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S1合成肽对肝癌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郑仕诚 魏筱玉 +1 位作者 徐朝斌 谢惠琴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前S1合成肽对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分析,探讨前S1合成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和CD4+/CD8+比值的影响,为特异性治疗HCC提供依据。方法用Merrifield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 目的通过前S1合成肽对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分析,探讨前S1合成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和CD4+/CD8+比值的影响,为特异性治疗HCC提供依据。方法用Merrifield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HBV中前S1抗原性最强的P34~59多肽段。测序后,用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溶解除菌后作为抗原。选择1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HCC,术前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测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VDNA阳性,且HBsAg在HCC组织中表达亦为阳性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96孔培养板的每孔加入经密梯度离心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悬液100μl(1×106细胞),设每孔含前S1合成肽的量分别为1、5、10、15μg及白细胞介素-II500u和阴性对照共6组,每组均设3复孔,作用7天后制片,采用APAAP法观察CD3+、CD4+、CD8+和CD4+/CD8+的比值变化。结果含前S1合成肽10μg/孔和15μg/孔组中,CD4+表达有增加,分别为(35.3±3.4)%和(34.9±3.8)%,与自身对照[(29.3±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9,P<0.01;t=5.389,P<0.01);CD4+/CD88+比值两组分别为1.09±0.39,1.14±0.43,与自身对照0.81±0.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1,P<0.01;t=4.762,P<0.01);10μg/孔和15μg/孔组CD4+表达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P>0.05;t=0.361,P>0.05)。结论在适当的剂量下,前S1合成肽能够在体外改变HCC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使CD4+增加,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同时能改变CD8+静息状态,使二者互相作用,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为特异性运用前S1蛋白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学 前s1合成肽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患者抗氧化酶和血清丙二醛水平的变化
2
作者 张永兴 邱栋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00-201,共2页
本文对42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氧自由基代谢状况的研究,发现肺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由基代谢紊乱,患者体内自由基清除剂SOD及GSH-PX活力下降,而自由基与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所形成的产物MDA水平增高... 本文对42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氧自由基代谢状况的研究,发现肺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由基代谢紊乱,患者体内自由基清除剂SOD及GSH-PX活力下降,而自由基与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所形成的产物MDA水平增高。为肺心病发病机理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丙二醛 超氧物歧化酶
下载PDF
葛根素治疗脑卒中患者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林闽溪 李培英 +1 位作者 林美明 沈庆乐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500-503,共4页
关键词 脑卒中 栓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葛根素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章彦 周茂垣 +2 位作者 林智勤 连福明 朱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年第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48例,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治疗,其中骨圆针固定6例,鹅头钉固定12例,角钢板固定2例,动力髋固定1 l例,三翼钉固定1 l例,三根松质骨钉固定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结果平均随...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48例,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治疗,其中骨圆针固定6例,鹅头钉固定12例,角钢板固定2例,动力髋固定1 l例,三翼钉固定1 l例,三根松质骨钉固定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优良率87.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个月。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2例,轻度脑梗死、偏瘫1例,髋内翻7例,三翼钉板松脱3例,3根内固定螺钉中l根断裂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正确治疗合并症和手术后并发症,把握手术最佳时机、选择正确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术后循序渐进、个体化功能锻炼,有利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粗隆骨折 手术方式 围手术期治疗
下载PDF
吻合器与直肠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3
5
作者 叶一泉 贾平 +1 位作者 肖坚 黄崇民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30-31,共2页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采用吻合器行低位结、直肠吻合术,借助机械技术以改革及弥补手工操作的困难与不足,拓宽了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指征,以提高病员术后生存质量。而本组随访发现远期并发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率高达35.84%。以下着...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采用吻合器行低位结、直肠吻合术,借助机械技术以改革及弥补手工操作的困难与不足,拓宽了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指征,以提高病员术后生存质量。而本组随访发现远期并发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率高达35.84%。以下着重探讨吻合口狭窄形成原因和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狭窄 直肠 吻合器 病员 经腹 保留肛门 括约肌功能 术后生存 诊断依据 切除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盆腔炎效果观察
6
作者 黎红 王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6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福建省明溪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51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65例和对照组248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福建省明溪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51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65例和对照组2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 94%,高于对照组的84. 68%(χ~2=4. 734,P=0. 030);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30,P=0. 862)。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盆腔炎效果较好,且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用药相对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 妇炎舒胶囊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ST-T伪性改善6例的临床意义分析
7
作者 彭晓榕 梁玲娥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10-211,共2页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硬死以及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有其特征,病情加重时往往伴有心电图的ST-T伪性改善易混淆临床诊断,必须作一系列的动态观察。笔者试将近来遇见的6例这类患者,分析如下。
关键词 伪性改善 ST-T 临床意义 扩张型心肌病 T波倒置 急性心肌硬死 冠心病心绞痛 异常心电图 超急期 口门
下载PDF
腹部闭合性创伤的护理观察及处理
8
作者 武振英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8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创伤 闭合性创伤 护理 处理
下载PDF
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意义
9
作者 蒋义贵 黄跃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20-421,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中215例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并和前5年297例急性胰腺炎对照,观察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变化。结果 本组215例急性胰腺炎中伴有高脂血症的有38例(17...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中215例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并和前5年297例急性胰腺炎对照,观察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变化。结果 本组215例急性胰腺炎中伴有高脂血症的有38例(17.9%),前5年297例急性胰腺炎中伴高脂血症的有13例(4.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越来越重要的病因之一,仅次于胆道疾病,提高认识与重视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胰腺炎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病因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附2例报告)
10
作者 兰凤华 杨渤生 +6 位作者 吴一波 卢爱薇 吴玉水 黄俏佳 穆君山 郑德柱 朱忠勇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分子诊断方法。方法: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从2名患者外周血提取白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后,用PCR方法分四段扩增ALD基因编码区。纯化PCR产物,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查出突变位点后,对患者家系... 目的:探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分子诊断方法。方法: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从2名患者外周血提取白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后,用PCR方法分四段扩增ALD基因编码区。纯化PCR产物,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查出突变位点后,对患者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进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患者A的ALD基因第280位密码子发生CGC—CTC改变,使原来编码的精氨酸被亮氨酸取代(R280L突变);患者B的ALD基因第508位密码子发生了CCC→CTC改变。使正常的脯氨酸被亮氨酸替换(P508L突变)。两个突变通过酶切分析和家系调查得到进一步确证。结论:建立了ALD的分子诊断技术,并在中国人ALD患者发现了两个新的ALD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LD 分子诊断 基因 病例资料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