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美春 高秀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0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对血液病患者行血液成分单采或置换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8例患者共进行84例次血液成分单采、置换治疗时,术前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其他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对血细胞分离机的熟练操作、保护好... 目的:探讨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对血液病患者行血液成分单采或置换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8例患者共进行84例次血液成分单采、置换治疗时,术前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其他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对血细胞分离机的熟练操作、保护好血管通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低钙血症、过敏反应的发生;术后终产物的处理,压迫针眼、继续病情观察,抽血、终产物送检,了解单采或置换的效果。结果:82例次达到满意疗效,2例患者提前结束采集、置换。结论:充分的采集前准备,采集中熟练操作机器,密切观察病情,加强采集后巡视,有利于提高采集产品的质量及治疗效果,保证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单采术 护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朱雄鹏 张奕加 +4 位作者 姚曙阳 刘德斌 许文前 孙力 骆云龙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10例ITP患者治疗后复查PA-IgG、IgM、IgA,其数值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10例ITP患者治疗后复查PA-IgG、IgM、IgA,其数值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结论观察偶联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 对于ITP的发病机制、诊断、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骨髓巨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3
作者 朱雄鹏 张奕加 +5 位作者 陈志哲 梁平 周琳瑛 刘德斌 许文前 孙力 《血栓与止血学》 2002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骨髓巨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讨其意义。方法:对5例ITP病人进行骨髓巨核细胞电镜检查,并作了治疗前后对比。结果:部分病例治疗前可见有程度不一的分隔膜系统(DMS)扩张,核周隙不规则扩...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骨髓巨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讨其意义。方法:对5例ITP病人进行骨髓巨核细胞电镜检查,并作了治疗前后对比。结果:部分病例治疗前可见有程度不一的分隔膜系统(DMS)扩张,核周隙不规则扩张,质膜局部受损,未成熟型巨核细胞增多;治疗后,上述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骨髓巨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对于ITP诊断与疗效的判断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巨核细胞 超微结构 电镜 临床意义
下载PDF
ITP患者治疗前后抗心磷酯抗体的改变及其意义
4
作者 朱雄鹏 陈志哲 +4 位作者 张奕加 刘德斌 许文前 孙力 骆云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831-1832,共2页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免疫学 抗体 抗心酯/分析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改良IAG方案治疗MDS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涛 刘德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67-69,73,共4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改良I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MDS相关AML患者28例,均接受DAC联合IAG方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与不良反...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改良I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MDS相关AML患者28例,均接受DAC联合IAG方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结果患者疗效评价达完全缓解13例(46.43%)、部分缓解7例(25.00%)、未缓解8例(28.57%),总缓解率为71.43%;高危组与低危组完全缓解率与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60岁与≥60岁患者进行比较,2组完全缓解率与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患者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7.2±1.6)d,长于<60岁组的(4.5±2.0)d(t=3.914,P=0.001);28例患者出现感染和血小板减少致出血,及恶心呕吐、心脏毒性等非血液学毒性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DAC联合预激改良IAG方案治疗MDS相关AML的临床效果良好,而且患者可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也在可控范围内,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IAG方案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比阿培南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涛 刘德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4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热患者6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热患者6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应用比阿培南经验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4 d后和治疗1周后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 76.7%,χ^(2)=0.098,P=0.754);治疗4 d后和治疗1周后,2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与对照组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389),均可耐受。结论比阿培南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疗效较好,而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比阿培南 经验性治疗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及脂质体阿霉素在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少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7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及脂质体阿霉素在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28例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及脂质体阿霉素在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28例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ABVD方案(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氮烯咪胺)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及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常规检验情况、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WBC)计数、WBC最低值和PLT明显高于对照组,WBC最低值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及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复发难治性HL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延长其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脂质体阿霉素 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