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分下套种红菇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1
作者 谢裕红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9-55,60,共8页
于2021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对3种林分(马尾松套种红菇,简称YXA;米槠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B;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C)下套种红菇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探讨不同林地类型对红菇土壤微生物群落变... 于2021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对3种林分(马尾松套种红菇,简称YXA;米槠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B;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C)下套种红菇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探讨不同林地类型对红菇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林分下红菇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差异,多样性大小排序为YXB>YXC>YXA,YXB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且根际土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更高。根际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KEGG 3级通路功能预测显示,YXA组主要集中在蛋白激酶途径、转录机制途径、复制和修复途径、转录因子途径;YXB组有6条通路丰度比较高:伴侣和折叠催化剂、肽酶和抑制剂途径、糖基转移酶途径、谷胱甘肽代谢、细胞周期盲杆菌、脂多糖生物合成蛋白;YXC组有3条通路丰度比较高: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苯丙胺酸代谢。综合结果表明,红菇会根据生长需要特异性地选择对自己生长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落,以YXB模式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红菇的人工促繁,扩大林下食用菌规模提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林下套种 根际微生物 宏基因组
下载PDF
不同培育方式对红菇子实体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谢裕红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为了探究如何提高红菇的营养价值,选择最佳生长条件,先以红菇本地种和驯化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地种和驯化种之间的差异;其次选择了营养价值较高的红菇驯化种,比较在不同的共生树种(米槠、红锥、甜槠、栲树)和不同菌丝接种深度(0,0.2,0... 为了探究如何提高红菇的营养价值,选择最佳生长条件,先以红菇本地种和驯化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地种和驯化种之间的差异;其次选择了营养价值较高的红菇驯化种,比较在不同的共生树种(米槠、红锥、甜槠、栲树)和不同菌丝接种深度(0,0.2,0.5,0.7 m)种植条件下以及是否杀菌浇水等人工管理措施下红菇含水率、干质量、红色饱和度、多糖含量、可溶性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1)驯化种和本地种差异显著,驯化种的红色饱和度、多糖含量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种(P值分别为0.0044、小于0.0001和0.0005);(2)驯化种接种在米槠和红锥周围的红菇红色饱和度均极显著高于接种在甜槠周围的红菇红色饱和度(P值分别为0.0024和0.0048);接种在红锥周围的红菇多糖、可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接种在米槠、甜槠和栲树周围的红菇(P值均小于0.0001);(3)驯化种在接种深度0—0.7 m范围内,红色饱和度在0.5 m达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深度0 m(P=0.0018);多糖含量、可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接种深度为0,0.2,0.7 m的红菇(P值均小于0.0001);(4)驯化种进行杀菌和浇水处理极显著提高红菇的多糖含量、可溶性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P值分别为0.0069、小于0.0001、小于0.0001和0.0022)。综上所述,选择红菇驯化种接种在红锥周围,且深度为0.5 m,并对其进行杀菌和浇水处理可获得颜色较深且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红菇。该研究对红菇的野外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总结与推广、发展林下经济和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干质量 红色饱和度 种植条件 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