的摩尼佛师定光古佛还受到皇帝的接见,有信徒数十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光古佛 摩尼 武平一 南安岩 真宗 传播史 武后 武平县志 重要研究对象 翁承赞
下载PDF
华人学的知识视野与华文文学研究
2
作者 朱立立 《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关键词 华人学 华文文学研究 发生学知识背景 华文文学批评 审美
下载PDF
比较杜甫《归雁》和韦应物《闻雁》——看《归雁》的张力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文学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第1期21-24,35,共5页
杜甫的《归雁》和韦应物的《闻雁》都是诗人因人生的不幸而远离家乡的思乡诗,都是借飞过的大雁表达思乡之情,结构上都是先用前两句铺垫,再用后两句核心意象将诗情引向高潮,都用大雁的意象来传达思乡之情,均达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但是,... 杜甫的《归雁》和韦应物的《闻雁》都是诗人因人生的不幸而远离家乡的思乡诗,都是借飞过的大雁表达思乡之情,结构上都是先用前两句铺垫,再用后两句核心意象将诗情引向高潮,都用大雁的意象来传达思乡之情,均达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但是,两首诗的艺术水准还是有较大差异:《归雁》显然表现了更深厚的情感,作者以更广阔的同情心对自己的命运给予了观照,诗歌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强,《归雁》的艺术水平更高。这种效果的造成,来源于《归雁》的作者在诗中充分地制造了张力;相比而言,《闻雁》的张力就显得薄弱得多,尽管它在艺术上因为有动人的意象也可算是优秀的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雁》 《闻雁》 张力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诗歌文体的构建策略前瞻
4
作者 王珂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现代汉诗(新诗)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文体建设始终在自发与自觉间徘徊,未建立起相对规范的诗体,严重影响了发展。加强文体建设是当务之急,应该采用现实与理想构建两套构建策略。现实构建强调实用性,理想构建强调艺术性。总的原则是适... 现代汉诗(新诗)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文体建设始终在自发与自觉间徘徊,未建立起相对规范的诗体,严重影响了发展。加强文体建设是当务之急,应该采用现实与理想构建两套构建策略。现实构建强调实用性,理想构建强调艺术性。总的原则是适度规范诗体,拓展诗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诗 文体建设 构建 策略
下载PDF
从宋代杜诗注疏的“经典”传统论明末清初的杜诗辑注
5
作者 张家壮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清初杜诗学者虽然猛烈地批评宋人的杜注,但又必须凭借宋人的成果进行新的整顿。与刘辰翁评杜之不但遭到他们的挞伐亦且陆续被删汰至残存无几不同,清初杜诗学者在对待宋注上是既"辟之而又用之",二者之间的紧张对立只是表现在... 清初杜诗学者虽然猛烈地批评宋人的杜注,但又必须凭借宋人的成果进行新的整顿。与刘辰翁评杜之不但遭到他们的挞伐亦且陆续被删汰至残存无几不同,清初杜诗学者在对待宋注上是既"辟之而又用之",二者之间的紧张对立只是表现在某些具体的解释上,而与注杜的基本范式无太大关联。这种"辟之而又用之"的现象,让我们从杜诗辑注之学分别处于高峰的两个时期间,看出了一些相关、相似的地方,至少是一些可供比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杜 宋代 明末清初 诘难 推进
下载PDF
论浦起龙《读杜心解》之缘起、编次及其“心解”法
6
作者 张家壮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3期59-67,共9页
《读杜心解》是浦起龙在十蹶场屋之后撰述的第一部著作,它的种种编次方式与浦氏个人在举业失意后长期从事庠塾教师一业有诸多关联,而且也都统摄于浦氏的"心解"模式里,是其"心解"杜诗的一种精心结撰。同时,浦氏"... 《读杜心解》是浦起龙在十蹶场屋之后撰述的第一部著作,它的种种编次方式与浦氏个人在举业失意后长期从事庠塾教师一业有诸多关联,而且也都统摄于浦氏的"心解"模式里,是其"心解"杜诗的一种精心结撰。同时,浦氏"心解"杜诗所采取的"由博返约"的方式,无形中却加快了此后注杜之风的消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杜心解》 起因 编次 由博返约
下载PDF
《茶之书》:面向西方世界的言说 被引量:5
7
作者 蔡春华 《东方丛刊》 CSSCI 2008年第2期49-59,共11页
冈仓天心(1862--1913)作为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美术家与批评家,在近代日本的知识界、美术界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可谓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位真正具备东西文化素养的现代日本知识分子。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开始学习英语与... 冈仓天心(1862--1913)作为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美术家与批评家,在近代日本的知识界、美术界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可谓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位真正具备东西文化素养的现代日本知识分子。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开始学习英语与汉学,十九岁即获东京大学文学学士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世界 言说 近代日本 知识分子 明治时期 文化素养 少年时代 学习英语
原文传递
愚人、假面及其诗学意义——鲁迅作品中的愚人形象因素
8
作者 黄键 《东方丛刊》 2003年第4期238-253,共16页
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愚人形象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因素与鲁迅作品的喜剧性及诙谐风格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人们早已认识到,国民的愚昧是启蒙主义者、国民性与传统文化的激烈批判者鲁迅重点批判、讽刺的... 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愚人形象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因素与鲁迅作品的喜剧性及诙谐风格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人们早已认识到,国民的愚昧是启蒙主义者、国民性与传统文化的激烈批判者鲁迅重点批判、讽刺的对象,鲁迅作品中大量有关愚昧国民的描写都可以归属这一主题?但是,愚人意象在鲁迅艺术世界中的重要意义不止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创作 愚人形象 国民性 批判精神 诗学意义
原文传递
不对称的双重时间——元代道教度脱剧的时空体形式
9
作者 黄键 《东方丛刊》 2007年第2期81-96,共16页
就其主题而言,元代的道教度脱剧企图表现的是人由人间到仙界、由“地”而“天”的垂直下降与上升的空间移动过程。也就是说,这种垂直的空间运动似乎应该成为其主导的时空体形式。然而,实际上,在这些剧本中,无论是由上而下(仙人下... 就其主题而言,元代的道教度脱剧企图表现的是人由人间到仙界、由“地”而“天”的垂直下降与上升的空间移动过程。也就是说,这种垂直的空间运动似乎应该成为其主导的时空体形式。然而,实际上,在这些剧本中,无论是由上而下(仙人下界点化凡人),或是由下而上(凡人成仙),这些空间运动都没有在戏剧的叙述时间中占有任何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时间 度脱剧 体形 时空 道教 元代 不对称 空间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