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聚类分析与Fisher判别分析对铁观音品质等级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权 杨方 +3 位作者 李捷 卢声宇 蓝锦昌 江锦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31,共7页
采用丙酮超声萃取铁观音样品,以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丙酮提取物。经筛选,在24份不同产季与等级的铁观音中获得68种共有组分,并结合质谱数据库、保留指数与结构谱图等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以基于Ward法的聚类分析将所... 采用丙酮超声萃取铁观音样品,以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丙酮提取物。经筛选,在24份不同产季与等级的铁观音中获得68种共有组分,并结合质谱数据库、保留指数与结构谱图等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以基于Ward法的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分为3个类别,获得了与感官审评基本相似的结果。通过逐步判别获得5种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组分,以此为变量通过Fisher判别法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其对样品等级分类的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8%。证实了通过分析茶叶生化成分进行品质评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铁观音 丙酮提取物 聚类分析 FISHER判别分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程权 杨方 +3 位作者 李捷 卢声宇 蓝锦昌 江锦彬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了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48份不同等级和产季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和梅占)中获得了2 00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经筛选得到51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了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48份不同等级和产季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和梅占)中获得了2 00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经筛选得到51种共有组分,并结合质谱数据库、保留指数与结构谱图等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获得得分投影图,直观给出了不同样品的分类趋势。通过逐步判别获得9种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组分,并以此为变量通过Fisher判别法(FDA)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对样品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7.9%。本试验证实了以挥发性成分识别闽南乌龙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主成分分析 FISHER判别分析 挥发性成分 闽南乌龙茶
下载PDF
尼帕病毒巢式RT-PCR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体银 张志灯 +3 位作者 郑腾 白泉阳 王武军 林素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尼帕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尼帕病毒N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外引物和内引物),建立巢式RT-PCR方法,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特异性和灵敏度,并进行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该方法扩增的片段...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尼帕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尼帕病毒N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外引物和内引物),建立巢式RT-PCR方法,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特异性和灵敏度,并进行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该方法扩增的片段序列与源序列同源性均为10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设计的内外侧引物不能从新城疫病毒、牛瘟病毒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出的标准模板RNA浓度为39fg/μL。10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尼帕病毒N基因的巢式RT-PCR方法,可用于动物疫病监测和检验检疫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RT—PCR 尼帕病毒 N基因
下载PDF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尼龙等食品接触材料中5种酰胺类物质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娟娟 唐熙 +2 位作者 陈丽娟 程振 李小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6-700,共5页
对超声提取法从尼龙等食品接触材料中分离出5种酸胺类物质(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己内酰胺、油酸酰胺和硬脂酰胺)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预先将所分析的材料洗净晾干,剪成0.5cm×0.5cm的小块,并混匀。取此样品1.00g,用甲醇先后提取2... 对超声提取法从尼龙等食品接触材料中分离出5种酸胺类物质(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己内酰胺、油酸酰胺和硬脂酰胺)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预先将所分析的材料洗净晾干,剪成0.5cm×0.5cm的小块,并混匀。取此样品1.00g,用甲醇先后提取2次,每次加甲醇25mL,于25℃超声提取30min。将提取后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在45℃吹氮至近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0mL。取此溶液1.0mL,用0.22μm滤膜过滤,取其滤液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选用Agilent HP5-MS色谱柱及在60~270℃区间按程序升温模式进行色谱分离,并按5种酰胺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进行质谱测定。上述5种酰胺的质量浓度均在5~1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得其检出限(3S/N)为0.08~1.0mg·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加入5种酰胺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0.2%~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78%~1.7%。按本方法分析了4件实样,结果仅在尼龙炊具中检测到已内酰胺,质量分数为10mg·kg^-1,小于欧盟规定的迁移限量(15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酰胺类物质 尼龙 食品接触材料
下载PDF
白茶萎凋过程叶片微形态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财国 于文涛 +4 位作者 樊晓静 王泽涵 陈晓君 蔡春平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1年第2期73-77,共5页
观察茶树叶片在萎凋过程的微形态特征,探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微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使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5个萎凋时间(0、12、24、36、48 h)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叶片进行微形态特征观察,对茶树叶片的表面纹饰、气孔、茸毛特征性... 观察茶树叶片在萎凋过程的微形态特征,探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微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使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5个萎凋时间(0、12、24、36、48 h)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叶片进行微形态特征观察,对茶树叶片的表面纹饰、气孔、茸毛特征性状进行统计并分析。在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蜡质纹饰初始为波浪状,随萎凋时间增加,纹饰逐渐变成皱脊状;茸毛纹饰皆为长条形;气孔形状皆为长卵形,具异性气孔(腺鳞)。在萎凋过程中,外气孔长、外气孔宽、内气孔长、内气孔宽和气孔器大小均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286.44±20.41)~(423.78±35.14)个·mm^(-2),先减小后增大,呈正相关;茸毛密度(6.89±0.96)~(15.25±1.87)根·mm^(-2),随萎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呈正相关。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不同微形态性状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蜡质纹饰逐渐皱缩成脊;内外气孔长宽和气孔器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茸毛密度持续增大,且都与萎凋时间呈二项式相关;而气孔开度、茸毛直径、茸毛长度、茸毛纹饰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叶片 微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茶树秃房与茸房种质花器官差异表达基因的WGCN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泽涵 于文涛 +6 位作者 王鹏杰 刘财国 樊晓静 谷梦雅 蔡春平 王攀 叶乃兴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0-634,共15页
以福建野生茶群体中的秃房和茸房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苞期和开放期花器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期探明两种不同类型种质花器官在分子层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2086~4733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植物与病原体的... 以福建野生茶群体中的秃房和茸房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苞期和开放期花器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期探明两种不同类型种质花器官在分子层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2086~4733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鉴定到18个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出3个与茶树花器性状相关性最高的模块。通过计算模块内基因的连通性,挖掘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研究结果表明秃房和茸房茶树花器官主要在应对胁迫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方面存在差异;秃房种质没有子房表皮茸毛,易受病原体入侵和逆境胁迫,通过调控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来提高自身应对胁迫的能力;CsLTP(脂质转运蛋白基因)可能是调控茶树子房茸毛发育起始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秃房 子房 茸毛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转录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