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邓茵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6月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0年7—12月500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对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6月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0年7—12月500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对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床单规范清洁消毒、生活垃圾正确处理、手卫生规范、患者物品专用、手消毒剂合理设置、设置隔离标志、合理应用隔离衣、患者隔离、隔离医嘱开具等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措施的有效落实几率,减少多重耐药菌率,控制医院感染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手卫生规范 清洁消毒 隔离
下载PDF
多部门联合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素玲 卢婉婷 +2 位作者 洪雅芳 黄华琼 苏密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9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多部门联合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12月实施常规防控措施的住院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 目的研究多部门联合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12月实施常规防控措施的住院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率、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感染情况。结果医护人员在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实施后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得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可提升医护人员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率和执行率,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部门 住院 管理 干预 知识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文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3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16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4例。观察组PDCA循环实施方法。比较2组多重耐药菌医...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16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4例。观察组PDCA循环实施方法。比较2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防控措施执行情况以及防控知识掌握度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在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等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可促进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降低,具有良好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PDCA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GCS评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林丽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4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两组,无肺部感染...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两组,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分别为95例、55例。针对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手术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住院时间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GCS评分 APACHEⅡ评分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林丽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临床效果。方法调查2017年期间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暴露风险因素,于2018年期间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观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将干预前(2017年1-12月)、干预...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临床效果。方法调查2017年期间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暴露风险因素,于2018年期间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观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将干预前(2017年1-12月)、干预后(2018年1-12月)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20~30岁年龄段、女性、护士和实习生中,职业暴露高危场所、高危方式分别为内科病房、外科病房以及锐器伤,职业暴露高危环节为拔针、注射、处理针头以及清理废物;干预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明确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并予以相应的防控措施,可提高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有助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风险 防控 锐器伤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翠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7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7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区疼痛、乏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双下肢皮疹1例。结论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脂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益生菌 多烯磷脂酰胆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素玲 施春兰 陈舒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感染部位,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感染部位,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患者感染率为9.3%,其中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最多。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抗生素使用量过大、抗生素使用量过小、抗生素使用时间≥12 d与抗生素致感染有关(P<0.05),但性别与抗生素致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量过大、抗生素使用时间、无抗生素使用指征、伴随慢性基础性疾病,以及使用了广谱抗生素、季节性患病(冬春季)为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并且为危险因素。结论:临床需重点关注呼吸道感染、年龄、用量,以及患者的是否存在用药指征、基础性疾病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感染 危险因素 使用时间 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