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3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聚力“四环相扣”,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1
作者 《福建青年》 2024年第3期16-16,共1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大思政课”,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通过大格局推进、高质量组织、广范围引领,组织寒暑假“三下乡”“返家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大思政课”,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通过大格局推进、高质量组织、广范围引领,组织寒暑假“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助力青年学子在“学、研、践、传”四环相扣的育人模式中感悟思想伟力、努力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师范大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政课 大学生社区 探索实践 育人新模式 四环相扣 育人模式
原文传递
守护三尺讲台育新人 耕耘学术园地结硕果——记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方祥教授
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18,共2页
每次到宣布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向他露出会心的微笑,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不少同学满怀期待的课,他就是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方祥教授。听李老师讲课,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正能量油然而生。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让人为之吸引... 每次到宣布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向他露出会心的微笑,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不少同学满怀期待的课,他就是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方祥教授。听李老师讲课,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正能量油然而生。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让人为之吸引,他能及时地把思想前沿以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内涵,形成个性化的课堂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学术内涵 教授 李方 思想政治理论课 讲台 园地
原文传递
批判官僚制:马克思主义行政学说的理论逻辑与主要论辩
3
作者 张翔 卢红飚 林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在国家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官僚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批判旨在建立一个替代资本主义官僚制的公共行政制度。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对公社制的探索,完成了对官僚制的原初式批判,但也面临着公社难以适应大规模组织团体的悖... 在国家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官僚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批判旨在建立一个替代资本主义官僚制的公共行政制度。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对公社制的探索,完成了对官僚制的原初式批判,但也面临着公社难以适应大规模组织团体的悖论;列宁主义通过政党干部制,探索出适应超大国家的苏维埃制,却又与西方资本主义官僚制一样深陷于自我封闭的“官僚化”的吊诡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资产阶级国家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资本主义官僚制进行自我修复,而中国共产党则在“从严治党”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制,为克服干部官僚化提供了“中国经验”。干部官僚化依然是马克思主义行政学说需要警惕的关键难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方向与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社制 官僚制 干部制 中国经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制度的建立和演进论析
4
作者 许耀桐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7,F0002,共13页
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制度的建立和演进,经历了从民主制,到集中制与民主集中制的创建,再到民主集中制创新发展的三个时段。第一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建立了政党的民主制;第二时段,列宁先是在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 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制度的建立和演进,经历了从民主制,到集中制与民主集中制的创建,再到民主集中制创新发展的三个时段。第一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建立了政党的民主制;第二时段,列宁先是在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以及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内择定了集中制,尔后把集中制和民主制相结合,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建了民主集中制;第三时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传承、坚持并创新发展了民主集中制。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民主制是一个首创,它包含“民主的权利”和“民主的集中”两大部分,奠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基石。列宁择定和实行的集中制,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行使的高度集权,具有适应斗争环境需要的积极作用。列宁创建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两种形态,其最终形态回归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制,但又极大地增添和丰富了“民主的权利”和“民主的集中”两大部分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作出重大的贡献,取得了七大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制度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最坚定、最持久、最彻底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在中国得到了最广泛、最深入、最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组织制度 民主制 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下载PDF
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飞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66-70,共5页
采用SCL-90对1000名95后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5后女大学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这三个因子得分显著较高;非独生女大学新生和农村女大学新生心理... 采用SCL-90对1000名95后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5后女大学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这三个因子得分显著较高;非独生女大学新生和农村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低于独生和城镇;城镇女大学新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这七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女大学新生 调查 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调查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飞 曾欣虹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年第4期83-91,112,共10页
为探究我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现状,选取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知晓水平中等偏低,但有较高的接纳水平,也有较好的评价。可见,当前我校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有着良好的接纳、需求和预期... 为探究我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现状,选取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知晓水平中等偏低,但有较高的接纳水平,也有较好的评价。可见,当前我校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有着良好的接纳、需求和预期,亟待加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辈 心理辅导 大学生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从“窑洞对”到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7
作者 陈碧钦 郭文芬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在延安窑洞里发生的著名的“窑洞对”中,毛泽东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在走过百年历程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向世人宣告: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在延安窑洞里发生的著名的“窑洞对”中,毛泽东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在走过百年历程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向世人宣告: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两个答案各有丰富的内涵,二者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了“窑洞对”,就必然有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对“窑洞对”的丰富和发展。二者共同推进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洞对” 自我革命 历史周期率 建党学说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李大钊确立政治信仰的引领作用
8
作者 李颖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0-27,75,共9页
理解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既不能忽视时代条件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五四”以前,李大钊矢志追寻的民族解放理想在现实面前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以前,马克思主义... 理解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既不能忽视时代条件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五四”以前,李大钊矢志追寻的民族解放理想在现实面前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以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话语与方法已开始出现或渗透于李大钊的著述之中。李大钊初步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与他自身的思想诉求之间形成了内在自洽,从而引领李大钊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并不是单纯基于时势的情绪化选择,而是一种基于比较、批判和鉴别的理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信仰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内涵与现实向度 被引量:2
9
作者 白茂峰 傅慧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全新论断标识着党对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理论前提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品质...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全新论断标识着党对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理论前提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品质。从根本途径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并在系统回答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回答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成果为引领、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力探索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善君 刘伟伟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5-68,共4页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内涵包含:生命本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实践观、生命发展观等几个方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基础上,有助于探讨当前大学生教育如何做到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内涵包含:生命本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实践观、生命发展观等几个方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基础上,有助于探讨当前大学生教育如何做到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知能力、反思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命观 大学生 生命教育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与主体困境:在马克思科技观视域下的一种思考
11
作者 蔡日华 梁炯彤 谭毅 《科技智囊》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研究目的]马克思科技观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其强调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指出人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而当下人类已处于数字技术最繁荣的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形... [研究目的]马克思科技观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其强调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指出人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而当下人类已处于数字技术最繁荣的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形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推动着整个社会形态繁荣发展。然而,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人的主体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劳动形成和数字资本的渗透,人类实质上成为数字的“附庸”,并产生了主体价值危机、机器替代危机以及社会排斥危机等问题。[研究方法]通过研究马克思关于科技发展的重要论述,分析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下人所面临的主体性危机及其衍生问题,在马克思科技观的视域下分别对价值型、替代型、排斥型主体性危机及其衍生问题进行对策探讨。[研究结论]需要通过大力弘扬马克思科技观中的人本理念、推动马克思科技观和劳动价值论相互交融、重视科技人才和劳动者的素养提升等方面入手解决数字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问题,这彰显了马克思科技观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科技观 数字时代 主体性危机 数字劳动 数字技术
下载PDF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自然观探赜
12
作者 吴燚盛 陈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西方环境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对自然的观点和理解具有可比较性。一是在同构契合层面,两者都采用了联系与统一的哲学分析方法,展现了批判与创新的辩证精神,以及共同追求和谐与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二...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西方环境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对自然的观点和理解具有可比较性。一是在同构契合层面,两者都采用了联系与统一的哲学分析方法,展现了批判与创新的辩证精神,以及共同追求和谐与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二是在异质分歧层面,无论是基于“泛主体论”的有机哲学,还是基于“人化自然”的唯物史观,各自都批判了“二元对立”的现代性生产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生产,并展示了“田园牧歌”的后现代图景和“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生态文明。通过整体分析二者关于自然的同构契合与异质分歧,对于构建“全球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具有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后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生态启示
下载PDF
保尔·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13
作者 陈倩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23,共6页
保尔·拉法格是首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积极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积极翻译工人运动文件,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他继承了马克思恩... 保尔·拉法格是首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积极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积极翻译工人运动文件,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阐释了“两种环境论”,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论战,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际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拉法格 传播 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及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
14
作者 汪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相统一的,由此深深嵌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消除了局部地区、乡村社会的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以马...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相统一的,由此深深嵌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消除了局部地区、乡村社会的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科学把握减贫规律、总结减贫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独创性与说服力俱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文章据此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与科学内涵,总结出用以指导中国减贫事业成功的理论精髓,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探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在新时代指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反贫困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师资配置均衡化研究——以福建省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建设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公平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即教育公平从广度而言是保障社会各阶层受教育权利,从深度而言,公平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追求更高... 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公平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即教育公平从广度而言是保障社会各阶层受教育权利,从深度而言,公平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高位公平。教育公平最基本的要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核心就是师资力量建设。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理论依据,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公平思想和实践新发展,以福建省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建设为实证研究,着重分析当前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师资力量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师资 均衡
下载PDF
论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引导与调适——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6
作者 张奕欣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借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高校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精神需求,审视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引导与调适方面存在的偏差,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才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大学生精神需求 引导调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笔谈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郇庆治 张云飞 +1 位作者 李娟 陈永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44-56,共13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或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对这种理论与实践本身的具有中国话语语境特点的概念化表述。也正因为如此,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角对"(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或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对这种理论与实践本身的具有中国话语语境特点的概念化表述。也正因为如此,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角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更具系统性的学理性阐释,就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引领规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语境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理论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8
作者 郭亚冲 《新丝路》 2022年第7期0081-0083,共3页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否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文章通过分析当下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际状况,探讨致使其出现马...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否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文章通过分析当下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际状况,探讨致使其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缘由,并立足现实提出坚定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永森 郑丽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把现代性看作反生态性的,主张以整体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以有机论取代机械论、以生态经济学取代传统经济学、以"惜物主义"取代消费主义;它把生态文明看作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把生态城市建设看作是未来城市... 有机马克思主义把现代性看作反生态性的,主张以整体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以有机论取代机械论、以生态经济学取代传统经济学、以"惜物主义"取代消费主义;它把生态文明看作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把生态城市建设看作是未来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认为生态文明社会是城乡高度融合的社会。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有启发价值,但生态文明未必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现代性不能简单归结为机械性,反全球化未必有助于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不必固守农业文明,大城市从总体上未必不利于文明建设。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忽视了科学技术在解决生态问题的积极作用,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后现代性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逻辑机理与实践推进——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宏洛 王杰森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6,共10页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是数字经济时代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是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探索。数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不是生产要素分配论,而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财富论和收入分配论,...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是数字经济时代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是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探索。数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不是生产要素分配论,而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财富论和收入分配论,是数据要素所有权在分配上的实现形式。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源于对数据要素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根植于我国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指向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配方式的科学变革。推进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建立新型数据产权保护机制,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保障机制,消减数据要素不公平利用的负面影响,实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安全防护的双重目标,形成高效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收入分配论 数据生产要素 数据产权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