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乡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理论及新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怡 叶菁 +3 位作者 陈华 王义祥 刘朋虎 翁伯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8-1219,共12页
高效生态农业的应运兴起丰富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容,对其深入探索与不断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与运营载体。本研究在总结保障供应、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内涵的延伸和... 高效生态农业的应运兴起丰富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容,对其深入探索与不断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与运营载体。本研究在总结保障供应、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内涵的延伸和拓展,构建“县域-区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主体框架,剖析高效生态农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高效生态农业是生态农业的提高和升华,本研究依照福建省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与农业强省的建设要求,提出福建乡村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新集群构建;因地制宜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业宜居乡村融合体;深入探索并创立福建乡村碳中和管理新机制与创业新体系等新技术体系优化构建与实施对策,进而探索创建乡村产业化+生态化“双化协同”开发与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益统筹”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富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福建省 技术新体系建设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义祥 翁伯琦 +1 位作者 黄毅斌 邢世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采用Costanza和谢高地等的研究方法估算1996—2006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6—2006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呈减—增—减趋势,在2000年达到最低值。不同服务功能组分中,森林、... 采用Costanza和谢高地等的研究方法估算1996—2006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6—2006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呈减—增—减趋势,在2000年达到最低值。不同服务功能组分中,森林、水域和农田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较大,占总价值的95.91%~96.18%;不同服务功能类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19.28%~19.55%,而食物生产功能的价值最低;不同空间结构上,南平、三明和龙岩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高于其他地区。本研究为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福建省 农业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下载PDF
福建省丘陵区乡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与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朋虎 赵雅静 +3 位作者 王义祥 罗旭辉 邢世和 翁伯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年第1期118-125,共8页
结合福建红壤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发展富有区域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总体思路与战略思考。阐明在新时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红壤丘陵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与短板,以红壤丘陵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 结合福建红壤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发展富有区域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总体思路与战略思考。阐明在新时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红壤丘陵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与短板,以红壤丘陵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研究为切入点,提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与技术对策,以期为红壤丘陵山区农业转型升级与增效提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红壤山地 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技术对策
下载PDF
福建省“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构建与技术实践
4
作者 陈华 叶菁 +2 位作者 刘朋虎 王义祥 翁伯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6-973,共8页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应用成效,系统阐述了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菌业高效生产、农牧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与有效链接技术、农牧废弃物-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深入探索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及其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与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的研究方向及其重点技术攻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农-牧-菌 循环农业 体系构建 主要技术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氧化亚氮排放量估算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艳春 王义祥 +2 位作者 王成己 郑百龙 黄毅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了解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情况及其年代变化规律, 对于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与对策, 进而实现全国的控制目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 采用区域氮素循环模型IAP-N方法, 估算1991-2010年...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了解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情况及其年代变化规律, 对于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与对策, 进而实现全国的控制目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 采用区域氮素循环模型IAP-N方法, 估算1991-2010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量(以纯氮量计)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 (1)1991- 2010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总量(包括农田直接、间接排放, 田间秸秆燃烧排放, 粪便管理系统排放)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从1991年的23 675.3 t·a-1增加到2006年的32 610.4 t·a-1, 之后降低至30 810.7 t·a-1(2010年)。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年平均N2O排放量分别为26 170.7 t·a-1、29 870.0 t·a-1、32 085.8 t·a-1、31 287.6 t·a-1。各类型排放量大小依次为: 农田直接(66.2%) 粪便管理系统(20.7%) 农田间接(12.9%) 田间秸秆燃烧(0.2%)。(2)1991-2010年, 农田N2O直接排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从1991年的15 108 t·a-1增加到2006年的21 547 t·a-1, 之后下降到2010年的20 594 t·a-1。4个时期年平均N2O直接排放量分别为17 073.0 t·a-1、19 976.8 t·a-1、21 183.4 t·a-1、20 778.6 t·a-1。农田旱作(包括蔬菜地、非蔬菜旱地、水旱轮作的旱季)N2O排放占农田N2O直接排放量的83.0%~90.7%, 是农田直接排放的关键源。(3)1991-2010年间, 福建省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保持在5 213.2~ 6 988.0 t·a-1, 变化较稳定。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的关键源为猪, 占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的57.4%~67.9%。(4)2010年, 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平市、泉州市和宁德市, 其N2O排放量均在4 000 t·a-1以上, 占全省总排放量的61.7%, 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N2O排放。研究结果为决策者合理利用肥料, 制定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IAP-N模型 氮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 福建省
下载PDF
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翁伯琦 黄秀声 +3 位作者 林代炎 蓝江林 王义祥 王煌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123-1131,共9页
乡村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园区的合理结合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与和谐互利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现代循环农业园... 乡村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园区的合理结合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与和谐互利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实践,简要报道了循环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资源匹配、循环利用、高效转化、技术模式、主要对策与实践成效,以期为乡村循环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园区 资源 高效利用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思路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朋虎 赖瑞联 +2 位作者 叶菁 王义祥 翁伯琦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及其经验,并提出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及其具体对策;主要思路包括了以乡村“四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为主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实施体系,强化并推动公众参与的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对策要把握8个环节,即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优势、严格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扩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洁净环境保障绿色化生产、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的融合、探索创立保护与利用耦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 科技兴农 对策思考
下载PDF
推进福建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要点与实施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翁伯琦 林怡 +4 位作者 王义祥 陈华 叶菁 刘朋虎 吴良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3-620,共8页
全面推进乡村高效生态农业优化协同发展,是福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与重要举措。本研究在阐述高效生态农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潜力和挑战,以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与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为依据,提出... 全面推进乡村高效生态农业优化协同发展,是福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与重要举措。本研究在阐述高效生态农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潜力和挑战,以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与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为依据,提出以“四带十集群三体系”+“4个层次链接互补”+“3大新兴创业工程”为主架构的福建省高效生态农业空间优化布局与发展规划要点,同时因地制宜优化构建以主要河流沿岸为生态廊道、主要山脉和漫长海岸为依托的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的乡村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以区域特色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为主体、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的农产品优质生产与安全供给的创新发展格局,并结合福建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提出政策法规、机制创新、组织实施、有效服务、科技兴农、人才队伍等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战略 规划要点 实施对策
下载PDF
福建省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秀声 包武 +2 位作者 李元钦 蔡元呈 黄毅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期1-2,共2页
该文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针对福建省农业发展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福建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分析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 该文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针对福建省农业发展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福建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分析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模式 对策建议 福建
下载PDF
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循环农业耦合联动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伯琦 王义祥 罗旭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1年第4期5-8,共4页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南方丘陵山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尽管多年来各地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对水土保...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南方丘陵山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尽管多年来各地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了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循环农业耦合联动开发的理论框架,总结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的技术模式,并结合区域生产与山地开发实际,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与绿色农业联动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循环农业 耦合开发 长汀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及其启示
11
作者 林怡 刘晖 翁伯琦 《台湾农业探索》 2021年第5期45-52,共8页
【目的/意义】作为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的农业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新动能。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总结规律、突出特色、探索模式、创立机制,是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建设的... 【目的/意义】作为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的农业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新动能。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总结规律、突出特色、探索模式、创立机制,是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大框架内,通过文件解读、文献检索、案例研究及实践总结,深入开展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途径与模式探索。【结果/结论】福建省通过坚持科学规划,培育壮大十大绿色产业;贯彻以人为本,探索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深化机制创新,引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全程管控,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守护蓝天碧水,增强区域生态环境优势;经济生态效益双赢,促进高效优质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农民增收与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农业 成效 启示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0
12
作者 翁伯琦 徐晓俞 +3 位作者 罗旭辉 钟珍梅 郑开斌 应朝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长汀县是我国丘陵红壤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 长汀县是我国丘陵红壤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控的阶段性经验的分析(如适合中度、强度侵蚀区的生态林草复合治理模式、适合所有侵蚀地的地表草被覆盖模式、山地果茶园复合循环模式、以产业提升为目的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及典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等)表明,水土治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多方密切配合,治理过程需做到统筹协调。提出的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和乡村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可为未来乡村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治理成效 生态建设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源甲烷排放估算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艳春 王义祥 +2 位作者 王成己 郑百龙 黄毅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2-947,共6页
农业领域的稻田和畜禽养殖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源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进一步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根据IPCC国... 农业领域的稻田和畜禽养殖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源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进一步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估算了1991—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结果表明:(1)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年间福建省农业源CH4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46.50×104、44.38×104、37.87×104、33.12×104t,呈降低趋势。其中,稻田CH4排放的贡献较大,4个时期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1.11×104、29.49×104、22.16×104、18.80×104t,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6.76%-66.90%;而反刍动物肠道发酵和畜禽粪便管理的CH4排放量在20年间的变化不明显,分别为6.27×104~10.31×104t和4.95×104-7.20×104t。(2)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南平市和三明市,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1%;稻田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占全省稻田CH4排放总量的56%,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稻田CH4排放;畜禽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市和泉州市,占全省畜禽CH4排放总量的52%,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畜禽CH4排放。近2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水稻播种面积的逐年减少,未来农业源CH4排放下降速度可能会放慢,因此控制水稻CH4排放的重点应放在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稻谷品种选择等方面;而控制畜禽CH4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规模养殖,使畜禽品种、饲养技术和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得到改进,提升单位畜禽饲养量的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福建农业CH4排放控制政策和对策措施,降低农业源CH4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温室气体 农业 稻田 畜禽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策略及提升建议--以福建省长汀县等3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3 位作者 张伟利 王义祥 应朝阳 钟珍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红壤 水土流失治理 循环农业 耦合开发
下载PDF
基于IPCC方法的福建省农业活动N_2O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成己 李艳春 +3 位作者 刘岑薇 王义祥 罗涛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1-1077,共7页
农用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N_2O的排放量,分析不同排放源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当地低碳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2010年... 农用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N_2O的排放量,分析不同排放源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当地低碳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福建省农业活动N_2O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福建省农业活动N_2O排放总量分别为3.41万、3.35万和3.29万t,2015年和2010年分别比2005年减少3.52%和1.76%;与2005年相比,2015年和2010年农用地的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1.67%和1.00%,畜禽养殖的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16.67%和7.14%。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农用地N_2O排放受作物品种、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田间管理措施以及人口因素等影响,其减排的关键是减少氮肥施用量;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N_2O排放量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改良畜禽品种,改进动物饲养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技术,从源头上实现畜牧业的清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N2O排放 IPCC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 福建省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研究对策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义祥 翁伯琦 黄毅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CO2浓度和气温升高、UV-B辐射增强等方面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土壤、畜牧业、病虫害以及气候灾害的影响,提出... 全球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CO2浓度和气温升高、UV-B辐射增强等方面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土壤、畜牧业、病虫害以及气候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 CO2增浓 UV-B辐射增强 气温升高
下载PDF
发展循环农业与防控水土流失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2 位作者 郑开斌 应朝阳 王义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福建长汀是南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经20多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生态系统仍十分脆弱,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矛盾仍较为突出。本文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循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 福建长汀是南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经20多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生态系统仍十分脆弱,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矛盾仍较为突出。本文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循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防控水土流失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农牧有效结合,培肥红壤地力,调整种养结构,增量提质保质,维护生态环境,推动持续发展等系列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循环农业 长汀 生态经济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艳春 黄毅斌 +1 位作者 王义祥 翁伯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9期387-390,共4页
根据《2007福建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度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依次是: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厦门市>漳州市>福州... 根据《2007福建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度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依次是: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厦门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宁德市。了解福建各地级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全面认识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加快福建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熵权 TOPSIS法
下载PDF
基于IPCC方法的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成己 李艳春 +2 位作者 刘岑薇 王义祥 黄毅斌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16-22,71,共8页
稻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提出符合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和2010年... 稻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提出符合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分别为39.75万t和32.74万t,2010年比2005年减少17.64%。与2005年相比,2010年稻田甲烷排放减少17.37%,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减少31.59%,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增加1.11%。与2005年相比,2010年稻田面积减少及动物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是农业活动甲烷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稻田甲烷排放受水稻品种、土壤条件、水分状况、施肥管理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可从上述途径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甲烷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改良畜禽品种、改进动物饲养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技术,提高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控制政策、降低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甲烷排放 IPCC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 福建省
下载PDF
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带动乡村产业绿色开发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韬 刘朋虎 +3 位作者 赖瑞联 罗旭辉 王义祥 翁伯琦 《发展研究》 2019年第8期82-87,共6页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理念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成为科技兴农扶贫与乡村绿色产业的有效开发模式,其成功的实践已取得良好成效。如何在乡村产业绿色振兴与山区科技创业扶贫实践中进一步发挥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理念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成为科技兴农扶贫与乡村绿色产业的有效开发模式,其成功的实践已取得良好成效。如何在乡村产业绿色振兴与山区科技创业扶贫实践中进一步发挥生态循环农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农业生态与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在系统总结生态循环农业理论内涵,国内外生产实践模式与技术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以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带动乡村产业绿色开发与科技创业兴农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 模式构建 绿色开发 技术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