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县级碳排放时空特征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1
作者 陈潇 陈奕霖 +2 位作者 甘晖 杜德胜 孙晓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83-92,共10页
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获取2000—2020年福建省县级碳排放量数据,从《福建省统计年鉴》等获取福建省县级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基于GIS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等方法,开展2000—2020年福建省碳排... 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获取2000—2020年福建省县级碳排放量数据,从《福建省统计年鉴》等获取福建省县级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基于GIS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等方法,开展2000—2020年福建省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构建县级碳排放量、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公路密度、人口总量、城镇化率的面板模型.结果表明,2000—2020年福建省碳排放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起增长速度变缓,其空间特征为闽东南方向碳排放量水平较高,闽西北方向碳排放量较低,碳排放量中心位于东南部.碳排放量的增加依次由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化率、人口总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公路密度、进出口总额六要素拉动.碳排放量呈现与第一产业发展负相关的表象,分析认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通过发展第一产业持续降低碳排放量的潜力有限.提出进一步均衡福建东西部发展、持续加强节能制度和能力建设、优化能源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固定效应模型 面板数据 碳减排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石材和轻纺产业固废的高效耦合利用模式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区菊花 李建成 +4 位作者 黄宝铨 张新星 杨锐 孔振兴 戴子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2-41,共10页
高效利用石材加工废料和轻纺产业固废是实现轻工建材行业固废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对石材加工废料及轻纺产业产生的纤维废料的利用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企业的相关生产实例介绍了石材和纤维废料高效耦合的技术方案.提出了天然石材加工废料... 高效利用石材加工废料和轻纺产业固废是实现轻工建材行业固废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对石材加工废料及轻纺产业产生的纤维废料的利用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企业的相关生产实例介绍了石材和纤维废料高效耦合的技术方案.提出了天然石材加工废料耦合纤维废料制备有机人造石的新途径:用8%纤维源不饱和树脂耦合30%石材加工废料制备的再生人造石,其抗压强度达到135.8 MPa,弯曲强度28.0 MPa,高于人造岗石国标技术要求的力学标准.实践生产中利用石材加工废颗粒料与废粉料部分替代骨料和粉料,以废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替代玻纤制备无机建材,成本下降1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材加工废料 废纤维 耦合利用 固废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UV/H_(2)O_(2)体系对水中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预测评价
3
作者 郭雨欣 黄锦焘 +3 位作者 刘梦霏 孙启元 王菲凤 蔡开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9,共9页
卤代苯醌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选用两种代表性的卤代苯醌--2,6-二氯苯醌(2,6-DCBQ)和2,6-二溴苯醌(2,6-DBBQ)为目标污染物,探究UV/H_(2)O_(2)体系对2,6-DCBQ、2,6-DBBQ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Gaussian模型及其热力学反应计算... 卤代苯醌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选用两种代表性的卤代苯醌--2,6-二氯苯醌(2,6-DCBQ)和2,6-二溴苯醌(2,6-DBBQ)为目标污染物,探究UV/H_(2)O_(2)体系对2,6-DCBQ、2,6-DBBQ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Gaussian模型及其热力学反应计算结果表明,HO·倾向于先通过争夺DCBQ和DBBQ分子苯环上C-H键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然后通过C-Cl键脱卤而继续降解;ECOSAR模型评估结果显示,DCBQ和DBBQ降解产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普遍低于其母体化合物,说明UV/H_(2)O_(2)体系对于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能有效降解且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苯醌 消毒副产物 降解产物 高级氧化 Gaussian模型 ECOSAR模型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再生处理氨氮的阳离子交换树脂
4
作者 陈隋晓辰 项伟 +4 位作者 艾林林 丁紫怡 丁蕊 陈晓 金延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6,138,共8页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氨氮并应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再生阳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树脂再生性能,确定了最佳再生条件。结果表明,当槽电压为15 V,树脂室循环液初始pH值为3,不同氨氮吸附量的树脂,其再生率均...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氨氮并应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再生阳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树脂再生性能,确定了最佳再生条件。结果表明,当槽电压为15 V,树脂室循环液初始pH值为3,不同氨氮吸附量的树脂,其再生率均达到55%以上。该方法较相同浓度酸再生法,再生率由0.54%提升至63.34%。此外,该方法可一定程度降低树脂的铁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阳离子交换树脂 电渗析 氨氮 饮用水
下载PDF
入侵植物三裂叶薯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于彦航 陈春乐 +1 位作者 田甜 张丽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外来入侵植物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制备生物炭(IBC),分别于300℃、500℃、700℃限氧条件下制备得到三裂叶薯生物炭(IBC300、IBC500和IBC700),结合FTIR和XRD等手段对IBC在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BC... 以外来入侵植物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制备生物炭(IBC),分别于300℃、500℃、700℃限氧条件下制备得到三裂叶薯生物炭(IBC300、IBC500和IBC700),结合FTIR和XRD等手段对IBC在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BC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值为0.868~0.976),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更加适合用于模拟IBC对Cd^(2+)的吸附(R^(2)值为0.982~0.984),说明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为有利吸附。IBC700对Cd^(2+)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具体机理与碳酸盐离子发生络合沉淀反应和官能团的π-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三裂叶薯 生物炭 镉(CD)
下载PDF
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光化学氧化降解与减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菲凤 张天芳 +1 位作者 孙启元 陈祖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蓝藻水华及其释放的藻毒素危害水生态与饮用水安全,其中,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污染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阐述了天然水体中MC-LR的直接光解与光敏化降解过程机制;解析了光化学氧化(包括紫外光、太阳光、溶解性有机质光敏... 蓝藻水华及其释放的藻毒素危害水生态与饮用水安全,其中,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污染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阐述了天然水体中MC-LR的直接光解与光敏化降解过程机制;解析了光化学氧化(包括紫外光、太阳光、溶解性有机质光敏化)对水中MC-LR的降解动力学与机理,并分析了水环境基质背景对MC-LR光化学降解的影响,进而评价MC-LR的降解途径与产物毒性.最后提出光化学氧化降解MC-LR在富营养化实际水体应用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蓝藻水华污染防控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微囊藻毒素-LR 光敏化 光化学氧化 降解机制 毒性评价
下载PDF
椰壳炭吸附去除四环素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钲 王国栋 +3 位作者 陈日耀 陈晓 丁蕊 金延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资源化利用椰壳炭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四环素,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了pH值、椰壳炭投加量、四环素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椰壳炭以微孔和介孔为主,比表面积达478.45 m^(2)·g^(-1).初始质量浓度... 资源化利用椰壳炭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四环素,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了pH值、椰壳炭投加量、四环素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椰壳炭以微孔和介孔为主,比表面积达478.45 m^(2)·g^(-1).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1)的四环素废水,投加500 mg·L^(-1)椰壳炭,处理15 min,去除率可达98%.椰壳炭对四环素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单分子层表面吸附为主,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主要为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炭 吸附 四环素 废水处理 机理
下载PDF
活性介质促进纸塑铝复合包材中纸纤维分离回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聪贤 毛婧芸 +1 位作者 陈庆华 薛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2-49,82,共9页
探究了水力碎浆过程中材料质量分数、搅拌时间、搅拌速率和温度等因素对纸纤维分离率的影响,并在碎浆体系中引入了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和无机碱3类活性介质.结果表明,添加活性介质后,纸纤维分离率提高了7.31%~38.80%,长纤维比例提高了11%... 探究了水力碎浆过程中材料质量分数、搅拌时间、搅拌速率和温度等因素对纸纤维分离率的影响,并在碎浆体系中引入了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和无机碱3类活性介质.结果表明,添加活性介质后,纸纤维分离率提高了7.31%~38.80%,长纤维比例提高了11%.其中,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使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塑铝复合包材 纸纤维分离率 活性介质
下载PDF
鸟粪石结晶法同步回收废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晓云 蔡婉玲 +1 位作者 傅钰瑛 刘耀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42-152,共11页
鸟粪石结晶法作为氮磷同步回收技术的典型代表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推动鸟粪石法回收氮磷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设置合理的工况条件,总结并阐述了相关领域论文中鸟粪石的形成机制,分析了溶液pH、温度、搅拌强度、氮磷物... 鸟粪石结晶法作为氮磷同步回收技术的典型代表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推动鸟粪石法回收氮磷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设置合理的工况条件,总结并阐述了相关领域论文中鸟粪石的形成机制,分析了溶液pH、温度、搅拌强度、氮磷物质的量比、共存无机离子及有机物等参数对鸟粪石结晶过程的影响,最后得出鸟粪石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以鸟粪石形式回收废水中氮磷的工艺设计制定和寻找鸟粪石应用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结晶法 回收
下载PDF
以废旧聚酯纺织品为原料原位增黏生产再生涤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立滨 陈溶 +2 位作者 连雨欣 肖荔人 孙晓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8-24,共7页
废旧纺织品来源多样、性状品质差异大、含有难分离的染料和混杂分子,回收利用率低且多降级利用.为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率,开发了废旧聚酯纺织品原位增黏-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纤维源再生聚酯颗粒和再生纤维.结果表明,经过原位反应获得... 废旧纺织品来源多样、性状品质差异大、含有难分离的染料和混杂分子,回收利用率低且多降级利用.为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率,开发了废旧聚酯纺织品原位增黏-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纤维源再生聚酯颗粒和再生纤维.结果表明,经过原位反应获得的纤维源聚酯再生颗粒替代聚酯瓶片,质量分数在30%以下时,对共混样品复数黏度影响不大.基于此,设计了工艺路线实现了30%纤维源聚酯再生颗粒替代回收瓶片生产再生涤纶低弹丝,性能满足国家标准.提供了从纤维到纤维的高值利用途径,为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体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纤维源再生聚酯 再生涤纶 流变性能 熔融纺丝
下载PDF
基于脂质组学研究硒元素对妊娠期砷暴露大鼠脂代谢干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邹晓杰 何俐 +4 位作者 蔡丽静 王妍 郑能兴 丁蕊 吴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9-28,共10页
孕期雌鼠(GD0至GD20)经水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1、1.0、10.0 mg·L^(-1)的As^(3+)中.其中高剂量组于GD15-GD19时进行硒干预.GD20时取血液和肝脏,并计算肝脏系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元素含量;液相色谱串联三重... 孕期雌鼠(GD0至GD20)经水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1、1.0、10.0 mg·L^(-1)的As^(3+)中.其中高剂量组于GD15-GD19时进行硒干预.GD20时取血液和肝脏,并计算肝脏系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元素含量;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拟靶向脂质组学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高剂量砷暴露可诱发大鼠脂代谢紊乱,硒干预后会改变血清中脂质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代谢 脂质组学
下载PDF
沿海山区输电线路建设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吗?——以福建棠园输电工程为例
12
作者 郑翠纯 李小梅 +1 位作者 范智鹏 李熙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1期173-181,共9页
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是区域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议题,沿海山区由于降水量较大、地形复杂以及受频繁台风影响,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是否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福建棠园输电工程区域为例,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即生态“源地-廊道-节点”为研... 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是区域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议题,沿海山区由于降水量较大、地形复杂以及受频繁台风影响,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是否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福建棠园输电工程区域为例,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即生态“源地-廊道-节点”为研究对象,应用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MCR和重力模型,研究福建棠园输电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区域及线路2km生态评价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讨论输电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影响,获得输电工程的生态安全重点保护区。结果表明:在区域尺度上,输电线路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生态源地面积占区域面积分别为14.21%、11.79%和14.11%,重要生态廊道分别为20、21和16条,生态节点分别有168、123和227个;在生态评价区(即输电线路2km生态影响区),输电线路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39.78 km^(2)、27.44 km^(2)和29.88 km^(2),生态廊道总长分别为50.78 km、44.36 km和67.18 km,生态节点分别有13、7和25个;在区域和生态评价区两个尺度,输电线路施工期内,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发生位移,生态“源地-廊道”数量减少,施工后逐步恢复。输电线路工程的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发生在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2km的生态评价区。研究结果为线性工程项目的生态评价提供参考,也为输电线路建设的生态安全保护提供了切实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工程 生态安全格局 MSPA MCR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沿海山区输电线路土壤侵蚀研究
13
作者 李熙 江世雄 +4 位作者 赵珊珊 李小梅 陈垚 王重卿 翁孙贤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5期1026-1033,共8页
沿海山区输电线路施工期土壤侵蚀监测是该行业施工监理的重点。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深度学习Dense和LSTM模型对闽粤联网输电线路(福建段)施工期土壤侵蚀进行拟合,从输电线路缓冲区和施工样区两种空间尺度对土壤侵蚀回归精度评价... 沿海山区输电线路施工期土壤侵蚀监测是该行业施工监理的重点。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深度学习Dense和LSTM模型对闽粤联网输电线路(福建段)施工期土壤侵蚀进行拟合,从输电线路缓冲区和施工样区两种空间尺度对土壤侵蚀回归精度评价,获得了模型优化参数和适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土壤可蚀性、年降雨量、山地植被指数(NDMVI)、DEM、坡度、高分影像波段灰度值、施工属性等10个特征值,利用Dense模型和LSTM模型可以回归出符合精度要求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研究筛选出的最优LSTM模型的优化参数为层数=3,容量=512,dropout比率=0.1,迭代次数7060;LSTM模型的回归精度随着土壤侵蚀等级升高而降低,其中土壤微度侵蚀等级的平均回归精度大于0.98。LSTM深度学习模型可应用于亚热带沿海山区工程项目引起的土壤侵蚀遥感快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Dense模型 LSTM模型 土壤侵蚀 输电线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