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近1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乌齐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S1期145-148,共4页
回顾福建省“八五”、“九五”期间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分析了育成组合的亲缘关系及其特点 ,并针对在恢复系选育上存在的遗传组成基本相似、亲缘关系近、双亲遗传差异小等问题进行探讨 。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选育 产量 恢复系 技术对策
下载PDF
福建省超级稻研究进展及今后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惠杰 王乌齐 谢华安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福建 超级稻 研究进展 选育 超高产生理特性 理想株型 特异性育种材料 超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实施名牌战略 提升入世后福建省农业竞争力
3
作者 何花榕 翁国华 郭灵灵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加入WTO,福建省农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农产品的竞争也将趋于激烈.如何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入世后福建省农业竞争力,本文将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农业 WTO 农业产品 福建省 竞争力 竞争能力 入世后
下载PDF
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状况分析和今后发展对策的探讨
4
作者 涂祖荣 翁国华 +1 位作者 何花榕 林守涌 《大麦科学》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分析了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建国以来大小麦生产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单产不断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提高更快,2003年春收大、小麦单产分别为2595kg和3150kg。认为我省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种麦的历史和经验... 分析了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建国以来大小麦生产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单产不断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提高更快,2003年春收大、小麦单产分别为2595kg和3150kg。认为我省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种麦的历史和经验,科研优势,以大小麦为原料的工业迅速发展等均有利于发展大小麦生产。提出我省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专用化方向发展。还从提高认识、科技创新、专用麦生产基地、栽培技术、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探讨了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生产 小麦生产 生产现状 科技创新 基地建设 栽培技术 标准化生产
下载PDF
福建省地方稻种优异种质评价
5
作者 王金英 江川 +1 位作者 叶新福 蒋家焕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S1期88-92,共5页
福建地方稻种在60年代推广矮秆品种以前,对福建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亲本材料也起了很大作用,国际水稻所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培育的很多水稻品种,其主体亲本是从福建引入的地方品种菜园种。为了充分利用本省地方稻种资源... 福建地方稻种在60年代推广矮秆品种以前,对福建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亲本材料也起了很大作用,国际水稻所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培育的很多水稻品种,其主体亲本是从福建引入的地方品种菜园种。为了充分利用本省地方稻种资源,尤其是优良基因的利用,我们先后对2000多份福建地方稻种进行农艺性状观察鉴定;抗多种病虫害鉴定筛选;抗逆性环境鉴定以及米质等方面的测定评价。筛选出一批宝贵的种质资源,期望能为水稻育种亲本选配和稻作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 优异种质 评价
下载PDF
福建沿海水稻规模机械栽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济生 张琳 +1 位作者 李清华 张含良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9-23,共5页
历经10a在福州、长乐、福清、晋江和石狮等地设点试验的研究结果:水稻编织布机插秧的规模机械栽培,可比手工栽培省工52.7%~74.8%,降低成本21.4%~22.5%,提高效益108%~196%。
关键词 水稻 编织布秧 规模 机械栽培
下载PDF
福建麦作期气候对麦类生产的影响及纾解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涂祖荣 张秋英 +1 位作者 叶定生 陈熇麟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闽东南地区 小麦生产 生育后期 内陆山区 低温冷害 麦作 小麦生育 气候问题 大麦网斑病
下载PDF
我国辐射加工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福建省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挺俊 董智挺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4期18-20,共3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辐照加工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在福建产业化进展情况 ,分析福建省辐照加工产业化发展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前景 ,提出发展特色产品 ,降低辐照成本、建立质量体系及加强开发研究等对策。
关键词 辐射加工技术 产业化发展 现状 福建 质量体系 开发研究 特色产品
下载PDF
福建龙海稻菇生产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平衡
9
作者 郑景生 李义珍 +3 位作者 姜照伟 苏连庆 黄亚昌 郑龙川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S1期3-5,共3页
福建龙海利用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观测了系统中NPK素和有机质的投入输出 ,结果明确 :(1) 1hm2 双季稻草培养 90 0m2 蘑菇 ,添加适量的牛粪、化肥 ,产出鲜蘑菇 90 0 0k... 福建龙海利用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观测了系统中NPK素和有机质的投入输出 ,结果明确 :(1) 1hm2 双季稻草培养 90 0m2 蘑菇 ,添加适量的牛粪、化肥 ,产出鲜蘑菇 90 0 0kg、菇渣 135 0 0kg ,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2 5 7kg、输出 171kg ,表观亏损率33% ;P素投入 44kg ,输出 2 5kg ,表观亏损率 43 % ;K素投入 2 6 4kg ,输出 2 2 6kg ,表观亏损率 14%。 (2 )每公顷回田菇渣 135 0 0kg ,残留根茬 75 5 0kg ,添加适量的化肥 ,产出稻谷 16 6 5 0kg、稻草 135 0 0kg、根茬 75 5 0kg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494kg、输出 370kg、表观亏损率 2 5 % ;P素投入 86kg、输出 5 1kg、表观亏损率 41% ;K素投入 35 5kg、输出 35 4kg、表观亏损率 0 3 %。 (3)稻菇副产品富含K素和有机质 ,也含有一定的NP素 ,在系统内循环利用 ,节约了大量能源 (化肥 )投入 ,并维持了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其中 ,回田的菇渣和根茬 ,含有相当于投入总N量的 2 8%、总P量的 2 8%和总K量的 85 % ,转化的腐殖质化有机质相当于土壤有机质年矿化量的 10 8% ;培养蘑菇的稻草 ,含有相当于培养料总N量的 47%、总P量的 36 %和总K量的 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蘑菇 NPK养分循环 土壤有机质平衡 持续高效农业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被引量:212
10
作者 杨惠杰 李义珍 +2 位作者 杨仁崔 姜照伟 郑景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5-270,共6页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 ,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 ,而收获指...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 ,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 ,而收获指数对稻谷产量的贡献较小。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期和后期 ,产量随中期和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中期和后期的群体生长率 (CGR)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 ,而前期 CGR与产量的关系不密切。茎叶干物质输出量构成籽粒产量平均为 2 4% (福建龙海 )和 33% (云南涛源 ) ,茎叶干物质输出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一地点 ,对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品种 干物质生产 群体生长率 干物质运转 高产机理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5
11
作者 谢华安 王乌齐 +8 位作者 陈炳焕 张建福 郑家团 黄庭旭 杨惠杰 肖承和 张海峰 杨东 张水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88-1692,共5页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7%和10.8%,比对照“Ⅱ优明86”(8.8%)分别提高了1.9和2.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恢复系 航1号品种 航天育种 农艺性状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63
12
作者 郑家团 谢华安 +5 位作者 王乌齐 张建福 张水金 黄庭旭 杨东 马宏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7-371,共5页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 (卫星 )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 ,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 (组合 )进入商品化生产 ,同时还发掘...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 (卫星 )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 ,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 (组合 )进入商品化生产 ,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航天育种 特点 应用 卫星搭载 空间诱变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被引量:72
13
作者 杨惠杰 杨仁崔 +3 位作者 杨惠杰 李义珍 郑景生 姜照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99-203,共5页
在云南省涛源乡和福建省龙海市追踪观察了一批我国新近育成的水稻超高产品种。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单个构成因素一般无显著相关,与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三者乘积——库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水稻因品种类型不同表现出多样性的产... 在云南省涛源乡和福建省龙海市追踪观察了一批我国新近育成的水稻超高产品种。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单个构成因素一般无显著相关,与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三者乘积——库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水稻因品种类型不同表现出多样性的产量构成,但都具有库容量大的共同特点。②产量与收获指数无显著相关,与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水稻的生物产量积累优势在中、后期,中、后期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是生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说明库容量大和生物产量高是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决定因素 库容量 生物产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植物诱变新技术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游晴如 黄庭旭 +2 位作者 张水金 杨东 马宏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简要综述了石蜡油-EMS花粉诱变、离子束注入、花粉辐照和空间诱变新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 植物诱变技术 水稻 育种 应用 石蜡油-EMS花粉诱变 离子束注入 花粉辐照 空间诱变 生物学效应 诱变机理
下载PDF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被引量:228
15
作者 杨惠杰 杨仁崔 +2 位作者 李义珍 姜照伟 郑景生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选用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茎秆较粗可孕育较大穗子 ;茎秆贮藏物质对籽粒发育有积极作用 ;茎秆的抗折力强弱与茎秆贮藏的干物质量和秆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倒伏指数与株高、... 选用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茎秆较粗可孕育较大穗子 ;茎秆贮藏物质对籽粒发育有积极作用 ;茎秆的抗折力强弱与茎秆贮藏的干物质量和秆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倒伏指数与株高、弯曲力矩呈显著正相关 ,与秆壁厚度和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节间粗度关系不密切。说明 ,培育粗秆有利于孕育大穗 ,但要增强抗倒伏能力 ,关键在于适当控制株高、培育秆壁厚实的品种、增加茎秆的干物质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秆性状 抗折力 抗倒性 倒伏指数
下载PDF
水稻核不育系SE21S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胡如英 赵明富 +2 位作者 郑建华 吴春株 杨聚宝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以农垦 5 8S衍生系 16 4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 ,与引进的 IRRI系统 192份优良品种自由串粉 ,产生大群体F1 、 F2 ,在生态压力下选择不育起点温度低的单株。定时选择 ,育成具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 SE2 1S。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测定 ,选出两优... 以农垦 5 8S衍生系 16 4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 ,与引进的 IRRI系统 192份优良品种自由串粉 ,产生大群体F1 、 F2 ,在生态压力下选择不育起点温度低的单株。定时选择 ,育成具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 SE2 1S。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测定 ,选出两优 2 16 3和两优 2 186等系列强优组合。制种试验表明 ,SE2 1S具有良好的制种性状。SE2 1S与香稻品种配组 ,育成两优 2 12 0 1等系列组合 ,与 173等优良恢复系配组 ,产量与米质优势明显。 S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SE215 生态压力 选育 利用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根系发育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郑景生 林文 +1 位作者 姜照伟 李义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为探索超高产水稻的理想根型, 观察比较了水稻不同产量水平的根系发育形态。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根量随着在土壤中分布层次的加深, 按负指数曲线减少, 并向 x 轴渐近; 产量12t·hm - 2左右的超高产水稻, 20 cm 土... 为探索超高产水稻的理想根型, 观察比较了水稻不同产量水平的根系发育形态。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根量随着在土壤中分布层次的加深, 按负指数曲线减少, 并向 x 轴渐近; 产量12t·hm - 2左右的超高产水稻, 20 cm 土层内的各层根系具有较大的干重、体积和总长, 分枝根十分发达, 在土壤中密集成网; 随着产量的提高, 地上、地下部干物重同步增长, 但根重增长速率偏低, 冠根比逐渐扩大, 根系活力则相应增强, 从而维持地上、地下部形态及机能的综合平衡; 各根层对形成超高产的贡献率, 0~5 cm 土层的上层根占65% , 5~20 cm 土层的下层根占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根系 形态发育
下载PDF
籼稻不育系福伊A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雷捷成 游年顺 +3 位作者 黄利兴 雷上平 郑向华 朱雄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1,共4页
福伊A是通过系统选育保持系进而改造而成的野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高抗稻瘟,配合力强,米质好,生育期理想,可恢性好等优良特性。已通过省级鉴定。配成福优77、福优63等组合,表现高产、抗瘟、优质,已开始在省内... 福伊A是通过系统选育保持系进而改造而成的野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高抗稻瘟,配合力强,米质好,生育期理想,可恢性好等优良特性。已通过省级鉴定。配成福优77、福优63等组合,表现高产、抗瘟、优质,已开始在省内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不育系 福伊A 选育
下载PDF
再生稻根系形态和机能的品种间差异及与产量的关联性 被引量:22
19
作者 林文 李义珍 +1 位作者 姜照伟 郑景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观察比较了再生稻根系形态和机能的品种间差异以及与产量的关联性 ,结果表明 ,汕优明 86的根系形态发达 ,机能高而持久 ,头季和再生季产量都最高 ;汕优 6 3的根量和机能次之 ,双季产量居次 ;特优 70头季根系发达 ,但成熟期机能骤降 ,再... 观察比较了再生稻根系形态和机能的品种间差异以及与产量的关联性 ,结果表明 ,汕优明 86的根系形态发达 ,机能高而持久 ,头季和再生季产量都最高 ;汕优 6 3的根量和机能次之 ,双季产量居次 ;特优 70头季根系发达 ,但成熟期机能骤降 ,再生季齐穗后根系机能逐渐衰竭 ,头季高产而再生季低产。说明选用根系形态发达、机能高而持久的品种 ,是确保再生稻双季稳定高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根系 形态 机能 产量 关联性 品种差异
下载PDF
影响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频率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35
20
作者 高三基 陈如凯 马宏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54-1258,共5页
以优良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探讨不同浓度ABA、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分化培养基上添加 3.0~ 5 .0mg LABA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 ,提... 以优良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探讨不同浓度ABA、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分化培养基上添加 3.0~ 5 .0mg LABA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 ,提高植株再生能力有显著作用。 (2 )继代 3次、培养 2 0~ 30d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质量较好 ,分化率达较高水平。随着继代次数和培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 ,分化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3)分化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有利于芽的分化。对于已分化出绿点而难于分化出芽的愈伤组织 ,转移至壮苗培养基前 ,经过适当干燥处理 ,分化率明显提高。 (4)通过优化以上几个影响因素 ,明恢 81、优 99、R5 2 7、N175、航 1号等 5个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平均分化率可达 87.5 %~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Oryza SATIVA L.) 成熟胚 植株再生 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