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对接教育民生工程中彰显师范院校社会价值——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构想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雨 詹昌平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共6页
认清时代发展形势、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找准社会服务站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而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社会效益,是高校实现和彰显办学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在社会服务中,师范院校必须满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要找准社... 认清时代发展形势、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找准社会服务站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而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社会效益,是高校实现和彰显办学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在社会服务中,师范院校必须满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要找准社会服务站位,而且要在服务项目、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因校而异、自成特色、与时俱进。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地方师范院校要主动对接当前学前教育民生需求,抓住学前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着眼于解决学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自身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不断创新发展服务模式,持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卓越学前教育师资计划,大力拓展学前教育社会服务范围,在精准、优质、高效、特色服务当地学前教育民生工程中实现和彰显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工程 学前教育 师范院校 社会价值 服务社会
下载PDF
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现状及质效提升对策
2
作者 林玲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是加强党内基层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发挥对推动监督向基层辐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基层见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是加强党内基层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发挥对推动监督向基层辐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基层见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力量不够充足、理念不够到位、水平不够过硬、联动不够有效等方面的问题,从加强监督力量、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自身建设、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质效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纪检委员 监督现状 质效提升对策
下载PDF
公共治理视域下效能建设推进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研究——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思涵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提升管理效能对于高校内部治理至关重要。根据公共治理理论分析,效能建设的意义在于促使工作理念转变、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实现民主决策、提高干事创业效率。当前高校效能建设在职责划分、队伍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据此提... 提升管理效能对于高校内部治理至关重要。根据公共治理理论分析,效能建设的意义在于促使工作理念转变、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实现民主决策、提高干事创业效率。当前高校效能建设在职责划分、队伍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据此提出的对策:建立"权、责、利、效"相统一的岗位责任制、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引导效能建设回归教育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能 高校 内部治理 现代化
下载PDF
试论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晏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7-88,98,共3页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对保障高校中心工作正常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面临的种种工作困境消减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阻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本文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激励理论,激发...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对保障高校中心工作正常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面临的种种工作困境消减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阻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本文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激励理论,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力,切实提高他们的行政工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理论 提高 行政管理人员 工作效能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院人才培养功能定位与实际成效之考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3年第4期73-77,共5页
中国古代书院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办学活动独具特色。它们挂钩国家制度,输送科举人才;着眼文化传扬,培养学术专家;担承天下大任,塑造仁人志士。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其办学育才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曾造就了大批术业有专攻的专... 中国古代书院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办学活动独具特色。它们挂钩国家制度,输送科举人才;着眼文化传扬,培养学术专家;担承天下大任,塑造仁人志士。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其办学育才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曾造就了大批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和行政、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考察其在政策利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表现和贡献,能够给予现代大学育人功能定位以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院 人才培养 功能定位 实际成效
下载PDF
运用儿歌教育规范儿童社会行为习惯的适用性思考
6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6年第2期63-71,共9页
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品行支点,而运用儿歌教育则是进行儿童社会行为规范的文化起点。儿歌虽然属于文学范畴,但是对于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儿童社会行为习惯养成。儿歌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效,就不... 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品行支点,而运用儿歌教育则是进行儿童社会行为规范的文化起点。儿歌虽然属于文学范畴,但是对于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儿童社会行为习惯养成。儿歌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效,就不能不将适用性作为一个关注焦点,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充分考虑运用方式的设计、选择和实施。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学"与"习"、"知"与"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会行为习惯 儿歌教育 适用性
下载PDF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建设影响方式考述
7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4年第6期78-86,共9页
自隋朝创立以来,科举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便伴随着与其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教育、考试等活动,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大大突破了一般教育考试范畴。人们在关注其所负载的对中国古代政治... 自隋朝创立以来,科举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便伴随着与其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教育、考试等活动,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大大突破了一般教育考试范畴。人们在关注其所负载的对中国古代政治影响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其所运用的一系列思想文化传播活动方式。这些方式成龙配套、互相支撑,主要包括:多方介入,发展封建教育;勘定教材,导引民众意识;设定考题,引导政治关心;榜样诱惑,改造社会风气;拔擢才俊,助推社会文明。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可以获得对于现代文化建设和民众教化方式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 影响方式
下载PDF
当下中国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语言娱乐化考察
8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伴随着社会变革和进步,当下中国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出现兴盛景象,日益受人瞩目和重视。这种传播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其中之一就是表达语言娱乐化趋向。从语料角度看,这类语言娱乐化形式涉及文字、词汇、语句以及篇章;就社会意义和作用看... 伴随着社会变革和进步,当下中国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出现兴盛景象,日益受人瞩目和重视。这种传播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其中之一就是表达语言娱乐化趋向。从语料角度看,这类语言娱乐化形式涉及文字、词汇、语句以及篇章;就社会意义和作用看,这种娱乐化表达既反映了一种社会现状,也传递了一种社会心态。经过娱乐化的淬炼,当下中国公共文化信息的社会内涵更加丰富多彩,语言形式也具有更加鲜明而突出的特点,从而增强其独具特色和功效的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共文化信息 语言 娱乐化
下载PDF
运用儿歌教育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意义
9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5年第6期72-76,共5页
人的行为习惯具有社会意义,有着善恶与良莠之分。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制定和运用法律、纪律、道德等规范,对各个成员社会行为习惯进行制约。儿童时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 人的行为习惯具有社会意义,有着善恶与良莠之分。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制定和运用法律、纪律、道德等规范,对各个成员社会行为习惯进行制约。儿童时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助益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建设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标指向中包含着遵守社会规矩的要旨。儿歌教育对儿童社会行为习惯具有塑造、固化的意义和作用,而经过社会变革的洗礼,在运用儿歌教育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上出现了多元化景象,需要人们加以认识、领悟和驾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歌 行为习惯 培养 社会意义
下载PDF
艺术与伦理融合实现人性教育
10
作者 林思涵 《教育探究》 2017年第2期88-92,共5页
在观念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为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人性教育是一个需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人性教育的本质是人性的'生长',基于艺术与伦理这二者与人性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将其巧妙融合能够切实地促进人性的'生长... 在观念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为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人性教育是一个需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人性教育的本质是人性的'生长',基于艺术与伦理这二者与人性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将其巧妙融合能够切实地促进人性的'生长',为实现人性教育铺就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伦理 人性 教育
下载PDF
儿歌教育在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多维蕴意
11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儿歌带有民间文学基因,归于儿童文学之中,是一种现实生活、成人思想、儿童视角和童趣表达综合后的文学创作产物,服务于"读书明理"的目的。人们用这种儿童化的诗歌服务于儿童幸福人生的肇始,而寄寓着前辈良苦用心的儿歌内容,... 儿歌带有民间文学基因,归于儿童文学之中,是一种现实生活、成人思想、儿童视角和童趣表达综合后的文学创作产物,服务于"读书明理"的目的。人们用这种儿童化的诗歌服务于儿童幸福人生的肇始,而寄寓着前辈良苦用心的儿歌内容,则承载着从生活常识到道德教化等多种内涵。其中,包括政治和道德启蒙的教育蕴意,情绪和情商的涵养蕴意,言谈和举止的训练蕴意,态度和行为的匡正蕴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歌教育 儿童 社会行为习惯 蕴意
下载PDF
当下中国公共信息传播语言文明化解构
12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5年第3期87-96,共10页
在当下中国,回应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变革的需要,经过文明传统的回归、文化教育的普及等方式建设,公共信息传播语言人文、法治、文雅等精神大为张扬,文明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进而演变成一种发展趋势。造成这种趋势,既有古今中外文化... 在当下中国,回应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变革的需要,经过文明传统的回归、文化教育的普及等方式建设,公共信息传播语言人文、法治、文雅等精神大为张扬,文明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进而演变成一种发展趋势。造成这种趋势,既有古今中外文化交融发扬的文化根基影响;又有清除历史遗毒、解决粗俗问题等的现实需要,并且有助于充实当下各阶层格外重视的政治文明内涵,因此这种文明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共信息传播 语言 文明化
下载PDF
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时代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影响考述
13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4年第5期86-95,共10页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项重要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这项制度通过直接呈现生活实惠,引导社会公众观念转变;通过推动教育向下普及,提高底层民众文化水准;通过培养输送官员人才,增强政...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项重要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这项制度通过直接呈现生活实惠,引导社会公众观念转变;通过推动教育向下普及,提高底层民众文化水准;通过培养输送官员人才,增强政府整体施政能力;通过造就名家大儒群体,提升落后地方文化地位;通过强化主流意识地位,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发展;通过培育共同文化心理,促进国家民族政治统一。因此,对于科举制度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制度的层面上,也不能只是一味抨击、批判其各种弊端,而要从国家治理、文化建设、教化施行等方面加以探讨,并从中获取关于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 社会建设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对策研究
14
作者 林思涵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13,共4页
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前提。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是保障党的领导、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 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前提。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是保障党的领导、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要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先进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构建高校思政工作联合体,从而保障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管理干部 思政教育 新时代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进程、方式及影响
15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4年第1期67-73,85,共8页
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具有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作用,在建立和维护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巩固和加强国家政权力量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加强对人才培养、思想文化的控制,自宋以后各代封建王朝采用引入科举制度轨道... 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具有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作用,在建立和维护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巩固和加强国家政权力量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加强对人才培养、思想文化的控制,自宋以后各代封建王朝采用引入科举制度轨道、进行师生人事控制、掌控基本办学条件等方式,逐渐将民间书院纳入政府官方教育体系,并于清末基本完成了官学化进程。这个结果的出现,对当时的教育事业、社会意识、国家行政等发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民间书院 官学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院政教功能之考述
16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3年第5期82-89,共8页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和思想创新基地,中国古代书院长期受着封建王朝的控制和利用。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书院文化改造民众精神面貌、顺应王朝需求创设社会主流意识、建立舆论阵地介入国家政治斗争等方式,中国古代书院对中国封建...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和思想创新基地,中国古代书院长期受着封建王朝的控制和利用。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书院文化改造民众精神面貌、顺应王朝需求创设社会主流意识、建立舆论阵地介入国家政治斗争等方式,中国古代书院对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民间习俗、时事政治和教育行政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乃至行政管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院 文化作用 政治功能
下载PDF
“吊丝”及其衍生词群社会语言文化意义透视(下)
17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4年第4期82-88,共7页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呼应着社会生活的五光十色,语言文化也斑斓多彩,并且带着鲜明的草根文化基因。作为草根文化流行语,"吊丝"及其衍生词群不仅个性鲜明、意蕴丰富,而且普及广泛、作用多样。它们虽然趣味方面凸显俚俗色彩,但是...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呼应着社会生活的五光十色,语言文化也斑斓多彩,并且带着鲜明的草根文化基因。作为草根文化流行语,"吊丝"及其衍生词群不仅个性鲜明、意蕴丰富,而且普及广泛、作用多样。它们虽然趣味方面凸显俚俗色彩,但是具有彰显社会心态的作用;不但勾勒了"吊丝"人物的群体画像,而且定义了底层民众的社会身份。同时,它们自况了"吊丝"以及类似群体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窘迫神情,还借助自嘲自虐来"吐槽"不满情绪,表达了对于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彻底改变自身命运的殷殷期盼。因此,热闹一时的"吊丝"语言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多个方面的存在状况,并且可以从中作出多种解读,具有特殊的社会语言文化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丝 衍生词群 社会文化意义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与志士情怀修养关系探寻
18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4年第2期78-84,共7页
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学促进人的知性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逐渐觉悟和清晰,彰显出明晰的培养志士情怀的自觉意识。它凝练言志传道理念,形成教化理论体系,建构志士品质范式,广施志士教育活动,以培育志士情怀的强大能力创造... 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学促进人的知性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逐渐觉悟和清晰,彰显出明晰的培养志士情怀的自觉意识。它凝练言志传道理念,形成教化理论体系,建构志士品质范式,广施志士教育活动,以培育志士情怀的强大能力创造了打造有为之士志士情怀的巨大成效,为后代留下许多弥足珍贵和可资借鉴的文学育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志士情怀修养 关系探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院学术功能及科研成就之考述
19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3年第2期66-72,共7页
作为兼具教学、研究与藏书诸功能的社会机构,中国古代书院是当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学术活动中,它们注重理论研究,促进儒家学说创新发展;承担载体功能,凝聚、传承和发展理学学派;展现包容特质,裨益多元学术观点生长... 作为兼具教学、研究与藏书诸功能的社会机构,中国古代书院是当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学术活动中,它们注重理论研究,促进儒家学说创新发展;承担载体功能,凝聚、传承和发展理学学派;展现包容特质,裨益多元学术观点生长;集贮图书资料,建立学术研究资料库藏。其科研活动的指导思想、主攻方向、方式方法、重要成果等,对中国封建社会学术研究、思想文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院 学术功能 科研成就
下载PDF
“吊丝”及其衍生词群社会语言文化意义透视(上)
20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4年第3期77-81,共5页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呼应着社会生活的五光十色,语言文化也斑斓多彩,并且带着鲜明的草根文化基因。作为草根文化流行语,"吊丝"及其衍生词群不仅个性鲜明,意蕴丰富,而且普及广泛,作用多样。它们虽然趣味方面凸显俚俗色彩,但是具...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呼应着社会生活的五光十色,语言文化也斑斓多彩,并且带着鲜明的草根文化基因。作为草根文化流行语,"吊丝"及其衍生词群不仅个性鲜明,意蕴丰富,而且普及广泛,作用多样。它们虽然趣味方面凸显俚俗色彩,但是具有彰显社会心态的作用;不但勾勒了"吊丝"人物的群体画像,而且定义了底层民众的社会身份。同时,它们自况了"吊丝"以及类似群体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窘迫神情,还借助自嘲自虐来"吐槽"不满情绪,表达了对于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彻底改变自身命运的殷殷期盼。因此,热闹一时的"吊丝"语言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多个方面的存在状况,并且可以从中作出多种解读,具有特殊的社会语言文化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丝 衍生词群 社会文化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