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山地综合开发中红壤保育研究——Ⅰ.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郑仲登 黄毅斌 +2 位作者 翁伯奇 罗涛 于家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量呈指数方程,水平平台开垦是山地防止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有效工程措施,而顺坡开垦种果、果树间种50cm宽禾本科牧草形成草篱带、坡面种植优质牧草平托花生可防止径流发... 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量呈指数方程,水平平台开垦是山地防止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有效工程措施,而顺坡开垦种果、果树间种50cm宽禾本科牧草形成草篱带、坡面种植优质牧草平托花生可防止径流发生。果园套种豆科牧草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养分含量,调节地表和土层温度,有利于果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山地综合开发 红壤 保育 垦殖方式 果园生态系统
下载PDF
红萍对受控密闭系统中O_2-CO_2浓度变化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敏 卞祖良 +2 位作者 张朝阳 刘晖 陈炳焕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56-59,共4页
建立受控密闭系统,研究在动物和红萍共存情况下,系统中O2-CO2浓度的变化规律。红萍的光合作用与狗的呼吸作用相辅相成,使系统中O2-CO2浓度从急骤变化达到基本保持平衡。由于系统中O2浓度大于16%,CO2浓度小于2... 建立受控密闭系统,研究在动物和红萍共存情况下,系统中O2-CO2浓度的变化规律。红萍的光合作用与狗的呼吸作用相辅相成,使系统中O2-CO2浓度从急骤变化达到基本保持平衡。由于系统中O2浓度大于16%,CO2浓度小于2%,狗生活正常;而仅有动物存在情况下,狗消耗系统中O2并释放CO2,很快出现严重缺O2和CO2中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密闭系统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下载PDF
福建省草业发展潜力与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应朝阳 黄毅斌 翁伯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S1期223-225,共3页
根据福建省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
关键词 草业 潜力 对策
下载PDF
生态牧草筛选及其在生态果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黄毅斌 应朝阳 +2 位作者 郑仲登 方金梅 翁伯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总结了10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外合作在红壤丘陵区适生草种研究和推广的主要成果,提出生态牧草的概念。阐述了筛选出的10余种优良牧草品种的特性、种植技术与模式以及推广应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果园模式与牧草套种技术及... 总结了10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外合作在红壤丘陵区适生草种研究和推广的主要成果,提出生态牧草的概念。阐述了筛选出的10余种优良牧草品种的特性、种植技术与模式以及推广应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果园模式与牧草套种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并分析了生态牧草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生态农业 牧草 生态果园
下载PDF
圆叶决明草粉替代不同比例精料喂兔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秀声 应朝阳 +3 位作者 陈恩 唐龙飞 方金梅 黄毅斌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7-59,共3页
利用豆科牧草圆叶决明 Chamaecrista routundifolia CPI34721 草粉分别以 10%,15%,20%不同比例替代精料进行肉兔喂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在兔只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方面,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替代10%和15%精料处理... 利用豆科牧草圆叶决明 Chamaecrista routundifolia CPI34721 草粉分别以 10%,15%,20%不同比例替代精料进行肉兔喂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在兔只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方面,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替代10%和15%精料处理可显著提高兔肉品质,替代 20%精料的处理在经济效益方面最佳,可提高经济效益5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草粉 喂兔 兔肉品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生态型多层养鳖装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敏 陆培基 +1 位作者 卞祖良 刘中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2-94,共3页
介绍了生态型多层养鳖装置的结构原理。成鳖养殖试验表明 ,养鳖水经过红萍的生物净化后可以循环使用 ,水体中 NH+ 4 - N含量保持在 10 mg/ L 以下 ,成功实现高密度、超浅水。
关键词 循环水 生物净化 红萍 生态型多层养鳖装置 结构 成鳖养殖试验
下载PDF
南瓜属种间有性杂交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7
作者 金桂英 魏文雄 +1 位作者 陈静瑶 贾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97-101,共5页
报道了南瓜属 3个主要栽培种——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和杂种表现 ;同一杂交组合正反交亲和力差异大多数表现显著或极显著 ,少数不明显 ,杂种 F1代花粉育性不受杂交亲和力影响 ;同一栽培种不同品种与另一种杂... 报道了南瓜属 3个主要栽培种——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和杂种表现 ;同一杂交组合正反交亲和力差异大多数表现显著或极显著 ,少数不明显 ,杂种 F1代花粉育性不受杂交亲和力影响 ;同一栽培种不同品种与另一种杂交亲和力有很大差别 ,子一代花粉育性与杂交亲和力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属 种间杂交 亲和性 育性
下载PDF
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圆叶决明植株性状及光合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方金梅 黄毅斌 +2 位作者 翁伯奇 刘玉环 胡忠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3,共3页
试验研究表明圆叶决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 (MET或PP3 3 3 )处理后其茎、叶和果荚外观发生变化 ,植株营养生长受抑 ,而适宜多效唑浓度有利于提高其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数。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为“CPI86 134”对照 <5 0mg/k... 试验研究表明圆叶决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 (MET或PP3 3 3 )处理后其茎、叶和果荚外观发生变化 ,植株营养生长受抑 ,而适宜多效唑浓度有利于提高其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数。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为“CPI86 134”对照 <5 0mg/kg浓度处理 <2 0 0mg/kg浓度处理 <10 0mg/kg浓度处理 ,而“CPI92 985”对照 <10 0mg/kg浓度处理 <4 0 0mg/kg浓度处理 <2 0 0mg/kg浓度处理 ,光合速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一致。掌握最佳喷施时间和浓度是提高圆叶决明种子产量及品质、缩短收种时间和降低收种成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初花期 喷施 圆叶决明 植株性状 光合效率 牧草
下载PDF
满江红有性杂交研究及其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德英 唐龙飞 +1 位作者 章宁 陈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01-709,共9页
进行了69个不同组合的满江红有性杂交,有18个组合萌发出苗,其中三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占13个,三膘亚属与九瞟亚属间杂交占5个,而九膘亚属与三膘亚属间杂交和九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均未取得成功。对杂交幼苗作脂酶同功酶分析,证实确系杂种后代... 进行了69个不同组合的满江红有性杂交,有18个组合萌发出苗,其中三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占13个,三膘亚属与九瞟亚属间杂交占5个,而九膘亚属与三膘亚属间杂交和九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均未取得成功。对杂交幼苗作脂酶同功酶分析,证实确系杂种后代。 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自交,绿苗率高。应用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杂交榕萍)作父本,小叶满江红为母本,也取得较高的绿苗率,而以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为母本,小叶满江红为父本,效果不好。这其间出现了部分或大部分的白化苗或黄绿苗,其机理和成因有待进一步探明。 应用杂交方法,可以提高满江红抗热能力。发现杂交苗的蕨藻发育存在3种情况,这为进一步研究萍藻共生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有性杂交 萍藻共生关系
下载PDF
多效唑化控圆叶决明留种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金梅 黄毅斌 +2 位作者 应朝阳 林永生 陈恩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初花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圆叶决明CPI92985(C.rotundifolia)中后期生长,促进了二级、三级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数的增加。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还有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趋势,但每荚粒数和单位面积种子产量... 初花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圆叶决明CPI92985(C.rotundifolia)中后期生长,促进了二级、三级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数的增加。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还有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趋势,但每荚粒数和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却随多效唑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圆叶决明 留种技术 结荚数 叶片 叶绿素 光合速率 植株形态 高度 物候期 种子 产量
下载PDF
闽北山垄田稻萍鱼共生体系与萍体氮素循环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翁伯奇 唐建阳 +3 位作者 应朝阳 白雪峰 熊焰 杨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将稻-萍-鱼共生体系的综合耕作技术引入山垄稻田。试验结果表明:山垄稻田中草鱼、尼罗罗非鱼以红萍为饵食,其鲜鱼产量分别达3568kg/hm2和3702kg/hm2;中稻和再生稻产量分别达5710~6006kg/hm2和3478~3772kg/hm2,比施化学氮肥... 将稻-萍-鱼共生体系的综合耕作技术引入山垄稻田。试验结果表明:山垄稻田中草鱼、尼罗罗非鱼以红萍为饵食,其鲜鱼产量分别达3568kg/hm2和3702kg/hm2;中稻和再生稻产量分别达5710~6006kg/hm2和3478~3772kg/hm2,比施化学氮肥处理区分别提高689.0~1132.5kg/hm2和458.4~658.9kg/hm2。15N试验结果显示:在稻萍鱼体系中鱼体和水稻对红萍氮总利用率达52.8%~57.9%.而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区的水稻对氮素利用率仅为33.5%。连续两年实施稻萍鱼共生体系耕作技术.山垄田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0.15%,且整个耕作体系病情指数下降42.1%~50.7%.减少农药施用量,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垄田 稻萍鱼 共生体系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稻萍鱼体系中红萍供氮的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翁伯琦 唐建阳 +1 位作者 陈炳焕 刘中柱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1-56,共6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萍鱼共生体系中红萍氮素的循环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红萍作饵针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有良好效率,早、晚季稻田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47.9%和52.1%。鱼体排泄物对水稻生长有益,其稻谷产量与等量红萍压施作肥料...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萍鱼共生体系中红萍氮素的循环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红萍作饵针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有良好效率,早、晚季稻田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47.9%和52.1%。鱼体排泄物对水稻生长有益,其稻谷产量与等量红萍压施作肥料的结果相近。早、晚季稻田罗非鱼对^(15)N-红萍的利用率分别为21.73%和23.76%,早、晚季水稻对鱼体排泄物中^(15)N利用率分别为18.90%和16.59%,其^(15)N总利用率分别达40.63%和40.35%。而红萍直接压施作肥料,早、晚季稻株对萍体氮素的利用率分别为28.84%和2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率 红萍 稻田 氮15
下载PDF
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炳焕 翁伯琦 +1 位作者 唐建阳 刘中柱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7-102,共6页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红萍作基肥,当季水稻的15N-红萍N素利用为27.8%;第二季5.38%;土壤残留36.1%。红萍可排出体内12%以上的氮素。红萍的排氮和吸氮有助于调节稻田的氮素平衡...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红萍作基肥,当季水稻的15N-红萍N素利用为27.8%;第二季5.38%;土壤残留36.1%。红萍可排出体内12%以上的氮素。红萍的排氮和吸氮有助于调节稻田的氮素平衡,稻田养萍抑制藻类生长,降低pH值和NH浓度,减少NH3挥发损失,以及减少蓝藻(颤藻)反硝化反应释放的N2O,提高化学肥料15N的回收率:它比15N-尿素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4.25%,比15N-尿素追肥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8.35%~2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稻田 氮平衡
下载PDF
满江红三膘亚属种及种间杂种雄性育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桂英 陈坚 唐龙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报道满江红三膘亚属(Euazolla)4个种——蕨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和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小孢子育性特点;卡洲满江红2个品种,其它3个种及种间杂种F1代小孢子育性特... 报道满江红三膘亚属(Euazolla)4个种——蕨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和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小孢子育性特点;卡洲满江红2个品种,其它3个种及种间杂种F1代小孢子育性特点。影响小孢子育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和遗传因素。讨论了小孢子育性研究对满江红物种划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三膘亚属 种间杂种 影响因素 小孢子育性 物种划分
下载PDF
萍藻重组研究Ⅱ、应用孢子果技术获得萍藻重组成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德英 林沧 +1 位作者 刘中柱 唐龙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3-9,共7页
应用去除藻体细胞的老熟或萌动的大孢子果直接加入同种或异种红萍大孢子果的鱼腥藻,取得了重新组合,其成功率达10%。重新组合的萍藻,第一步经显微镜观察、固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新组合的大孢子果萌发出来的红萍体内具有鱼腥藻;第... 应用去除藻体细胞的老熟或萌动的大孢子果直接加入同种或异种红萍大孢子果的鱼腥藻,取得了重新组合,其成功率达10%。重新组合的萍藻,第一步经显微镜观察、固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新组合的大孢子果萌发出来的红萍体内具有鱼腥藻;第二步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验证,确认为萍藻重组成功,其组合为细绿无萍藻×小叶萍鱼腥藻、细绿无藻萍×墨西哥萍鱼腥藻、小叶无藻萍×细绿萍鱼腥藻、细绿无藻萍×细绿萍鱼腥藻。小叶无藻萍×小叶萍鱼腥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重 鱼腥藻 孢子果 细绿萍 共生腔 藻体 藻细胞 单克隆抗体检测 固氮酶活性 囊群盖
下载PDF
在盐胁迫下红萍超氧物岐化酶SOD及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宁 陈坚 +2 位作者 魏文雄 金桂英 唐龙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41-48,共8页
细绿萍、小叶萍以及它们的杂种萍对盐浓度的忍受能力的顺序为:杂种萍>细绿萍>小叶萍,在低盐(0.2%NaCl)下,能促进红萍生长。低盐浓度胁迫下,SOD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到一定盐浓度后SOD活性开始下降(小叶萍在0.4%NaCl时、... 细绿萍、小叶萍以及它们的杂种萍对盐浓度的忍受能力的顺序为:杂种萍>细绿萍>小叶萍,在低盐(0.2%NaCl)下,能促进红萍生长。低盐浓度胁迫下,SOD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到一定盐浓度后SOD活性开始下降(小叶萍在0.4%NaCl时、细绿萍和杂种萍在0.6%NaCl时,酶活性开始下降)。SOD凝胶电泳谱带染色深浅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加深,但到一定盐浓度后,谱带染色变浅,实验结果与SOD活性测定相对应。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在盐胁迫下,红萍叶片细胞受损伤的初始部位为叶绿体和线粒体,随后整个细胞的膜系统受损、混乱、以至破坏,本文并对SOD作为红萍抗盐育种的指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超氧物岐化酶 盐胁迫 膜伤害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无藻萍的RAPD分析及其在三膘组满江红种间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坚 徐国忠 +1 位作者 郑伟文 唐龙飞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9-519,共11页
从满江红AzollaLam .萍 藻共生体中提取DNA进行的RAPD系统分析通常忽视了满江红样品的异质性。本研究通过获得无藻的满江红 ,比较有藻萍、无藻萍和离体藻之间的RAPD指纹图谱。发现从有藻萍中提取DNA的扩增反应来源于萍藻双方DNA的共同... 从满江红AzollaLam .萍 藻共生体中提取DNA进行的RAPD系统分析通常忽视了满江红样品的异质性。本研究通过获得无藻的满江红 ,比较有藻萍、无藻萍和离体藻之间的RAPD指纹图谱。发现从有藻萍中提取DNA的扩增反应来源于萍藻双方DNA的共同影响。依引物和植物样本的不同 ,共生双方对扩增产物的贡献结果不同 ,说明了用无藻萍进行RAPD检测的重要性。对满江红三膘组 5个种的 1 1个无藻萍样本进行了RAPD分析 ,由 9个引物产生的 1 2 7个DNA多态片段用于计算样本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和UPGMA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 :3个蕨状满江红A .filiculoidesLam .样本聚为一类 (种内相似系数 :0 .45 6- 0 .70 2 ) ;2个墨西哥满江红A .mexicanaPresyl样本 (相似系数 :0 .5 87)与 2个小叶满江红A .microphyllaKaulfuss样本 (相似系数 :0 .2 0 3)聚为一类 ;2个卡洲满江红A .carolinianaWilld .样本聚为一类(相似系数 :0 .368) ;但 2个洋洲满江红A .rubraR .Brown样本明显分开 (相似系数 :0 .1 90 ) ,其中日本来源的洋洲满江红与蕨状满江红聚合 (相似系数 :0 .2 0 6)。根据现有的RAPD数据 ,结合三膘组满江红同工酶、有性杂交等证据讨论了三膘组中 :( 1 )将日本满江红与大洋洲满江红均认作是A .rubra的合理性问题 ;( 2 )蕨状满江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无藻萍 RAPD 种间关系
下载PDF
红萍共生藻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龙飞 刘中柱 渡边岩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研究首次采用红萍体内共生藻单克隆抗体为监测手段,直接从红萍共生腔内分离鱼腥藻进行培养.离体藻在无氮BG—11或者Allen培养基上迅速褪绿失活,在培养基中添加果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等可使其保绿期延长4倍左右.低氧分压(1%O_2,99%N... 本研究首次采用红萍体内共生藻单克隆抗体为监测手段,直接从红萍共生腔内分离鱼腥藻进行培养.离体藻在无氮BG—11或者Allen培养基上迅速褪绿失活,在培养基中添加果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等可使其保绿期延长4倍左右.低氧分压(1%O_2,99%N_2)可进一步提高离体鱼腥藻保绿期,并略有增殖.单克隆抗体测定表明这些离体培养的红萍共生藻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共生藻 单克隆抗体 体外培养 少量增殖
下载PDF
不同盐浓度对红萍生长及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章宁 唐龙飞 郑德英 《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4年第1期41-45,共5页
低盐浓度(0.2%NaCl)对红萍生长有促进作用,处理组形态比对照厚而大朵,根系较长,且健壮,含水量与对照相似,但高浓度使萍体含水量明显减少。萍体NaCl积累量随着培养液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生产指标测定表明,在低盐... 低盐浓度(0.2%NaCl)对红萍生长有促进作用,处理组形态比对照厚而大朵,根系较长,且健壮,含水量与对照相似,但高浓度使萍体含水量明显减少。萍体NaCl积累量随着培养液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生产指标测定表明,在低盐浓度下生长的红萍,叶绿素含量、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则最低。低盐浓度促进红萍生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光合作用和固氮能力提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氯化钠 浓度 生长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我国红萍育种概况及其展望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龙飞 郑德英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0-44,共5页
本文回顾了我国红萍养殖、品种引进及红萍种质改良等方面的先期研究。较详细介绍了福建省农科院红萍研究中心在红萍种质改良与育种方面(包括有性杂交育种、萍藻重建共生体、辐射诱变育种、回交育种等)所作出的努力。对回交萍优良株系MH3... 本文回顾了我国红萍养殖、品种引进及红萍种质改良等方面的先期研究。较详细介绍了福建省农科院红萍研究中心在红萍种质改良与育种方面(包括有性杂交育种、萍藻重建共生体、辐射诱变育种、回交育种等)所作出的努力。对回交萍优良株系MH3—1的种性特征作了描述。未来红萍育种应注意选育饲饵料型、耐盐型、高富集型的红萍品种,在上述已采用的红萍育种方法基础上再结合抗虫基因导入、原生质体杂交融合以及基因电击法等技术,可望使红萍育种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育种 苹果 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