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神”说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福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1-32,共2页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神”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探讨 ,以继承和发扬古代人物画中的优良传统 ,学习先辈不囿旧制 。
关键词 中国古代人物画 传神说 理论内涵 历史演进
下载PDF
王鸣盛目录学思想简论
2
作者 林文锜 《新世纪图书馆》 1987年第Z1期45-48,共4页
王鸣盛号西庄,清江苏嘉定人,乾嘉学派的著名经学家和史学家。值得注意的是,王鸣盛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又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他的目录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今人有的著作又称之为日录学家。近代目录学家姚名达在其《中国目录学... 王鸣盛号西庄,清江苏嘉定人,乾嘉学派的著名经学家和史学家。值得注意的是,王鸣盛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又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他的目录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今人有的著作又称之为日录学家。近代目录学家姚名达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指出,日录学之成词,即始于王呜盛之《十七史商榷》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思想 王鸣盛 目录学家 中国目录学史 乾嘉学派 商榷 汉书·艺文志 江苏图书馆学报 治学方法 姚名达
下载PDF
《十七史商榷》校史得失例测——兼略议廿四史校点本的漏校现象
3
作者 林文锜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9年第6期16-19,共4页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遍校十七史,今初步统计,其《十七史商榷》保留的校例约有千条之多.笔者为此曾探讨过《商榷》中校勘系统的整体结构问题.但接下来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大量的校例,其具体得失究竟如何呢?由于材料和技术的原因,这很难予...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遍校十七史,今初步统计,其《十七史商榷》保留的校例约有千条之多.笔者为此曾探讨过《商榷》中校勘系统的整体结构问题.但接下来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大量的校例,其具体得失究竟如何呢?由于材料和技术的原因,这很难予以精确的回答.但在建国后的正史校点活动中,《商榷》曾是参考书之一,因此本文的例测即以《商榷》跟校点本对照,并以此为基准,进一步举例对《商榷》校史的得失作一简略的分析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点本 校史 《十七史商榷》 王氏 中校 张元济 将军 地理志 分析评议 校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文体论稿——兼试论郭沫若学术文风的形成、发展轨迹
4
作者 林文锜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1期58-62,74,共6页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下简称《研究》)的学术史地位,已经为学术界所论定了。作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著作,方法论的更新、见解的颖锐、以及对史料考释和运用的独到等等,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然而,语言的表述方式与风格,实...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下简称《研究》)的学术史地位,已经为学术界所论定了。作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著作,方法论的更新、见解的颖锐、以及对史料考释和运用的独到等等,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然而,语言的表述方式与风格,实在是与之相辅相成、表里融合、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郭沫若评价到王国维一生的学业结晶时,曾这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论 史学要论 白话运动 史学领域 《易传》 理论著述 中国古代历史 《尝试集》 论述语言 文章学
下载PDF
郭风儿童散文漫谈
5
作者 王少莹 《福建电大学报》 2000年第2期33-34,共2页
郭风,原名郭嘉桂,1919年生,福建莆田城关镇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郭风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半个世纪以来,他执着地坚守在儿童散文这块寂寞的文艺园地上,默默耕耘,并以丰硕的成果表达出他对大自然、故乡和童年的一以贯之... 郭风,原名郭嘉桂,1919年生,福建莆田城关镇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郭风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半个世纪以来,他执着地坚守在儿童散文这块寂寞的文艺园地上,默默耕耘,并以丰硕的成果表达出他对大自然、故乡和童年的一以贯之的深情。郭风儿童散文创作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搭船的鸟》、《会飞的种子》、《洗澡的虎》、《避雨的豹》、《在植物园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风 作家 大自然 童心 儿童散文 叶笛
下载PDF
试论袁宏道的传记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虹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4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袁宏道 传记文 文学观念 个性化 司马迁 “奇” 山水游记 合传 《徐文长传》 “离形得似”
下载PDF
《失乐园》:一部人类史诗和圣经史诗 被引量:4
7
作者 林丹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84-89,共6页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这两条情节的主线和副线 相辅相成,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国内学界对《失乐园》主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偏 差,这也影响了对作品中反面角色撒旦形象的正确评价,应该说人──亚当、夏娃 才是作品的...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这两条情节的主线和副线 相辅相成,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国内学界对《失乐园》主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偏 差,这也影响了对作品中反面角色撒旦形象的正确评价,应该说人──亚当、夏娃 才是作品的主人公,他们的堕落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由于清教徒弥尔顿力图从人 类的角度来写这部史诗,主题的崇高也带来艺术风格上的崇高。此外,《失乐园》 还以圣经作为它的基本构架,除了它浓缩了整部圣经的历史外,它所表达的各种 观念也均以圣经为依据,在具体细节的安排上也多引用圣经内容。这些说明《失 乐园》除了是一部人类史诗外,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圣经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堕落 神的拯救 撒旦 崇高的风格 圣经史诗
下载PDF
女性的心灵桎梏——重读巴金的《憩园》与《寒夜》 被引量:2
8
作者 蔡丽敏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3-57,共5页
巴金先生在四十年代创作了《憩园》与《寒夜》。前者描写了先后居住在“憩园”大公馆的杨、姚两家没落、衰败的过程,揭示了钱财不能“长宜子孙”,人活着应有高尚的理想和信仰的人生真谛;后者写的是四十年代所谓“战时首都”重庆一个贫... 巴金先生在四十年代创作了《憩园》与《寒夜》。前者描写了先后居住在“憩园”大公馆的杨、姚两家没落、衰败的过程,揭示了钱财不能“长宜子孙”,人活着应有高尚的理想和信仰的人生真谛;后者写的是四十年代所谓“战时首都”重庆一个贫穷小职员家庭的悲剧,一场由母亲、妻子之间的隔阂和经济的压迫造成的家庭悲剧。在揭露黑暗现实的同时,作者展示了两个灵魂的痛苦挣扎,刻画了万昭华、曾树生这两个女性艺术形象。她们的遭遇不仅使我们看到那一代中国女性争取自由解放的艰苦历程及最终以无奈屈服为终结的命运,还揭示了女性自身的悲剧性格和封建思想意识的顽固性。 万昭华、曾树生虽然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争取解放自由的坚决程度也不同,但却都是清醒地追求过自身解放的一代。她们已不再是鲁迅笔下蒙昧中求索的祥林嫂(《祝福》)或泼辣又无知的爱姑(《离婚》),而是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她们都自觉地接受过“五、四”的新思想,有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万昭华希望当一名护士,“帮助那些不幸的病人,搀这个一把,给那个拿点东西,拿药来减轻第三个人的痛苦,用安慰的话驱散第四个人的寂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树生 《憩园》 中国女性 个性解放 巴金 悲剧性格 妇女解放 知识女性 女性艺术形象 “长宜子孙”
下载PDF
普通话“给”字用法在闽东古田话中的对应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滨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本文从共时平面的角度,立足于现代汉语普通话,观察分析普通话“给”字用法、“给”字句在闽东古田话中的复杂的对应表现。
关键词 “给” 普通话 古田话 对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