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性哲学视域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1
作者 陈虹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私有财产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其与主体的异化和复归息息相关。马克思之前的学者已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作为主体活动的劳动与作为活动结果的私有财产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并给出了不完善... 私有财产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其与主体的异化和复归息息相关。马克思之前的学者已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作为主体活动的劳动与作为活动结果的私有财产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并给出了不完善的解答。马克思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主体层面出发,结合现实的生产环节与历史进程,超越既往的学说,正确把握到私有财产的本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以实现主体本质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主体性 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
下载PDF
林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晓东 赖静娴 傅清媛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从生产力三要素的维度分析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及现实需要。结果表明:林业新质生产力是林业生产力三要素创新驱动及组合跃升的结果,中国林业正处在从传统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力转型的阶段。从林业产业链供...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从生产力三要素的维度分析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及现实需要。结果表明:林业新质生产力是林业生产力三要素创新驱动及组合跃升的结果,中国林业正处在从传统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力转型的阶段。从林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林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培育、林业数字技术创新驱动3个维度,提出林业生产力向林业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 林业 高质量发展 转型
下载PDF
论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继承与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马克思哲学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建津 《兰州学刊》 2005年第5期55-57,185,共4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形成史上的一部关键性著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和秘密所在。该著作在哲学前提上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同时也给了费尔巴哈过高的评价;在批判黑格尔的哲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形成史上的一部关键性著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和秘密所在。该著作在哲学前提上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同时也给了费尔巴哈过高的评价;在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前提的同时,也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拯救了出来。马克思正是在继承、批判中超越了他的两位哲学前辈,提出了实践的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存在 辩证法 异化 实践的人道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检视与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8,共15页
本文试图在一种两极张力的思维框架中来检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问题。这既突出了哲学反思的"问题意识",又开显出哲学的"后思"之本性,同时,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达至的一种理性的自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问题意识 反思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及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建津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6,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探索和创建活动始终没有离开过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问题;而他对社会历史领域问题的思索,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哲学。这两个没有离开催生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历史唯物...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探索和创建活动始终没有离开过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问题;而他对社会历史领域问题的思索,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哲学。这两个没有离开催生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形成马克思哲学和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市民社会作为其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有明确的内涵、外延和具体表现形式。市民社会具有唯物史观其他范畴所不具有的价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市民社会 共生关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哲学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的两个关键环节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建津 马校 《宁夏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56-61,共6页
费尔巴哈哲学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促进马克思走出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而黑格尔哲学则在"什么是存在"这个哲学本体论问题上帮助马克思走出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本体论问题既... 费尔巴哈哲学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促进马克思走出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而黑格尔哲学则在"什么是存在"这个哲学本体论问题上帮助马克思走出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本体论问题既在时间顺序上也在逻辑层次上引导着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变迁和哲学革命,因而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的两个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费尔巴哈 存在论 黑格尔
下载PDF
近代“身体”观念的转变与医学进步
7
作者 许晓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20,29,共5页
近代医学进步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疾病的可治疗、可预防、可共存。身体作为人的生理组织,其观念经历了三个转变并催生了三次医学进步。其一,以机械论范式为主导的思想认为“人是机械”,身体形同机械构造,催生了临床医学进步,并部分实现... 近代医学进步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疾病的可治疗、可预防、可共存。身体作为人的生理组织,其观念经历了三个转变并催生了三次医学进步。其一,以机械论范式为主导的思想认为“人是机械”,身体形同机械构造,催生了临床医学进步,并部分实现了疾病可治疗的目标;其二,以系统论范式为主导的思想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微生物、细胞等共同维持身体的平衡,催生了预防医学进步,并部分实现疾病可预防的目标;其三,以现象学范式为主导的思想认为身体与世界具有关联性,催生了身体医学进步,并部分实现疾病与健康的共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观念 医学进步 机械论 系统论 现象学
下载PDF
哲学的反思与反思的哲学
8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8,275,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在思想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性的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现代性的建构,哲学在审视与观照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经历了自身思想的流变。对这一思想历程的梳理和反思的蕴意既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清理地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在思想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性的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现代性的建构,哲学在审视与观照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经历了自身思想的流变。对这一思想历程的梳理和反思的蕴意既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清理地基"式的努力来寻觅一个新的可能的路向,也在于使哲学能够回归理性的"思"的本性,真正以哲学之思的方式面向当代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启蒙 反思 现代性 中国问题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意蕴及其批判意义
9
作者 何建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哲学与本体具有天然的"不解"之缘。马克思哲学对人之为人的最终依据这个基础本体论问题有过反复思索。从他投身理论创造之时起,其理论思考的主题就没有离开过人的存在方式问题。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现代形而上学意味,是具... 哲学与本体具有天然的"不解"之缘。马克思哲学对人之为人的最终依据这个基础本体论问题有过反复思索。从他投身理论创造之时起,其理论思考的主题就没有离开过人的存在方式问题。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现代形而上学意味,是具有"人学"意味的、人生成为人的内在依据。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批判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本体 实践
下载PDF
探求人的能力与需求矛盾的良性互动——经济哲学视角中的科学发展观
10
作者 何建津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8期10-13,共4页
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来考察,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矛盾,其实是现实人的能力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探索实现人的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以形成人的多方面能力与合理需求之... 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来考察,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矛盾,其实是现实人的能力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探索实现人的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以形成人的多方面能力与合理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交换价值为核心的市场,相对于暴力和权力来说,是一条有利于促进人的能力和素质发展的优选路径,但它也可能导致现实人的能力片面发展,尤其是导致物质欲望恶性膨胀。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既要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又要注意把握市场的合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需求科学发展观 良性互动 市场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实验及其成果——以黑格尔派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为视角
11
作者 何建津 《唐都学刊》 201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青年马克思在大学和《莱茵报》期间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但《莱茵报》期间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观察使他意识到存在领域的问题比意识、观念层面的问题更有决定意义;费尔巴哈哲学颠覆了青年马克思在"存在与思... 青年马克思在大学和《莱茵报》期间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但《莱茵报》期间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观察使他意识到存在领域的问题比意识、观念层面的问题更有决定意义;费尔巴哈哲学颠覆了青年马克思在"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的看法,而马克思对哲学本体论问题"什么是存在"的理解一开始就不同于费尔巴哈。当他从实践来理解什么是存在时,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就完成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使他对什么是存在这个哲学本体论问题、对人的本质、人的解放途径等问题都形成了与黑格尔派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根本不同的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黑格尔派 费尔巴哈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本体论 实践
下载PDF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12
作者 李永杰 汪杨燕 《宁夏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46-52,共7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蒲鲁东无法把握"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这根源于蒲鲁东的研究方法,蒲氏套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把人类社会区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环节",虽然作为诸"...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蒲鲁东无法把握"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这根源于蒲鲁东的研究方法,蒲氏套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把人类社会区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环节",虽然作为诸"环节"的概念是可以把握社会有机体特征的,但其方法决定了他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马克思更多地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把握社会有机体,他既强调共时的系统性,又强调历时的发展性。马克思不仅在《哲学的贫困》中涉及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还在其它著作中探讨了社会有机体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观点。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贫困》 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 蒲鲁东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渊源考释与话语创新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永杰 陈世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170,共11页
虽然"现代化"概念可以追溯到modernization的汉译,但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还是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追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有关于现代化的论述,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起始于新中国的... 虽然"现代化"概念可以追溯到modernization的汉译,但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还是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追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有关于现代化的论述,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起始于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原创性贡献形成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其话语创新体现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创新了现代化话语和文明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渊源考释 话语创新
下载PDF
王阳明心性观与个体意义世界重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家君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6-34,共9页
王阳明开启了理学的本体转向,他将天理的依据回归自然本心,提出此心即理,通过修炼本心,即能达到体认天理的目的。在对心与性、情、身的关系的论述上,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完善理学体系的努力。他力图使成圣的依据、道德对规范与主体的道... 王阳明开启了理学的本体转向,他将天理的依据回归自然本心,提出此心即理,通过修炼本心,即能达到体认天理的目的。在对心与性、情、身的关系的论述上,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完善理学体系的努力。他力图使成圣的依据、道德对规范与主体的道德自觉性及意愿相融合,从而将超然的天理拉回现实世界,构建属于人的意义世界,突出了主体意识和个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性 个体意义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闽学的重构与发展--以陈庆镛为中心的探讨
15
作者 姜家君 黄子婷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7,共8页
闽学在福建确立之后,一方面以朱子学的形态传播到全国,并影响东亚社会;另一方面与福建地域文化相融合,表现出注重世俗与实用的地域特点,成为闽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主线。清代道光、咸丰时期,陈庆镛对闽学进行了具有一定现代意味的重建,形... 闽学在福建确立之后,一方面以朱子学的形态传播到全国,并影响东亚社会;另一方面与福建地域文化相融合,表现出注重世俗与实用的地域特点,成为闽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主线。清代道光、咸丰时期,陈庆镛对闽学进行了具有一定现代意味的重建,形成了闽学新的气象风格。他将“明经致用”作为闽学的基本理念,渐次展开了本体论、德性修养论与实践作为的变革。他以“事”为本体,将传统闽学形而上的价值取向转向形而下的经验领域;以“器识”为德性修养标准,主张关注时事变化;以“经世”为务,强调应时与变革,形成了更具开放与包容性的闽学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闽学 陈庆镛 明经致用
下载PDF
百年党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源流研究
16
作者 王斌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0-80,共11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引入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之间互联互动,在这个联动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日益显著的政治功能,带动中国共产党对自身过往政治经验的学理化反思和总结,中... 历史唯物主义的引入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之间互联互动,在这个联动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日益显著的政治功能,带动中国共产党对自身过往政治经验的学理化反思和总结,中共党史研究籍此系统展开。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宽广史域,中共党史学具有更集中的资政育人作用,其政治价值远高于其学科位势,但中共党史研究又必须遵循史学的基本理路,发现客观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史学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不断发展着的党史中,普遍的历史规律呈现于每个历史时期的特殊规律,这注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表现形态,进而要求党史的逻辑话语在整合过去和当下并预示未来中不断更新。承载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逻辑话语是历史主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 中共党史学
下载PDF
从律令制之引进看日本民族的学习意识
17
作者 陈志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下,日本开始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向中国唐朝学习,并引进律令制度。日本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向外学习成为其民族的常态,但他们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削趾适履,一味地盲目跟从。唐朝的律令制传入日本之后,所可能发生的转变及其效... 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下,日本开始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向中国唐朝学习,并引进律令制度。日本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向外学习成为其民族的常态,但他们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削趾适履,一味地盲目跟从。唐朝的律令制传入日本之后,所可能发生的转变及其效应,都是围绕着天皇制这一中心展开的。在此过程中,日本不断去追问如何才能够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塑造自性,这已经满满地灌注在日本民族之忧患观中,成为国民一致向前奋斗的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令制 神道 天皇 日本 唐朝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2
18
作者 林默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4-135,共2页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规范和描述对于我们分析把握发生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 社会失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释义——一种解释学的视界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200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解释学意境的文化历史现象 ,涵蕴着中国社会 2 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中国化”所内蕴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和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解释学意境的文化历史现象 ,涵蕴着中国社会 2 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中国化”所内蕴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这两个关系维度上展开 ,构成一种视界融合的互动关系构架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模式的转换和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社会实践 互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实际
下载PDF
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与王东、刘军先生商榷 被引量:9
20
作者 叶志坚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20,共9页
本文认为,探明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是解决马克思晚年笔记称谓问题的关键。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必定源于革命实践而绝非仅仅是理论研究上的需要。马克思晚年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就在于结合俄国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人类学研究的相关成果,... 本文认为,探明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是解决马克思晚年笔记称谓问题的关键。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必定源于革命实践而绝非仅仅是理论研究上的需要。马克思晚年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就在于结合俄国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人类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揭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道路的辩证统一,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设想。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学的研究,既应答了来自革命实践方面的挑战;又完善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本文指出,如若用“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这一称谓来取代“人类学笔记”,不但有悖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而且对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也难以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对于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称谓,还是应该将其称之为“人类学笔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晚年 理论主旨 “人类学笔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