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肾联合移植1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康 吴雄飞 +7 位作者 廖崇先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张伟 熊刚 王海东 吴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 2 0 0 0年 6月 2 6日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中出现肾功能衰竭 ;心脏移植术后 6h行肾移植术。结果 术后心肾功能恢复良好 ,彩色多谱勒超声动态检查 :供肾血流灌注良好 ;供心FS 39~ 5 8% ,EF5 5 73 %。术后 72h发生心脏急性排斥反应 ,以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 2d后好转。术后 15d再次发生供心供肾急性排斥反应 ,导致心脏肾脏破裂 ,急性心包填塞。经心包引流术和肾周血肿清除引流术并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 2 5d出现肺部感染 ,30d呼吸衰竭 ,治疗无效于术后 38d死于绿脓杆菌性脓毒血症。结论 心肾联合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联合移植 扩张性心肌病 肾功能衰竭 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PTEN基因转染的胶质瘤细胞对γ刀照射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宏颉 杨卫忠 +2 位作者 石松生 林毅兴 王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观察转入正常PTEN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经γ刀照射后生长能力及黏附力的改变,探索PTE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RT-PCR方法体外扩增PTEN全长基因,与质粒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PTEN,并用之转染PTEN... 目的:观察转入正常PTEN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经γ刀照射后生长能力及黏附力的改变,探索PTE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RT-PCR方法体外扩增PTEN全长基因,与质粒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PTEN,并用之转染PTEN失活的U251细胞(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用48 h的半数致死剂量(中心剂量和周边剂量分别为9.00和4.50 Gy)进行γ刀等中心照射,并采用MTT法和纤维粘连蛋白黏附实验观察照射前后细胞的生长及黏附力改变。结果: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照射前后细胞存活率和黏附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TEN基因转染的细胞存活率及黏附率在照射前后均显著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及未转染组(P<0.01),且照射后下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PTEN基因转染的胶质瘤细胞对于γ刀照射的敏感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转染 胶质瘤 γ刀照射敏感性 黏附力 侵袭力
下载PDF
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对脊髓功能完整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启民 费昶 +1 位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74-376,共3页
髓内肿瘤切除术、脊柱侧凸矫形术和心血管外科胸腹主动脉瘤切除或修补术等外科手术中,术中都可能造成机械性或缺血性脊髓损伤。近十年来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术中的应用及推广,可以在术中及时发... 髓内肿瘤切除术、脊柱侧凸矫形术和心血管外科胸腹主动脉瘤切除或修补术等外科手术中,术中都可能造成机械性或缺血性脊髓损伤。近十年来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术中的应用及推广,可以在术中及时发现可逆性脊髓损害的发生而及时终止侵袭性操作损害,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就术中MEP在监测脊髓功能变化时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脊髓功能 保护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启民 杨卫忠 陈春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85-188,共4页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是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的特异性受体,属配体电压双重门控的离子通道,由3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功能复合体,目前已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至少存在7个亚单位,参与学习、记忆形成...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是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的特异性受体,属配体电压双重门控的离子通道,由3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功能复合体,目前已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至少存在7个亚单位,参与学习、记忆形成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生理功能,病理情况下,NMDAR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神经毒性损害密切相关,本篇将对NMDAR的结构、功能及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性损害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R 生理功能 神经毒性 拮抗剂
下载PDF
椎板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萍萍 石松生 陈春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5期2424-2426,共3页
椎管狭窄症是脊髓脊柱常见疾病,常与脊柱退行性病变、椎管内内容物病变或外伤等因素有关,发病有增多趋势,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多节段受累时,多主张行后路手术治疗,后路手术中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切除术相比,具有术后脊柱稳定性好、... 椎管狭窄症是脊髓脊柱常见疾病,常与脊柱退行性病变、椎管内内容物病变或外伤等因素有关,发病有增多趋势,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多节段受累时,多主张行后路手术治疗,后路手术中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切除术相比,具有术后脊柱稳定性好、脊柱畸形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低、硬膜粘连致再狭窄少、再次手术易等优点,而较高的术后轴性症状、开门椎板再关闭等影响手术远期疗效。为此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改良术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椎板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症术式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板成形术 术式进展
下载PDF
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回缩反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廖燕锬 刘凤彬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8期562-563,共2页
目的:评价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回缩反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小于III级。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用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回缩反射得方法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 目的:评价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回缩反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小于III级。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用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回缩反射得方法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Brunnstrom评估法、Fugl-Meyel评定法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下肢远端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反射治疗可以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点穴 屈曲回缩反射 下肢功能 对照观察
下载PDF
VHL基因与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建文 杨卫忠 陈春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6期545-548,共4页
希佩尔-林道病(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发生多器官肿瘤为特征,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是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于VHL基因的突变引起的。VHL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通过VHL蛋白(pV... 希佩尔-林道病(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发生多器官肿瘤为特征,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是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于VHL基因的突变引起的。VHL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通过VHL蛋白(pVHL)对elonginABC的抑制作用来发挥对相关细胞生长基因的调控。VHL基因突变在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中有很高的检出率,因而针对VHL基因的研究可能为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L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 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与CT在胸部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王志恒 戚维波 +3 位作者 康明强 陈椿 朱勇 林若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与CT在纵隔疾病的诊断及术前肺癌N分期上的价值,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行CT或PET-CT检查后诊断为纵隔疾病及高度怀疑为肺癌的患者68例的电视纵隔镜检查。纵隔疾病组的电视纵隔镜检查...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与CT在纵隔疾病的诊断及术前肺癌N分期上的价值,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行CT或PET-CT检查后诊断为纵隔疾病及高度怀疑为肺癌的患者68例的电视纵隔镜检查。纵隔疾病组的电视纵隔镜检查诊断与CT诊断相比较,判断术前术后的诊断符合率及CT的误诊率;以肺癌组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后病理报告为"金标准"推测电视纵隔镜及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真实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电视纵隔镜与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有无差异性。结果①纵隔疾病组中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前术后的诊断符合率是55%(11/20),CT的误诊率是45%(9/20)。术前诊断为肺癌的病例组中,以41例病理报告确诊为肺癌的病例为样本推测电视纵隔镜检查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93.3%,特异度100%,真实性97.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6.3%;CT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66.7%,特异度53.8%,真实性58.5%,阳性预测值45.5%,阴性预测值73.7%,电视纵隔镜检查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T,P<0.05(XC2=4.083),差异有显著性。②本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94%(2/68),其中,1例为气胸,1例为喉返神经损伤。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对纵隔疾病诊断及对术前肺癌N分期准确性高,优于CT;电视纵隔镜检查安全有效,在胸外科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检查 肺癌 纵隔疾病
下载PDF
兔腰动脉对脊髓的供血特点及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启民 费昶 +1 位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发生永久性缺血后如何避免不可逆性缺血性脊髓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选取12只兔乳胶溶液灌注单条腰动脉后取脊髓观察脊髓表面动脉的侧支吻合样供血作用和区域交叉性供血特点;然后再选取15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 目的探讨脊髓发生永久性缺血后如何避免不可逆性缺血性脊髓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选取12只兔乳胶溶液灌注单条腰动脉后取脊髓观察脊髓表面动脉的侧支吻合样供血作用和区域交叉性供血特点;然后再选取15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节扎1条或2条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血管结扎后30min和2d分别记录结扎后的诱发电位;麻醉清醒后和血管结扎后2d进行运动评分;2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结果腰动脉对脊髓供血通过脊髓前和后动脉形成侧支吻合样供血作用,不相邻腰动脉对脊髓供血存在着区域交叉性供血特点:结扎1条和2条组腰动脉后30min和2d记录诱发电位,与对照组和结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1条和2条组麻醉清醒后和结扎后2d运动功能评分与血管结扎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电镜下可见正常神经元或白质结构。结论脊髓的血液供应具有复杂的解剖学代偿机制;1个或2个水平结扎兔脊髓节段性供血动脉不会对脊髓造成缺血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腰动脉 代偿机制
原文传递
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启民 费昶 +1 位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想的载体。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3根组、4根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3根组...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想的载体。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3根组、4根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3根组、4根组分别结扎3根、4根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手术/结扎后30min、2d、7d记录诱发电位;麻醉清醒后、手术/结扎后2d、7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手术/结扎后7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3根组动物结扎后30min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后2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根组动物结扎后30min、2d、7d3个时间点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手术/结扎后30min、2d、7d3个时间点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诱发电位波幅变化一致。结论结扎3根腰动脉可以造成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结扎4根腰动脉可以造成不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腰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