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户分化对林业科技需求的影响
1
作者 杨星 江心瑶 +2 位作者 陈钦 叶功富 高楠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基于福建省298户林农的调查数据,根据农户职业类型,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和非农户,运用多元无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农户对林业科技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农林业科技需求按优先序排列,分别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林木种... 基于福建省298户林农的调查数据,根据农户职业类型,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和非农户,运用多元无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农户对林业科技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农林业科技需求按优先序排列,分别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林木种业创新技术、森林质量提升技术及林业固碳增汇技术;兼业农户对林业技术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兼业农户林业科技需求大于纯农户和非农户。鉴于此,提出要注重兼业农户的林业科技创新需求、加强农户的林业科技培训、构建多元化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以及以林农林业科技需求为导向,进行林业科技创新,为林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分化 林业 科技 需求 福建
下载PDF
试论福建省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31
2
作者 潘辉 黄石德 +2 位作者 张金文 王光华 朱洪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5-609,共5页
针对近几年福建省桉树人工林迅猛发展的趋势,论述了福建省桉树人工林存在的生态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对桉树人工林的定位调查和研究成果,认为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桉树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是目前生产经营者采取的不尽合... 针对近几年福建省桉树人工林迅猛发展的趋势,论述了福建省桉树人工林存在的生态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对桉树人工林的定位调查和研究成果,认为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桉树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是目前生产经营者采取的不尽合理的栽培制度及经营管理措施。因此,亟需制定一套能够提高桉树人工林生态稳定性的科学合理栽培制度,包括:选择合适树种,优化林分结构和树种结构;推广不炼山的林地清理方式,降低整地强度;保留采伐剩余物,科学施肥;选择科学合理的经营密度和轮伐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态问题 栽培制度 生态稳定性 轮伐
下载PDF
3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3
作者 潘辉 罗彩莲 谭芳林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75-80,共6页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与社会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生存环境。湿地研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S技术的发展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与社会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生存环境。湿地研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S技术的发展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资源调查、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湿地景观变化分析、湿地制图、湿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在此基础上概要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研究应用中的发展前景。提出应加大3S技术集成的深度,加强3S技术在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环境效益、湿地边界确定及湿地资源管理等研究中的应用,把对湿地资源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到研究湿地空间的规划和决策层面上,为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指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湿地研究 应用
下载PDF
树木生物活性物质利用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功富 洪志猛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20,共5页
分析了树木生物活性物质利用的现状 ,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在农林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抗氧化剂的利用 ,化妆产品的生产以及天然、营养、无污染的防腐剂和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 ,并从植物质杀虫剂、药物制剂、天然防腐保鲜等... 分析了树木生物活性物质利用的现状 ,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在农林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抗氧化剂的利用 ,化妆产品的生产以及天然、营养、无污染的防腐剂和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 ,并从植物质杀虫剂、药物制剂、天然防腐保鲜等方面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生物活性物质 开发利用 农业 林业 害虫防治 药用价值 抗氧化剂 化妆产品 药物制剂
下载PDF
降水和凋落物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黄石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在未来气候变化中严重干旱事件将更加频发,这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施加重大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分析延长干旱及土壤重新获得降水后,土壤呼吸及环境因... 在未来气候变化中严重干旱事件将更加频发,这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施加重大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分析延长干旱及土壤重新获得降水后,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有助于弄清土壤呼吸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设计了4种不同的处理方式:①零降水去除凋落物(NPNL);②零降水保留凋落物(NPCL);③自然降水去除凋落物(CPNL);④自然降水保留凋落物(CPCL)。结果表明:在零降水条件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仅为8.6%,显著低于同期自然降水(P<0.05)。自然降水条件下,去除凋落物处理(CPNL)和保留凋落物处理(CPCL)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分别为2.10和2.01;而采取零降水处理后,Q10值分别为2.59和2.72,表现为显著增加(P<0.05)。在1 a的零降水试验中,去除凋落物处理(NPNL)和保留凋落物处理(NPCL)土壤呼吸碳累积量比同期自然降水均表现为显著减少(P<0.05);移除透明室后,NPNL处理和NPCL处理土壤呼吸碳累积量比同期自然降水处理均表现为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干旱会减少土壤呼吸的释放,然而重新获得降水后,仍有部分碳未被释放出来,表明干旱或许有助于增加土壤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土壤呼吸 自然降水 零降水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林内和林窗冬季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石德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采用L 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木荷和马尾松混交林林内和林窗土壤呼吸,并分析了枯落物层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探讨土壤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林窗土壤温度略高于林内;保留枯落物层处理的... 采用L 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木荷和马尾松混交林林内和林窗土壤呼吸,并分析了枯落物层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探讨土壤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林窗土壤温度略高于林内;保留枯落物层处理的土壤湿度略高于排除枯落物层,表明枯落物层能减缓土壤水分的散失速率;林内和林窗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28、1.35μmol.m-2.s-1,排除枯落物层后,分别减少了10.70%、23.22%;在林内,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的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然而在林窗,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的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湿度与土壤呼吸的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无论是林内或是林窗环境,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双因素模型均比单因素模型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林内 林窗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影像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海拔梯度上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艳清 黄石德 +3 位作者 徐丹丹 濮毅涵 安德帅 王浩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06-2413,共8页
全球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然而,不同时间尺度上各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规律仍未完全厘清。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沿海拔梯度的不同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草甸、针叶林和矮林、针... 全球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然而,不同时间尺度上各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规律仍未完全厘清。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沿海拔梯度的不同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草甸、针叶林和矮林、针阔混交林)为对象,以2017—2020年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构建水源涵养能力指标模型,将不同植被类型的垂直结构指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以其与坡度(Slope)的比值为指标,分析研究区4种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并探讨其季节性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2影像水源涵养能力指标模型对不同季节各植被水源涵养能力监测具有可行性;4种植被类型不同季节的水源涵养能力强弱均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水源涵养能力的空间分布与垂直带谱上植被分布大体一致,不同季节武夷山国家公园4种植被类型涵养水源能力大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矮林>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能力指标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坡度 季节变化 海拔梯度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Forest Typ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a Coastal Sand Dune of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4
8
作者 GAO Wei LIN Meimei +3 位作者 HUANG Yongrong HUANG Shide YE Gongfu HUANG Zhiqu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0年第5期454-465,共12页
Coastal sand dune ecosystems generally have infertile soil with low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high salinity. However, many plant species have adapted to the harsh sand environmen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 Coastal sand dune ecosystems generally have infertile soil with low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high salinity. However, many plant species have adapted to the harsh sand environmen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Studying the microbial biomass in such an ecosystem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that microbes play in soil fertil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and nitrogen(MBN) contents and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in five forest types(a secondary forest and plantations of Casuarinas, Pine, Acacia, and Eucalyptu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oil MBC and MBN contents in all five forest stands were higher in spring and winter, but lower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MBC content was lower in the Casuarinas plantation than in the other plantations in the same soil layer.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MBN contents among the different forest types. The MBC and MBN concentr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The MBC and MBN contents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Across all soil layers, secondary forest had the highest MBC and MBN concentrations. Our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MBC and MBN contents wer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otal soil carbon(TC), pH, and litter N content, but were negatively impacted by soil bulk density and litter C content. Moreover, the MBN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oot N content. In summar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litter and fine roots,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aused by different tree species collectivel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il MBC and MB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sand dune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econdary forest Pinus elliottii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cacia crassicarpa 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 plant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