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设情境 让数学课堂“问”出精彩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常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2年第2期29-30,共2页
课堂提问具有增强交流、引发思考、反馈信息等作用。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巧设情境 “问” 课堂提问 反馈信息 学生思维 信息输出 情感共鸣
下载PDF
浅谈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常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2年第1期24-24,共1页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手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手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信心,使他们养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学生 激发 数学课堂 心理学家 学习生活 学习动机 科学态度
下载PDF
让数学课堂充满兴趣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常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2年第3期24-24,共1页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手材料。提高学生的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手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信心,养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 学习生活 学习动机 科学态度 钻研精神 锲而不舍
下载PDF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4
作者 陈常宽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1年第9期47-48,共2页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学生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 科学研究 探究性学习 学会学习
下载PDF
链接生活数学 演绎精彩课堂
5
作者 江丽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4年第7期52-53,共2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因此,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引导他们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演绎精彩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数学 演绎 《数学课程标准》 贴近学生 链接 学生体验 生活实际
下载PDF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作者 王少儿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7年第12期48-49,共2页
1.(播放本课课件)瞧,天上的白云,躺在蓝天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飘来飘去,多么自由自在;树林问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林中飞来飞去,多么幸福快乐;……蓝天就像是白云的家,树林就像小鸟的家。你们还想知道谁是谁的家吗?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家》 自由自在 课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