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ysC定点突变及lysC、asdA串联表达对谷氨酸棒杆菌L-苏氨酸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勤勤 王慧梅 +3 位作者 梁玲 黄钦耿 吴松刚 黄建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lysC、asdA基因分别编码的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和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Aspartate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ASD)是L-苏氨酸合成途径中两个关键限速酶基因,其中AK受到代谢产物赖氨酸与苏氨酸的协同抑制。以选育获得的... lysC、asdA基因分别编码的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和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Aspartate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ASD)是L-苏氨酸合成途径中两个关键限速酶基因,其中AK受到代谢产物赖氨酸与苏氨酸的协同抑制。以选育获得的一株谷氨酸棒状杆菌T11(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T11)为出发菌株,通过构建lysC-asdA串联表达盒,并对其关键限速酶基因lysC进行定点突变,突变位点为Ala279Thr,获得抗反馈抑制突变型编码基因lysCr-asdA,将其插入含强启动子tac的穿梭表达载体pZ8-1中成功构建串联表达质粒pZ8-1-lysCr-asdA转化出发菌株,筛选获得工程菌株T11/pZ8-1-lysCr-asdA。摇瓶发酵其L-苏氨酸产量达到7.18 g/L,较出发菌株提高27.8%。进一步的30 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结果显示,发酵60 h L-苏氨酸产量达65.5 g/L,糖酸转化率达到39.5%,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29.5%和33.9%,为后续的进一步构建高产L-苏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株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 天冬氨酸激酶 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 共表达
下载PDF
草珊瑚药材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永标 许小萍 +5 位作者 邹先文 官凌铄 张东云 刘晋 施友文 王生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2,共5页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多种色谱技术从林下种植的草珊瑚药材中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再根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体外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抗氧化模型进行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首次从草珊瑚药材中...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多种色谱技术从林下种植的草珊瑚药材中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再根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体外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抗氧化模型进行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首次从草珊瑚药材中分离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cilicicone B(1)和β,2,3',4,4',6-六羟基-α-(α-L-吡喃鼠李糖基)-二氢查耳酮(2),经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能清除DPPH的质量值为4.16,化合物2的ρIC50值为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1 1-二苯基-2-苦基肼(DPPH) cilicicone B β 2 3' 4 4' 6-六羟基-α-(α-L-吡喃鼠李糖基)-二氢查耳酮
原文传递
紫球藻藻红蛋白α、β亚基在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蔡钒 林丽琴 +3 位作者 黄义德 吴义诚 王明兹 陈必链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2,共7页
将紫球藻藻红蛋白α、β亚基基因(pe A、pe B)分别插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AO815和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8a中.重组的共表达载体p AO815-pe A-pe B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经甲醇诱导、SDS-PAGE电泳及DOT-BLOT分析,发现... 将紫球藻藻红蛋白α、β亚基基因(pe A、pe B)分别插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AO815和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8a中.重组的共表达载体p AO815-pe A-pe B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经甲醇诱导、SDS-PAGE电泳及DOT-BLOT分析,发现藻红蛋白表达量低.p ET28a-pe A、p ET28a-pe B表达载体分别转入E.coli BL21,经IPTG诱导,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约20.1 ku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与融合蛋白(Pea-his、Peb-his)预期大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藻红蛋白 大肠杆菌 克隆 表达
原文传递
改造大肠杆菌合成海藻糖途径以高效合成海藻糖 被引量:9
4
作者 高超 张山 +2 位作者 何永志 黄健忠 董志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4-1788,共5页
海藻糖是相容性溶质的一种,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食品、化妆品、药品以及器官移植等方面均有很广泛应用。然而近几年生产海藻糖主要集中在使用酶催化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的转化效率高,但是却存在着副产物的问题,难以得到高纯度的... 海藻糖是相容性溶质的一种,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食品、化妆品、药品以及器官移植等方面均有很广泛应用。然而近几年生产海藻糖主要集中在使用酶催化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的转化效率高,但是却存在着副产物的问题,难以得到高纯度的海藻糖产品,严重制约了海藻糖的应用。本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构建了海藻糖高效合成新途径,通过全细胞催化合成海藻糖。利用PCR技术在哈氏噬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i中克隆获得海藻糖双功能合成酶基因(tpsp),采用E.coli pTac-HisA高效表达载体,实现海藻糖双功能合成酶基因(tpsp)高效表达,利用高效表达菌株进行全细胞催化,将葡萄糖高效转化为海藻糖。结果表明C.hutchinsonii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p)在E.coli中成功实现表达,该酶能够在胞内将葡萄糖高效转化为海藻糖,并将其转运到胞外,实现海藻糖的高效率合成,海藻糖的产量提高到1.2 g/L,相对转化率为21%。当将此高产菌株在发酵罐中进行转化时,海藻糖的产量达到13.3 g/L,葡萄糖的相对转化率达到48.6%。采用C.hutchinsonii海藻糖合成酶基因高效表达并且应用于海藻糖全细胞合成催化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海藻糖的转化率及产率都已达到文献报道最高水平,本研究为开拓海藻糖生产新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双功能酶 海藻糖合成酶 全细胞催化 大肠杆菌 条件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