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热带2种经济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与光谱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翥 杨玉盛 +3 位作者 朱锦懋 司友涛 谢锦升 杨智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0-175,共6页
以46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及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表层土壤(0-5cm,5-10cm)可溶性有机质(DOM)数量和光谱学特征,比较2树种差异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及可溶... 以46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及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表层土壤(0-5cm,5-10cm)可溶性有机质(DOM)数量和光谱学特征,比较2树种差异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及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均显著高于锥栗林,其芳香化及腐殖化程度亦高于锥栗林,但荧光效率值低于锥栗林。荧光光谱图显示,杉木林土壤DOM在芳香性脂肪族及木质素类复杂结构荧光基团处的吸收大于锥栗林。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吸收强度最大的谱带来自于形成氢键的-OH的伸缩振动,此外还有碳水化合物中烷氧基C-O及氨基酸C-N的振动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DOM光谱学特征值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与锥栗林相比,杉木林土壤DOM含量更高,结构更复杂,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存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锥栗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发展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2
作者 叶士琳 祁新华 林荣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4-38,72,共6页
借鉴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和生态环境生态位等3个功能维度共22个指标的区域生态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地区的生态位进行了测算。针对宁德市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生态环境生态位存在... 借鉴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和生态环境生态位等3个功能维度共22个指标的区域生态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地区的生态位进行了测算。针对宁德市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生态环境生态位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定位的差异化、产业发展的定向演进、生态单元的外部引进、生态位效能的整合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生态位挖掘等区域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可持续发展 欠发达地区 宁德市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陆珍 张明慧 +1 位作者 程煜 祁新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9-25,共7页
以福建省为典型案例,综合运用BP神经网络及GIS技术手段,通过经济—社会—自然维度贫困评价体系,揭示县域尺度的贫困格局与分异规律。结果显示,多维评估综合考虑各县域社会、自然等贫困要素,评估结果更能科学地反映县域贫困特征;福建省... 以福建省为典型案例,综合运用BP神经网络及GIS技术手段,通过经济—社会—自然维度贫困评价体系,揭示县域尺度的贫困格局与分异规律。结果显示,多维评估综合考虑各县域社会、自然等贫困要素,评估结果更能科学地反映县域贫困特征;福建省东部贫困程度低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贫困空间集聚特征;山区县多为高贫困集中地,中部地区环城市群贫困带日益显现;贫困程度较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闽西南、闽东北地区,形成两个核心集聚区和一个次级集聚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瞄准贫困空间分异的扶贫开发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空间分异 BP神经网络 福建省
下载PDF
海岛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基于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对比 被引量:21
4
作者 金星星 叶士琳 +2 位作者 吴小影 王怡 程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78-3686,共9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岛地位日益凸显,人居环境是海岛型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表征,然而目前学术界针对海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成果还较为鲜见。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了海岛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选取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两...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岛地位日益凸显,人居环境是海岛型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表征,然而目前学术界针对海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成果还较为鲜见。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了海岛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选取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海岛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了两个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及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厦门和平潭人居环境质量均处于稳定提升状态,厦门人居环境宜居度更高,二者差距呈增大趋势;(2)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城市经济子系统二者存在相互协调、制衡的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协调度呈现一定的差异;(3)海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受到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系统等5个子系统的综合影响,且各个子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居环境的贡献率有所不同,发展初期的平潭人居环境自然子系统呈负向发展,人类子系统变化不大,社会、居住和支撑子系统得分贡献有所增加;而发展相对成熟的厦门人居环境自然子系统稳定性高,人类子系统虽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社会子系统、居住子系统以及支撑子系统总体状况较好。研究可为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及国内同类海岛城市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借鉴,同时丰富人居环境评估的实证案例与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型城市 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厦门市 平潭综合实验区
下载PDF
典型山区县城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周宁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陆珍 宋铁燕 梁紫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54-57,共4页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的途径,然而既有的研究忽略了生态环境较好却也受到诸多限制的山区县城建设发展.本文以典型的山区县城周宁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法评价周宁县的城市建设面...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的途径,然而既有的研究忽略了生态环境较好却也受到诸多限制的山区县城建设发展.本文以典型的山区县城周宁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法评价周宁县的城市建设面临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配套不足等弱势及生态承载力不足等困境,进而提出周宁县发展生态建设城市的需求,探讨典型山区县城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目标和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发展战略 研究 周宁县
下载PDF
近20年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比较 被引量:26
6
作者 郑雪梅 王怡 +2 位作者 吴小影 齐熙 祁新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7-1205,共9页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利用1994-2013年逐日极端高温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别对处于沿海和内陆的福州和南平市辖区进行高温热浪脆弱性及其3个维度(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的评估与比较,并试图解释分析福州市辖区与南平市辖区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显著差异,近20年来,沿海地区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低于内陆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敏感性增加,前者不断攀升的脆弱性可能会超越后者;内陆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弱,其敏感性不断降低而适应性有所上升,使得其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不断降低。降低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同时增强区域适应性与降低敏感性,这对制定适应性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脆弱性 脆弱性评估模型 沿海 内陆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感知——基于福州市的调查 被引量:12
7
作者 叶士琳 祁新华 +1 位作者 程煜 林荣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14-6820,共7页
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高温热浪更是其突出表现。民众感知是适应高温热浪的重要前提与社会基础。以高温热浪发生最为剧烈的福州市为例,基于585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感知及其差异。结果显示:... 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高温热浪更是其突出表现。民众感知是适应高温热浪的重要前提与社会基础。以高温热浪发生最为剧烈的福州市为例,基于585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感知及其差异。结果显示:(1)75.56%的居民能够准确感知当地气温升高趋势,85.81%的居民认为2000年至今气温升高最为明显,感知结果与气象监测数据基本一致;(2)居民对于高温热浪影响感知水平较高,85.81%的居民认为高温热浪对个人与家人的日常生活有显著影响;(3)不同年龄段居民对气温升高趋势感知差异明显,而不同健康状况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感知差异明显。研究对于引导城市居民采取适应措施减缓或消除高温热浪不利影响,以及政府制定适应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高温热浪 感知 城市居民 福州市
下载PDF
西方高温热浪研究述评 被引量:21
8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2 位作者 李达谋 金星星 陈晔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73-2778,共6页
高温热浪不仅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冲击,也对人类经济社会与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西方学者历来重视高温热浪相关研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梳理了西方高温热浪研究的脉络,即从指标测度上明析其内涵;从对比模拟角度分析... 高温热浪不仅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冲击,也对人类经济社会与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西方学者历来重视高温热浪相关研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梳理了西方高温热浪研究的脉络,即从指标测度上明析其内涵;从对比模拟角度分析其产生的机理;从空间格局上总结其分布与规律;从复合系统层面探讨其影响;从流行病学角度解析其对健康的危害。其次,指出了趋势判断、机理解析、影响评估、脆弱性评估、风险感知、适应分析等未来关注的矛盾与焦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高温热浪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包括:拓展典型区域的实证研究;关注脆弱群体与欠发达地区;重视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影响;注重研究领域拓展;尝试多学科视角融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研究脉络 西方 脆弱性评估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国内高温热浪研究进展及其人文转向 被引量:10
9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2 位作者 郑雪梅 李达谋 金星星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1期26-31,共6页
作为气候变暖的突出表征,高温热浪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民众生活工作与健康构成严峻的挑战。文章系统地回顾与展望了21世纪以来国内高温热浪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人文"转向"特征。首先,梳理高温热浪的概念界定与测度、事实与趋... 作为气候变暖的突出表征,高温热浪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民众生活工作与健康构成严峻的挑战。文章系统地回顾与展望了21世纪以来国内高温热浪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人文"转向"特征。首先,梳理高温热浪的概念界定与测度、事实与趋势、影响、原因与机理等领域;其次,归纳了近年来国内高温热浪的人文"转向",包括在机理研究中纳入城镇化因素、人为适应成为主要应对策略、风险感知成为热点议题、人文学科交叉渗透等,并展望了主动性适应、脆弱性评估、社区与农户、脆弱性群体等未来研究热点。文章为后续研究以及有效应对高温热浪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脆弱性评估 人文因素 人文转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温热浪支付意愿人群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怡 刘冠秋 +2 位作者 齐熙 潘丹琳 祁新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本文以高温热浪突出的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了962份有效问卷,并对部分样本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内容涵盖社会经济、高温热浪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Spike修正模型... 本文以高温热浪突出的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了962份有效问卷,并对部分样本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内容涵盖社会经济、高温热浪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Spike修正模型,探究本地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在支付意愿上存在的人群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高温热浪支付意愿总体较高,且前者高于后者;2)本地居民E(WTP)_(非负)为68.78元/月,而流动人口E(WTP)_(非负)为46.78元/月,存在明显差异(WTP指支付意愿);3)导致高温热浪支付意愿相对较低的因素包括居民类型、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在福州时间和经济实力。本地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高温热浪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将为福州及同类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人群分异 福州市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问题及其优化调控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1
作者 程煜 林玥希 +3 位作者 邹秀琦 张廷玉 林羽珊 祁新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10,共5页
以广州市边缘区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问题,包括过度依赖外资、生态环境隐患、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违章建筑、房地产开发失衡与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传统文化衰落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调控措施:促进产业结构改造与升... 以广州市边缘区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问题,包括过度依赖外资、生态环境隐患、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违章建筑、房地产开发失衡与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传统文化衰落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调控措施:促进产业结构改造与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加强房地产开发的政府引导,推进边缘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边缘区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区 人居环境“综合症” 优化调控 广州市
下载PDF
1991~2000年台湾人口迁移分析
12
作者 刘书成 吴荣倩 +1 位作者 陈焜 王彬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7-52,共6页
人口迁移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口现象,与人口的自然增长一起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与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台湾地区1991-2000年的人口迁移数据,采用地理手段从台湾省内人口迁移、省际迁移和国际... 人口迁移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口现象,与人口的自然增长一起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与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台湾地区1991-2000年的人口迁移数据,采用地理手段从台湾省内人口迁移、省际迁移和国际迁移三个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台湾人口迁移概况,并结合台湾经济、政策、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探讨导致该迁移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内迁移 省际迁移 跨境迁移 台湾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风险评价模型的海岸带滩涂湿地风险评价——以闽三角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晔倩 李杨帆 +2 位作者 祁新华 陈文惠 林金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214-4225,共12页
海岸带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正发生深刻变化,生态风险凸显。利用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 ... 海岸带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正发生深刻变化,生态风险凸显。利用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融合行政区划图与地形图,并引入一个评价多元海洋、海岸带利用对栖息地造成风险的模型,即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 VEST)模型中的栖息地风险评价(Habitat Risk Assessment,HRA),模型评价闽三角海岸带滩涂湿地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闽三角海岸带滩涂湿地风险以低风险为主;(2)泉州地区的风险面积最大(约4389.91 hm^2),漳州地区最小(约4630.73 hm^2);(3)修正面积影响的情况下,其他建设用地造成的暴露和影响较大,耕地造成的暴露和影响最小。不同区域滩涂湿地风险程度的可视化表达,可以揭示滩涂湿地高风险地区以及高风险的产生原因,便于管理者对滩涂湿地采取精准的保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栖息地风险评价 海岸带滩涂湿地 闽三角
下载PDF
福州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调查
14
作者 陈焜 李佳佳 +1 位作者 孙竞航 祁新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第6期66-71,78,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高温热浪的频率和强度都不断增加,并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国内多个城市开始尝试推广公共纳凉点建设来缓解这一问题。基于248份问卷,以福州市公共纳凉点为研究对象,调查市民对公...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高温热浪的频率和强度都不断增加,并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国内多个城市开始尝试推广公共纳凉点建设来缓解这一问题。基于248份问卷,以福州市公共纳凉点为研究对象,调查市民对公共纳凉点利用的满意度。最终得出,居民对其总体满意度得分为2.90,属于“不满意”水平,各因素满意度在2.62~2.83波动,处于“不满意”水平。同时采用因子分析,得出公共纳凉点总体满意度与硬件设施、基本情况、管理服务3个因子有关。3者累计方差达到73.982%。表明福州市城市公共纳凉点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在数量上仍不能满足需求。由此对福州市未来城市公共纳凉点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纳凉点 满意度 高温热浪 福州市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对杉木幼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凯悦 马亚培 +6 位作者 李宇轩 谢欢 闫代红 陈岳民 马红亮 高人 尹云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2-1199,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Hedley连续浸提法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处理(CK:0 t/hm^(2);B_(12):12 t/hm^(2);B_(36):36 t/hm^(2))对杉木幼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试验180 d后B_(12)和B_(36)处理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Hedley连续浸提法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处理(CK:0 t/hm^(2);B_(12):12 t/hm^(2);B_(36):36 t/hm^(2))对杉木幼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试验180 d后B_(12)和B_(36)处理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8.7%~26.0%和24.0%~101.7%,有效磷在全磷中的比例显著提高;土壤磷组分中,残余态磷在全磷及无机磷组分中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48.5%~51.1%和58.7%~68.3%。B_(36)处理下,土壤各无机磷组分均显著增加,其中易分解态磷和中等易分解态磷在无机磷中的比例显著提高,而稳定态磷和残余态磷的比例显著降低。中等易分解态磷占总有机磷的比例最高,达69.3%~70.2%,生物质炭施用对各有机磷组分在总有机磷中的比例影响均不显著,仅在B_(36)处理下,土壤有机磷中易分解态磷和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显著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碳与各无机磷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磷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人工林 磷组分 杉木
下载PDF
2000年~2010年间台湾人口结构及空间特征分析
16
作者 梁东玲 王彬 +1 位作者 蒋蕾蕾 陈焜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0-97,共8页
人口问题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是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以2000年~2010年间台湾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探讨台湾人口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等各方面的演变与特征,致力于了解台湾2000年~2010... 人口问题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是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以2000年~2010年间台湾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探讨台湾人口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等各方面的演变与特征,致力于了解台湾2000年~2010年整体的人口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台湾人口结构存在老龄化严重、婚姻结构趋于不稳定、家庭规模趋少趋小、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及产业机构优化等特征,人口空间分布上趋于集中、分布重心略有转移,而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差异等是影响台湾人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空间特征 原因分析 台湾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