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稻和两优1号在浦城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吴建兵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2期42-44,共3页
和两优1号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百色兆农两系杂交水稻研发中心,以两系不育系和620S与恢复系丙4114杂交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4—2016年在浦城县作一季中稻示范推广种植,表现丰产性好、适应... 和两优1号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百色兆农两系杂交水稻研发中心,以两系不育系和620S与恢复系丙4114杂交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4—2016年在浦城县作一季中稻示范推广种植,表现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在浦城县示范推广种植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两优1号 中稻 示范推广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优质稻甬优9号山区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金才 《福建稻麦科技》 2013年第1期43-44,共2页
甬优9号是粳型优质稻品种,2010年至2012年在浦城县作一季中稻山区示范种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口感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文章总结了该品种近年在浦城县示范推广的品种生产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甬优9号 一季中稻 生产示范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浦城山区稻田养鱼模式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建兵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第2期8-9,共2页
浦城山区发展稻田养鱼模式技术可有效增加稻田利用指数,取得水稻增产、鱼增利的双赢经济效益,同时又改变稻田的生态系统,获得较好的有机生态农产品。总结了浦城山区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及模式技术。
关键词 山区 稻田养鱼 经济效益 模式技术
下载PDF
Y两优1号在浦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振安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第3期62-63,共2页
两系杂交稻Y两优1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在浦城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熟期转色好、适应性广。阐述了Y两优1号在浦城山区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Y两优1号 特征特性 山区 种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浅谈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金才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3期89-91,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农技推广工作,只有适应新形势、创新新方法,才能推动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谨供参考。
关键词 农技推广 现状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浦城县古楼乡杭椒2号栽培技术
6
作者 吴建兵 《中国农技推广》 2018年第2期42-43,共2页
福建浦城县古楼乡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为浦城县西南部山区,地域面积205.6km2,耕地面积16900亩,海拔420m。高山区3个自然村海拔700~800m,常年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种植。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1... 福建浦城县古楼乡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为浦城县西南部山区,地域面积205.6km2,耕地面积16900亩,海拔420m。高山区3个自然村海拔700~800m,常年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种植。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古楼乡三农服务中心引进辣椒新品种杭椒2号,在高山区的叶山、上云、前排3个自然村发展种植,平均亩产2160kg,亩产值518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城县 技术 栽培 农业产业结构 耕地面积 蔬菜种植 南部山区 昼夜温差
原文传递
山区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探讨
7
作者 王金才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2期43-45,共3页
对山区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既增产又增收。每667m2马铃薯产量达1 658 kg,再生稻两季产量达877.3 kg,产值达5 021.5元,纯收入达3 887.5元,比单季稻和单种再生稻效益显著提高。文章对其主要栽培... 对山区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既增产又增收。每667m2马铃薯产量达1 658 kg,再生稻两季产量达877.3 kg,产值达5 021.5元,纯收入达3 887.5元,比单季稻和单种再生稻效益显著提高。文章对其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马铃薯 再生稻 栽培技术 耕作制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中稻稻飞虱简比试验
8
作者 王振安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第2期34-35,共2页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中稻稻飞虱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25%吡蚜酮、10%醚菊酯2种药剂,其防治效果最佳。
关键词 中稻 稻飞虱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