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光亮 刘家富 刘招坤 《福建水产》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于1998-2001年分别利用野生的成熟亲鱼、由野生鱼培育成熟的亲鱼与由人工苗养成后经培育成熟的亲鱼,采用注射性激素法或生态法使成熟亲鱼排卵,经人工授精,获得了不同批量的受精卵;采用不同的饵料系列与饲养管理技术,分别培育出平均全长3... 于1998-2001年分别利用野生的成熟亲鱼、由野生鱼培育成熟的亲鱼与由人工苗养成后经培育成熟的亲鱼,采用注射性激素法或生态法使成熟亲鱼排卵,经人工授精,获得了不同批量的受精卵;采用不同的饵料系列与饲养管理技术,分别培育出平均全长32.9~60.0 mm的鱼苗3.6、21.4、296.0万尾,育苗成活率达46.5~83.3%;建立了一套全人工大批量育苗工艺,为发展香鱼增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 亲鱼 育苗技术 成熟 培育 人工苗 育成 注射性 性激素 大批量
下载PDF
池养香鱼亲鱼的批量培育和采卵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招坤 刘家富 黄光亮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5期210-213,共4页
采用流水刺激、缩短光照、降温、改善饵料营养等多种措施 ,促使池养香鱼亲鱼性成熟并自然排卵 ,采取降温的方法诱导产卵 ,较好地解决了池养香鱼亲鱼的批量培育和采卵等关键技术 ,取得亲鱼自然排卵率平均 88.6% ,受精卵发眼率平均 80 .1... 采用流水刺激、缩短光照、降温、改善饵料营养等多种措施 ,促使池养香鱼亲鱼性成熟并自然排卵 ,采取降温的方法诱导产卵 ,较好地解决了池养香鱼亲鱼的批量培育和采卵等关键技术 ,取得亲鱼自然排卵率平均 88.6% ,受精卵发眼率平均 80 .1% ,孵化率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 亲鱼 批量培育 采卵技术 池塘养殖
下载PDF
欧鳗弧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杰 《渔业致富指南》 2001年第13期42-42,共1页
弧菌科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平直或弯折,通常用极毛运动。这类细菌为酵解性或呼吸性外源有机营养菌.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阳性。是由鳗弧菌通过皮肤伤口和消化器官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病.又称为“红色瘟疫”。笔者通过走访福清永泰... 弧菌科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平直或弯折,通常用极毛运动。这类细菌为酵解性或呼吸性外源有机营养菌.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阳性。是由鳗弧菌通过皮肤伤口和消化器官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病.又称为“红色瘟疫”。笔者通过走访福清永泰等一些养鳗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现将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陈述如下,以供广大养鳗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欧鳗 外源 养菌 有机营养 诊断 消化器官 弧菌科 皮肤伤口 革兰氏阴性杆菌
下载PDF
池塘养殖脆肉鲩新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潘丽萍 《渔业致富指南》 2012年第15期34-36,共3页
鲩鱼是草鱼的别称,脆肉鲩就是改变草鱼食物结构,投喂浸水蚕豆饲养出来的优质大草鱼,其体色金黄。肉质紧密、脆化,有弹性,切成薄片可炒可氽汤,鱼片完整不碎,肉味鲜美,口感韧爽,很受消费者欢迎,
关键词 脆肉鲩 池塘养殖 新技术 食物结构 草鱼 消费者 蚕豆 投喂
下载PDF
棘胸蛙生态圈养技术
5
作者 郑尧兰 汪长友 《内陆水产》 2003年第8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棘胸蛙 生态圈养 场地修建 蛙种投放 日常管理 病害防治
下载PDF
香鱼人工育苗饵料系列及其投喂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潘丽萍 《福建水产》 2006年第2期74-75,63,共3页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配合饲料-桡足类+配合饲料饵料系列的,其仔稚幼鱼生长...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配合饲料-桡足类+配合饲料饵料系列的,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可降低育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人工育苗 饵料系列 投喂技术
下载PDF
饵料营养强化对黄姑鱼仔稚鱼生长和抗逆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坤 闫云杰 +3 位作者 王秋荣 王志勇 陈庆凯 谢仰杰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为研究饵料营养强化对黄姑鱼仔稚鱼生长性能和抗逆性的影响,以孵化后第10天(10 dph)的黄姑鱼仔鱼((0.16±0.01))g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经裂殖壶菌、乳化鱼油,以及浓缩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黄姑鱼仔稚鱼。实验分为7个组:A... 为研究饵料营养强化对黄姑鱼仔稚鱼生长性能和抗逆性的影响,以孵化后第10天(10 dph)的黄姑鱼仔鱼((0.16±0.01))g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经裂殖壶菌、乳化鱼油,以及浓缩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黄姑鱼仔稚鱼。实验分为7个组:A组(对照组)投喂未强化轮虫;B组全程投喂浓缩小球藻强化的轮虫;C组全程投喂乳化鱼油强化的轮虫;D组全程投喂裂殖壶菌强化的轮虫;E组在10~22 dph(前期)投喂浓缩小球藻强化的轮虫,20~25 dph(后期)投喂浓缩小球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F组前期投喂乳化鱼油强化的轮虫,后期投喂乳化鱼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G组前期投喂裂殖壶菌强化的轮虫,后期投喂裂殖壶菌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2 000尾黄姑鱼仔鱼,养殖时间为15 d。实验结果显示:B组黄姑鱼仔稚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肥满度高于对照组,但不显著(P>0.05),其他实验组黄姑鱼仔稚鱼的这4个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黄姑鱼稚鱼在经历干露刺激不同时间后,成活率为G组>F组>E组>A组、D组>C组>B组>A组;各组黄姑鱼稚鱼耐饥饿能力为G组>F组>E组>D组>C组>B组>A组,稚鱼的耐饥饿能力F、G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对黄姑鱼仔稚鱼的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进行营养强化,可以显著提高黄姑鱼仔稚鱼的生长性能和抗逆性,其中采用裂殖壶菌强化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用鱼油强化,再次是用浓缩小球藻强化;在适宜的养殖阶段(20~22日龄)进行饵料转换有利于提高黄姑鱼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仔稚鱼 营养强化 生长性能 抗逆性
下载PDF
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技术研究
8
作者 黄光亮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4,共3页
于 1 998~ 2 0 0 1年分别利用野生的成熟亲鱼、由野生鱼培育成熟的亲鱼与由人工苗养成后经培育成熟的亲鱼 ,采用注射激素法或单纯生态法使成熟亲鱼排卵 ,经人工授精 ,获得了不同批量的受精卵 ;采用不同的饵料系列与饲养管理技术 ,分别... 于 1 998~ 2 0 0 1年分别利用野生的成熟亲鱼、由野生鱼培育成熟的亲鱼与由人工苗养成后经培育成熟的亲鱼 ,采用注射激素法或单纯生态法使成熟亲鱼排卵 ,经人工授精 ,获得了不同批量的受精卵 ;采用不同的饵料系列与饲养管理技术 ,分别培育出平均全长 32 9~ 6 0 0mm的鱼苗 3 6、2 1 4、2 96 0万尾 ,育苗成活率达4 6 5 %~ 83 3%;建立了一套全人工批量育苗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 人工育苗 亲鱼培育 人工授精
下载PDF
控温快速养龟技术
9
作者 潘丽萍 《渔业致富指南》 2012年第17期52-54,共3页
龟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一只刚出壳的稚龟.自然环境条件下.大约要经过20-40年的时间才能长至500g;采用常规人工方法饲养,放养体重50~150冀的幼龟,也需饲养4—5年。宁德市古田县福兴龟鳖养殖场采用控温方法。龟池水温始终调控在28... 龟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一只刚出壳的稚龟.自然环境条件下.大约要经过20-40年的时间才能长至500g;采用常规人工方法饲养,放养体重50~150冀的幼龟,也需饲养4—5年。宁德市古田县福兴龟鳖养殖场采用控温方法。龟池水温始终调控在28℃左右,使龟常年保持旺盛食欲.快速生长,从而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放养体重50~100g的幼龟.一般饲养一年半即可长至5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龟技术 控温方法 自然环境条件 生长速度 人工方法 快速生长 养殖周期 饲养
下载PDF
不同家系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26
10
作者 林利民 王秋荣 +3 位作者 王志勇 张雅芝 刘家富 谢芳靖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6-291,共6页
对同等养殖条件下所养成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3个不同家系:WW家系[野生F1(♀)×野生F1(♂)]、WC家系[野生F1(♀)×养殖F8(♂)]和CC家系[养殖F8(♀)×养殖F8(♂)]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野生... 对同等养殖条件下所养成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3个不同家系:WW家系[野生F1(♀)×野生F1(♂)]、WC家系[野生F1(♀)×养殖F8(♂)]和CC家系[养殖F8(♀)×养殖F8(♂)]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野生大黄鱼作为对照,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显示,野生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总量都明显高于家系大黄鱼,而必需脂肪酸含量则低于家系大黄鱼。3个家系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排列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WW、WC、CC;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C、WW、WC;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WC、WW、CC。研究认为,家系之间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因此通过家系选择进行大黄鱼肉质改良是可能的,但是同时必须结合饲料营养成分的补充和调控以及养殖环境条件的改善,才能较快速地使养殖大黄鱼的品质达到或接近野生大黄鱼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及脂肪酸特性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2 位作者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5,共10页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gDW)均随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而显著下降,且DHA和ARA含量均在胚胎囊胚期至尾芽期大幅降低。中性脂EPA和DHA含量随发育呈先升后降,其峰值分别出现在初孵仔鱼和2日龄(2DPH)卵黄囊仔鱼。中性脂ARA含量随发育逐步升高,峰值出现在3日龄(3DPH)卵黄囊仔鱼。在胚胎发育前期,总脂肪DHA和ARA相对EPA被选择性消耗,饱和脂肪酸(S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相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被机体选择性消耗,N-6PUFA相对N-3PUF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发育后期及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EPA相对DHA和AR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SFAs中16∶0相对18∶0被选择性消耗。胚胎发育后期阶段和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MUFAs中16∶1相对18∶1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阶段极性脂肪中DHA、ARA和EPA可以向中性脂肪中转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对不同类别脂肪中的重要脂肪酸的消耗具有选择性,且其选择性与发育阶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鬼鲉 胚胎 卵黄囊仔鱼 总脂肪 极性脂肪 中性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大黄鱼形态指标体系及雌雄差异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谌微 王盼盼 +4 位作者 肖世俊 刘洋 叶坤 陈庆凯 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01-408,共8页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及分析了554尾大黄鱼12项计量性状及11项标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肥瘦程度、头部与吻长、躯干及尾部和胸腔纵切面大小5个指标;对计量性状分析显...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及分析了554尾大黄鱼12项计量性状及11项标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肥瘦程度、头部与吻长、躯干及尾部和胸腔纵切面大小5个指标;对计量性状分析显示,雌鱼个体间变异较雄鱼更大,雌雄形态差异较大的有体重、体高及体厚;对标准化性状分析显示,丰满度、体长∶体高、体长∶体厚、头长∶眼径及尾长∶尾柄高等5项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体长∶体厚差异最大.这些性状可为雌雄辨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形态指标 计量性状 形态差异
下载PDF
黄姑鱼雌核发育诱导及鉴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育凯 谢仰杰 +4 位作者 蔡明夷 简林江 陈庆凯 楼宝 王志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97-1303,共7页
为建立黄姑鱼雌核发育诱导方法,实验利用紫外线照射使黄姑鱼精子遗传失活,与卵子授精后再通过冷休克抑制极体排放进行倍性恢复,成功诱导出黄姑鱼雌核发育二倍体。精子经强度为3 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10~100 s,受精卵孵化率呈现... 为建立黄姑鱼雌核发育诱导方法,实验利用紫外线照射使黄姑鱼精子遗传失活,与卵子授精后再通过冷休克抑制极体排放进行倍性恢复,成功诱导出黄姑鱼雌核发育二倍体。精子经强度为3 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10~100 s,受精卵孵化率呈现明显的Hertwig效应;当照射时长达到60 s以上,各实验组全部孵出仔鱼均呈现单倍体综合症。精子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受精卵冷休克起始和持续时间等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照射60 s,受精2 min后卵子在3~4℃海水中持续冷休克10 min为最佳诱导条件组合,可以获得最高的孵化率(16%)。最佳组合仔鱼形态和细胞相对DNA含量与正常二倍体一致,经微卫星标记检验证明全部不含有父本基因,为雌核发育二倍体。实验报道了成功诱导黄姑鱼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条件,为进一步开展黄姑鱼良种选育和性别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雌核发育 冷休克 DNA相对含量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大黄鱼的发声及信号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任新敏 高大治 +3 位作者 姚玉玲 杨峰 刘家富 谢芳靖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觅食及产卵时的发声及信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为下大黄鱼发声信号的频谱特性一致,即约在800 Hz频率处有一个明显的谱峰;但不同行为下发声的时域信号差距较大,即觅食时大黄鱼的发声信号都是简... 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觅食及产卵时的发声及信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为下大黄鱼发声信号的频谱特性一致,即约在800 Hz频率处有一个明显的谱峰;但不同行为下发声的时域信号差距较大,即觅食时大黄鱼的发声信号都是简单的单脉冲,脉冲间隔大多集中在1~30 ms,脉冲间隔比较小,而产卵时大黄鱼的发声信号则大部分是连续的双脉冲或三脉冲,只有极个别的单脉冲或多脉冲,脉冲间隔则集中在100~130 ms,脉冲间隔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发声 喂食 产卵 频谱特性分析 时域特性分析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坤 王秋荣 +2 位作者 谢仰杰 王志勇 陈庆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8-1426,共9页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幼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肌肉组成 血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养殖条件下闽-粤东族大黄鱼不同群体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雅芝 王志勇 +3 位作者 林利民 郑林 刘家富 谢芳靖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等7个不同群体的样品进行了20项形态性状的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7个大黄鱼不同群体间的计数性状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而量度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雌核发育系的体型与野生大黄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群体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低温下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浩 张东玲 +2 位作者 陈庆凯 叶坤 王志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199,共5页
研究了在低温(13℃)下饥饿胁迫对9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00尾大黄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不投喂饲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定时投喂饲料。实验开始30 d后,测定大黄鱼11种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黄鱼血清的尿酸(UA... 研究了在低温(13℃)下饥饿胁迫对9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00尾大黄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不投喂饲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定时投喂饲料。实验开始30 d后,测定大黄鱼11种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黄鱼血清的尿酸(UA)、尿素(UREA)、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钙离子(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GLU)、总蛋白(TP)、镁离子(Mg2+)含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清中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和脂类物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血糖和总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饥饿胁迫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清明 蔡明夷 +4 位作者 刘贤德 刘颖 陈庆凯 姚翠鸾 王志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4-741,共8页
为了解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条件及其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大黄鱼精子的遗传物质,静水压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培育出2个同质雌核发育家系(GF1和GF2),并借助微卫星标记进行鉴定,研究了10个母本中杂合的位点在2个家系中的传递和分离... 为了解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条件及其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大黄鱼精子的遗传物质,静水压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培育出2个同质雌核发育家系(GF1和GF2),并借助微卫星标记进行鉴定,研究了10个母本中杂合的位点在2个家系中的传递和分离。结果显示,GF1和GF2孵出的仔鱼中分别有40.0%和17.1%形态正常个体,GF1检测8个位点30个个体均表现出雌核发育双单倍体(GDH)的特征,有20种基因型;GF2检测4个位点30个个体中,27个为GDH,2个含有父本基因,余下1个个体扩增条带既不同于母本也不同于父本,遗传本质不明。可见,所采用方法可以诱导出同质雌核发育大黄鱼。10个标记中除了LYC0026和LYC0053标记在GF2中偏离了1∶1(P<0.05),其余标记在GDH中的分离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预期比值。研究还发现LYC0002和LYC0014的分离模式完全相同。首次报道了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在GDH中的传递与分离,为大黄鱼纯系培育及利用GDH与纯系进行基因组作图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同质雌核发育 微卫星
下载PDF
温度对大黄鱼受精卵卵裂间隔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3 位作者 陈庆凯 吴清明 刘颖 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为了解大黄鱼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的早期胚胎发育速度,为改进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提供基础数据,观察了4个温度条件下大黄鱼受精卵的卵裂时间,并据此估算了卵裂间隔时间(τ0).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大黄鱼受精卵第1次卵裂越快,每升高1℃,... 为了解大黄鱼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的早期胚胎发育速度,为改进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提供基础数据,观察了4个温度条件下大黄鱼受精卵的卵裂时间,并据此估算了卵裂间隔时间(τ0).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大黄鱼受精卵第1次卵裂越快,每升高1℃,第1次卵裂时间约提前3.1 min,并给出大黄鱼第1次卵裂时间τI与温度的一阶指数衰减回归方程;温度越高,卵裂间隔时间越短,同时给出卵裂间隔时间τ0与温度的一阶指数衰减回归方程;τI与τo的比值在2.24~2.91之间,并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升高,但比值升高的幅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卵裂间隔时间 温度
下载PDF
2种海洋弧菌的鉴定及人工感染大黄鱼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心 马蓉 +1 位作者 张艺 石志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1-253,478,共4页
从形态学、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水平对2种海洋弧菌进行菌种鉴定,将这2株菌制作成混合菌液,对大黄鱼进行攻毒试验。对2菌株16S r DNA进行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1 389、1 477 bp。利用BLAST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菌株090625的序列与哈维氏... 从形态学、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水平对2种海洋弧菌进行菌种鉴定,将这2株菌制作成混合菌液,对大黄鱼进行攻毒试验。对2菌株16S r DNA进行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1 389、1 477 bp。利用BLAST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菌株090625的序列与哈维氏弧菌的同源性高达99%;而菌株070925的序列与副溶血弧菌同源性高达99%。攻毒试验发现,大黄鱼体亲鱼表皮下出血和肝脏、脾脏等组织都出现了典型的弧菌感染病症,大黄鱼幼鱼则未出现感染现象。菌株090625为哈维氏弧菌,菌株070925为副溶血弧菌。大黄鱼亲鱼比幼鱼更容易感染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鉴定 哈维氏弧菌 副溶血弧菌 大黄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