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在宫内死胎引产中的应用
1
作者 郑梅金 《北方药学》 2022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在宫内死胎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引产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7月间,胎儿染色体异常或经超声诊断胎儿畸形,需终止妊娠引产的11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同时期因各种因素... 目的:研究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在宫内死胎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引产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7月间,胎儿染色体异常或经超声诊断胎儿畸形,需终止妊娠引产的11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同时期因各种因素导致宫内死胎的112例孕妇作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引产。对比两组引产效果、引产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死胎病例临床分析显示:母体因素占20.54%,胎儿因素占4.46%,单纯脐带因素占48.21%,胎盘因素占5.36%,羊水量异常,占5.36%,临床未发现明显异常因素死胎病例占16.07%,但几乎未行死胎尸体解剖及染色体检查,具体死胎原因无法得到印证。结论:宫内死胎采用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方案引产效果较好,临床上应加强孕晚期数胎动宣教,若胎动异常及时就诊以挽救胎儿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死胎引产 羊膜腔内注射 依沙吖啶 米非司酮 引产效果
下载PDF
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亮慧 张华乐 +4 位作者 刘兆董 廖秋萍 陈丽春 陈溶鑫 颜建英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探讨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建立术前评分表,以期对拟行ECV的孕妇进行分层管理。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非麻醉下行ECV的单胎妊娠孕妇。采用... 目的探讨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建立术前评分表,以期对拟行ECV的孕妇进行分层管理。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非麻醉下行ECV的单胎妊娠孕妇。采用单因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V成功的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计量变量的截断值,转换成二分类变量,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对自变量进行评分,建立术前评分表;采用ROC曲线计算评分表的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高分组,采用曲线下面积评估评分表及分组预测ECV成功的效能,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ECV成功率、难易程度和分娩方式等。结果研究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共1 338例,排除885例后,165例拒绝ECV选择直接剖宫产,27例ECV前自发转为头位故取消ECV,最后261例孕妇接受ECV,纳入分析。ECV成功202例,失败59例。(1)非麻醉状态下ECV成功的有利因素有:胎臀与坐骨棘距离<-3.5 cm(OR=0.177,95%CI:0.071~0.438,P=0.009)、宫高与胎臀高低之和<30.25 cm(OR=0.225,95%CI:0.094~0.537,P=0.001)、羊水指数≥12 cm(OR=0.399,95%CI:0.164~0.969,P=0.042)、术者能单手握持胎头或胎臀(OR=0.241,95%CI:0.098~0.589,P=0.002;OR =0.219,95%CI:0.087~0.546,P=0.001)、胎头位于母亲右上腹(OR=0.184,95%CI:0.059~0.568,P=0.003)或左上腹(OR=0.253,95%CI:0.084~0.760,P=0.014)。(2)术前评分预测ECV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21~0.941),截断值为5.5,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分组(0~5分)和高分组(6~11分)。分组预测ECV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74~0.912);高分组ECV持续时间短[2.0 min(0.5~10.0 min)与10.0 min(0.9~25.8 min),Z=-6.83,P<0.001],操作次数少[1.0次(1.0~4.0次)与3.0次(1.0~5.0次),Z=-8.41,P<0.001],成功率高[92.7%(190/205)与21.4%(12/56),χ^(2)=127.64,P<0.001],术后经阴道分娩率高[75.4%(147/195)与18.5%(10/54)]而剖宫产率低[24.6%(48/195)与81.5%(44/54)](χ^(2)=58.70,P<0.001)。结论胎臀与坐骨棘距离、宫高与胎臀高低之和、羊水指数≥12 cm、术者能单手握持胎头或胎臀以及胎头位于母亲右上腹或左上腹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建立的评分表可个体化评估ECV的难易度、成功率、术后阴道分娩率等,为临床分层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先露 倒转术 胎位 精准医学 评价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双胎妊娠超声指征宫颈环扎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华 杨珍珍 +3 位作者 张钧 邵秀芳 林芝 潘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6-832,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超声指征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孕16~27周+6超声提示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2.5 cm的无症状双胎妊娠孕妇96例,其中宫颈环扎...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超声指征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孕16~27周+6超声提示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2.5 cm的无症状双胎妊娠孕妇96例,其中宫颈环扎组45例、保守治疗组51例,并根据CL各组又分为CL≤1.0 cm、CL>1.0~≤1.5 cm及CL>1.5 cm亚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比较宫颈环扎与保守治疗及不同CL双胎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环扎术对不同CL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宫颈环扎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均大于保守治疗组[35.9周(34.9~37.0周)与34.9周(29.1~36.1周)、10.7周(9.6~13.1周)与8.7周(4.8~11.0周),Z值分别为-2.59和-3.63,P值均<0.05],孕34周及28周前早产率、绒毛膜羊膜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17.8%(8/45)与45.1%(23/51),χ2=8.16;2.2%(1/45)与15.7%(8/51),Fisher精确概率法;8.9%(4/45)与25.5%(13/51),χ2=4.52;15.6%(7/45)与33.3%(17/51),χ2=4.03;P值均<0.05];2组产后出血、活产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根据CL进行分层,CL≤1.0 cm时,宫颈环扎组分娩孕周[36.0周(34.8~37.3周)与34.9周(28.6~35.4周),Z=-2.61,P=0.009]、延长孕周[12.3周(9.7~13.9周)与7.3周(3.4~9.1周),Z=-3.34,P=0.001],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2430.0 g(2173.8~2646.3 g)与1900.0 g(1372.5~2435.0 g),Z=-3.06,P=0.002]、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6.7%(6/36)与36.7%(11/30),χ2=4.22,P=0.048]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环扎术可降低孕34周和32周前早产风险[校正后OR值(95%CI)分别为0.083(0.009~0.790)和0.092(0.009~0.939),P值均<0.05]。但当CL>1.5 cm、CL>1.0~≤1.5 cm时,宫颈环扎术未降低早产风险(P值均>0.05)。结论宫颈环扎术可降低CL≤1.0 cm的双胎妊娠孕妇孕34周和32周前的早产风险,延长孕周,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双胎 超声检查 产前 环扎术 宫颈 子宫颈 早产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钧 许志敏 +2 位作者 刘静 张琳 潘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39-846,共8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170例宫颈机能不...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170例宫颈机能不全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宫颈环扎术后是否发生PPROM分为PPROM组(n=28)和未发生PPROM组(n=142)。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一般情况、宫颈环扎术前及术后情况、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变量筛选的检验水准设为α=0.1,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环扎术后发生PPROM的危险因素。结果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PPROM发生率为16.5%(28/1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锥切手术史(OR=11.966,95%CI:1.695~84.468)、环扎缝线材料为Mersilene RS22缝线(OR=3.318,95%CI:1.064~9.252)、环扎术后宫颈闭合线长度<2.5 cm(OR=3.486,95%CI:1.116~10.888)、术后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OR=4.856,95%CI:1.487~15.861)为环扎术后PPROM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PPROM的发生率较高,对妊娠结局存在不利影响;宫颈锥切手术史、使用Mersilene RS22缝线施行宫颈环扎术、环扎术后宫颈闭合线长度<2.5 cm以及术后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可能增加环扎术后PPROM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机能不全 环扎术 宫颈 胎膜早破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紧急宫颈环扎术中使用单道或双道缝线预防早产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志敏 张钧 +2 位作者 刘静 张琳 潘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8-825,共8页
目的比较单道缝线与双道缝线施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38例宫颈机能不全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宫颈环扎术缝线数目... 目的比较单道缝线与双道缝线施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38例宫颈机能不全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宫颈环扎术缝线数目的不同分为单道缝线组(在宫颈阴道交界水平做环形连续缝合并打结,n=19)和双道缝线组[第一道环扎线缝合方式同单道缝线组,在第一道缝线的下方近宫颈外口处再次行环形缝合(第二道缝线)以闭合宫颈外口,n=19],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缝线数目延长宫颈环扎术后孕周的效能。结果双道缝线组环扎时孕周与单道缝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9周(23.9~25.9周)与23.6周(22.6~24.9周),Z=-1.61,P=0.108]。双道缝线组平均分娩孕周[(33.1±4.8)与(28.6±4.3)周,t=-3.10]和宫颈环扎术后延长孕周[(8.5±4.6)与(5.0±2.6)周,t=-2.90]均大于单道缝线组,且<32周(6/19与16/19,χ2=10.80)、<34周(8/19与17/19,χ2=9.47)和<37周(14/19与19/19,Fisher精确概率法)的累计早产率均低于单道缝线组(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双道缝线组延长妊娠孕周的效能优于单道缝线组[log-rank testχ2(1)=13.10,P<0.05]。虽然双道缝线组与单道缝线组新生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与4/19,Fisher精确概率法,P=0.660),但双道缝线组存活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370.0 g(1775.0~2710.0 g)与1300.0 g(1210.0~1660.0 g),Z=-3.1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9/17与15/15,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0/17与5/15,Fisher精确概率法)、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5/17与10/15,χ2=4.44)和Ⅲ~Ⅳ级脑室内出血发生率(0/17与7/15,Fisher精确概率法)均低于单道缝线组(P值均<0.05)。结论与单道缝线相比,使用双道缝线实施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能更有效地延长孕周且新生儿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扎术 宫颈 早产 缝线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