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202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流行病学特征
1
作者 林志强 吴瑞红 +3 位作者 蔡志坤 林光灿 周勇 萧剑雄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 分析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流行特征,评价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2022年的AEFI病例信息,检索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同时段45... 目的 分析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流行特征,评价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2022年的AEFI病例信息,检索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同时段45个品种的疫苗接种数据。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22 AEFI分布特征和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22年共报告AEFI 2 851例,总发生率为7.92/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分别占比为91.2%和4.5%,发生率分别为7.22/10万剂和0.36/10万剂;异常反应病例以过敏反应为主,占92.2%(118例),主要为过敏性皮疹(86例,发生率为0.29/10万剂)。结论 福建省2022年AEFI总发生率极低,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疫苗接种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分析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20—2021年入境人员14天以上首次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原因及传染性研究
2
作者 吴生根 赖招霞 +2 位作者 叶雯婧 陈武 欧剑鸣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 分析福建省入境人员14 d以上首次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占比、主要特征、原因及传播风险,为入境人员隔离管理措施及防控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3月13日至2021年12月31日福建省入境人员中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按入境-首次检... 目的 分析福建省入境人员14 d以上首次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占比、主要特征、原因及传播风险,为入境人员隔离管理措施及防控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3月13日至2021年12月31日福建省入境人员中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按入境-首次检出阳性时间,比较14 d内检出和14 d以上检出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临床特征,分析14 d以上首次检出阳性的原因及传播风险。结果 福建口岸2020年3月13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入境人员的新冠感染率为2.63‰(1 141/43 3600);感染者中14 d以上检出者占9.1%(104/1 141),其中103例首次检测阳性时Ct值(阈值循环数)均≥28,考虑复阳可能性大;1例Ct值为21,经综合调查分析为集中隔离点感染。结论 入境14 d以上后首次检出阳性的原因要根据Ct值检测和境外感染史等综合判定,若Ct值≥28特别是≥35,则复阳可能性大,反之则要考虑集中隔离点感染等其他因素;福建省入境人员14 d以上首次检出新冠阳性主要原因是复阳,传染性弱,未造成续发感染;仅1例为集中隔离点感染,提示除复阳因素外,例如集中隔离点感染、采样检测等环节不当导致漏检等因素虽然罕见,但不能忽视其疫情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传染性 入境人员 疫情传播
原文传递
2019-2021年福建省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丹 林陈鑫 +1 位作者 蔡武卫 谢汉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0,244,共4页
为了解福建省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于2019—2021年在福建省沿海的闽东、闽中、闽南等3个渔场分别随机选取2个沿海城市为调查点,选择港口、码头、海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随机采购不同种类的海鱼样品。海鱼解剖后,取腹腔内容物,... 为了解福建省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于2019—2021年在福建省沿海的闽东、闽中、闽南等3个渔场分别随机选取2个沿海城市为调查点,选择港口、码头、海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随机采购不同种类的海鱼样品。海鱼解剖后,取腹腔内容物,于体视显微镜下挑取幼虫并鉴定,计算不同鱼种和不同渔场的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共采集海鱼32种515尾,其中20种183尾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鱼种感染率为62.5%(20/32),海鱼总感染率为35.5%(183/515)。其中感染率较高的鱼种有鳓鱼(5/5)、鮸鱼(5/5)、鳀鱼(5/5)、带鱼74.7%(65/87)、马鲛鱼66.7%(32/48)、斑鱾(4/6)、黄姑鱼(3/7)、白姑鱼36.4%(8/22)、包公鱼37.5%(9/24)、海鲫鱼34.7%(33/95)。不同鱼种的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70,P<0.05)。闽东、闽中、闽南3个渔场的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分别为43.1%(72/167)、28.3%(66/233)、39.1%(45/115)(χ2=10.12,P<0.05)。共检获异尖线虫幼虫2767条,平均感染度为15.1条/尾,其中感染度较高的有鳀鱼137.0条/尾,带鱼23.7条/尾,鳓鱼9.2条/尾、马鲛鱼7.4条/尾。三文鱼、鲭鱼等12种64尾未检出异尖线虫感染。提示福建省沿海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海洋鱼类 异尖线虫 幼虫 感染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18—2021年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伟伟 洪锦春 +1 位作者 叶海梅 钟凌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13,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副溶血性弧菌(VP)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抗血清凝集、实时荧光PCR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8—2021年福建省分离的96株VP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tlh、tdh、trh)和耐药性检测。结果96... 目的了解福建省副溶血性弧菌(VP)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抗血清凝集、实时荧光PCR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8—2021年福建省分离的96株VP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tlh、tdh、trh)和耐药性检测。结果96株中的病例株90株分为13种血清型,O10∶K4(37.8%)和O3∶K6(34.4%)是优势血清型;新冠疫情暴发前后VP血清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χ2=49.57,P=0.000);暴发前O3∶K6血清型占比最高,达53.1%(17/32),暴发后O10∶K4血清型占比最高,达58.6%(34/58);90株中93.3%(84株)携带tdh基因;5.6%(5株)携带trh基因,其血清型是O1∶KUT、O4∶K68和O11∶K5;1.1%(1株)O1∶K56均不携带tdh和trh基因;6株暴发事件食品和环境分离株的血清型与病例株均不同,1株O10∶KUT携带tdh;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分别为97.9%、66.7%和45.8%;多重耐药株占9.4%(9/96)。结论福建省2018—2021年分离的VP共96株,O10∶K4(37.8%)和O3∶K6(34.4%)是优势血清型;2020年首次出现O10∶K4血清型,并与O3∶K6成为腹泻病例的优势血清型;同一起暴发事件中出现多种血清型且致病基因不同的菌株,提示暴发事件中食品污染源头溯源较为复杂,需要采取多种分型方法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福建省72例肺吸虫病回顾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丹 林陈鑫 +1 位作者 蔡武卫 谢汉国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肺吸虫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为肺吸虫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整理2001—2020年福建省72例肺吸虫病患者病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72例肺吸虫病确诊病例占26.4%... 目的了解福建省肺吸虫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为肺吸虫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整理2001—2020年福建省72例肺吸虫病患者病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72例肺吸虫病确诊病例占26.4%(19例)、临床诊断病例占73.6%(53例);福州市病例占30.6%(22例);男性占73.6%(53例)、女性占26.4%(19例);30~39岁占27.8%(20例);学生占36.1%(26例)、工人占33.3%(24例);皮试阳性率34.7%(25例),ELISA IgG阳性率65.3%(47例);81.9%(59例)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史、11.1%(8例)有饮用生溪水史;临床分型肺外型占44.4%(32例);症状以咳嗽咳(血)痰、发热、胸闷胸痛、腹痛腹泻、皮下包块或结节游走为主;79.2%(5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68.1%(47例)白细胞增高,80.6%(58例)胸部CT显示异常表现;初诊肺吸虫病确诊占18.1%(13例)、疑似肺吸虫病占47.2%(34例)、误诊者占34.7%(25例);患者吡喹酮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有效率100.0%,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福建省肺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见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且病因未明的患者,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防止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吸虫病 误诊误治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20—2022年4271例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流行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泽伦 叶雯婧 +4 位作者 吴生根 陈武 谢忠杭 蔡少健 欧剑鸣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5-8,22,共5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经验。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福建省2020年3月19日至2022年12月7日境外输入新冠感染者个案信息,分析流行特征。结果福建省报告输入新冠感染者4271例,其中确诊病例占71.... 目的分析福建省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经验。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福建省2020年3月19日至2022年12月7日境外输入新冠感染者个案信息,分析流行特征。结果福建省报告输入新冠感染者4271例,其中确诊病例占71.7%(3062例)、无症状感染者占28.3%(1209例);男女比为1.9∶1.0,18~44岁组占57.1%(2437例);职业分布居前3位为工人25.5%(1087例)、家务/待业(23.3%,997例)、商业/公共卫生服务(21.8%,932例);报告地市中,厦门市(74.3%,3174例)与福州市(21.0%,897例)是报告感染者主要口岸;新增感染数呈波动上升,高峰为2022年11月;感染者通过入境检疫发现的占56.2%(2400例)、集中隔离发现占42.4%(1811例),2022年2月后入境检疫发现者占60.6%(1821例)。入境-首次核酸阳性采样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d(0~3d),51.8%感染者(2211例)入境当日采样即核酸阳性,90.9%感染者(3882例)7d内即被检出,3.8%感染者(163例)≥15d核酸检测阳性;省内首次报告输入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后,入境7d内核酸阳性占95.1%(3008/3162)高于时间节点前(78.8%,874/1109,χ2=263.77,P<0.01)。结论优化调整隔离防控政策符合毒株变异规律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需加强隔离点管控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境外输入 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 流行特征 传染病防控
原文传递
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及处置效果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武 黄峥强 +4 位作者 吴生根 蔡少键 洪荣涛 欧剑鸣 郑奎城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特征、评价处置效果,为防控工作及事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福建省2010-2017年突发事件特征,用8个指标、以TOPSIS法和RSR法综合评价8个年度的处置效果。结果 8年监测报... 目的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特征、评价处置效果,为防控工作及事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福建省2010-2017年突发事件特征,用8个指标、以TOPSIS法和RSR法综合评价8个年度的处置效果。结果 8年监测报告事件937起,波及1 505 747人,罹患21 592例,死亡91例,罹患率14.34‰;报告事件较多者为福州、漳州和厦门,最少为2011年、最多为2017年;5月、12月为年度高峰(30.2%);传染病类占89.2%,未达级事件占64.3%,教育场所占63.7%;监测时效P50为137.8 h、报告时效P50为1.7 h、控制时效P50为7 d、结案时效P50为1.2周,完整率为92.9%、准确率为60.6%、个案关联率为76.2%;综合评估处置效果2010和2013年为"好"。结论福建省突发事件报告数8年来呈增加趋势,以传染病类、未达级事件及教育场所为主,完整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 TOPSIS法 RSR法
原文传递
福建省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调查与发展规划 被引量:6
8
作者 林立旺 李玉伟 +2 位作者 翁育伟 王灵岚 陈斌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病媒生物监测及控制开展情况,促进该省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水平的提高。方法对福建省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规划。结果目前福建省整体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存在多方面缺陷,需进行规划和... 目的了解福建省病媒生物监测及控制开展情况,促进该省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水平的提高。方法对福建省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规划。结果目前福建省整体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存在多方面缺陷,需进行规划和改革。结论通过摸底调查,总结问题并制定发展规划,这对促进全省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推动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传染病 疾病控制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1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彩粼 欧剑鸣 +2 位作者 蔡少健 陈武 吴生根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掌握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建省2014—2018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1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报告825起,其中达级事件309起(37.5%),1起重大(Ⅱ级)... 目的掌握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建省2014—2018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1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报告825起,其中达级事件309起(37.5%),1起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安哥拉输入黄热病所致;传染病类事件771起(93.5%),其中达级283起(91.6%);825起事件时间分布有两个高峰,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亚峰出现在3~5月;事件的好发场所为学校,其中以小学和幼托机构高发。结论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因是传染病,高峰在冬春季,好发场所为学校,传染病输入疫情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应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04-201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特征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代华 韩腾伟 +4 位作者 肖方震 王加熊 刘菁 刘维俊 邓艳琴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30,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4-2018年报告的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报告布病15例,年均发病率0.006/10万。2011-2018年病例大幅上升... 目的分析福建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4-2018年报告的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报告布病15例,年均发病率0.006/10万。2011-2018年病例大幅上升,报告496例,年均发病率0.163/10万,其中2015年病例达高峰,报告104例,年发病率0.2733/10万;南平市和漳州市年均发病率较高;每年各月均有病例,4~8月为发病高峰;农民病例最多(52.1%);发病年龄主要在30~60岁组(78.7%);男女性别比为2.6∶1。病羊、病猪是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或其产物而感染,或食用污染羊奶通过消化道感染。结论福建省县(市、区)有报告布病者占85.2%(75/88),疫情呈上升趋势,闽西北及闽东南局部地区疫情较严重。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进行高危人群职业活动干预和健康教育,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消灭传染源,是当前布病防控的重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疫情分析 防控对策
原文传递
福建省74株霍乱弧菌PFGE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海滨 杨劲松 +3 位作者 陈爱平 林杰 罗朝晨 陈建辉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福建省霍乱监测点采集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福建省2008年采集到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74株,用PFGE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按照100...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福建省霍乱监测点采集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福建省2008年采集到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74株,用PFGE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按照100%的相似度,可将21株小川型菌株分为20个PFGE型、44株稻叶型菌株分为39个PFGE型;按照90%的相似度,稻叶型菌株出现2个优势PFGE型别簇。结论福建省霍乱弧菌PFGE型别存在多态性。加强对外环境霍乱菌株的监测,可为霍乱防控提供有用的本底资料和早期预警;PFGE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是发现霍乱菌株污染传播链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福建省印支革蜱亚属Subgenus Indocentor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淑姮 肖方震 +1 位作者 刘菁 邓艳琴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6,76,共4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印支革蜱亚属Indocentor的种类。方法在Olympus SZX9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标本,用Olympus DP71显微相机为标本摄像。结果经重新鉴定,福建省现存的印支革蜱亚属标本有台湾革蜱Dermacentor taiwanensis及丽板革蜱D.bellu... 目的明确福建省印支革蜱亚属Indocentor的种类。方法在Olympus SZX9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标本,用Olympus DP71显微相机为标本摄像。结果经重新鉴定,福建省现存的印支革蜱亚属标本有台湾革蜱Dermacentor taiwanensis及丽板革蜱D.bellulus。结论文献中报道的福建省金泽革蜱D.auratus是台湾革蜱的误定,福建省印支革蜱亚属种类应订正为台湾革蜱与丽板革蜱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革蜱亚属 台湾革蜱 丽板革蜱 福建
原文传递
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装备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雯婧 陈武 +4 位作者 张冬娟 陈宝贵 熊太茂 章灿明 洪荣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装备现况,为建设卫生应急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自评,调查省、市、县三级的4类卫生应急装备的配置现状。结果福建省医疗救援类、传染病类、中毒类及核辐射类应急装备平... 目的调查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装备现况,为建设卫生应急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自评,调查省、市、县三级的4类卫生应急装备的配置现状。结果福建省医疗救援类、传染病类、中毒类及核辐射类应急装备平均达标率分别为53.1%、22.0%、11.2%和14.0%;省级医疗救援类、传染病类和中毒类的应急队伍装备平均达标率均高于市和县(区)级,而核辐射类以市级达标率最高;综合4类装备,漳州市本级(49.2%)和泉州地区的县(区)级(17.3%)的装备平均达标率最高。结论福建省卫生队伍应急装备仍较薄弱,且各级、各类和地区间装备不平衡,应重视应急装备建设,加强基层和薄弱地区的配备,构建完整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应急装备 卫生应急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原文传递
福建省本地稻谷及糙米常见真菌毒素污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文倩 林坚 杨艳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本地稻谷及糙米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方法用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福建省内2018—2019年150份未脱壳稻谷和119份糙米中16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含量。结果稻谷150份和糙米... 目的了解福建省本地稻谷及糙米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方法用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福建省内2018—2019年150份未脱壳稻谷和119份糙米中16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含量。结果稻谷150份和糙米119份各有1份样品黄曲霉毒素B_(1)超过GB 2761-2017限量指标,超标率分别为0.7%和0.8%;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_(2)(AFTB_(2))、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N)、伏马毒素B_(1)(FB_(1))和B_(2)(FB_(2))有检出,但含量低;糙米储存4个月前后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伏马毒素B_(1)(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检出率比较可见,储存4个月后糙米玉米赤霉烯酮(ZEN)检出率与检测值高于储存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伏马毒素B_(1)(FB_(1))的检测值高于储存前的检测值。结论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福建省本地稻谷及糙米最重要的污染物;糙米的储存、加工周期长,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受储存条件影响大,应加强糙米等杂粮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糙米 真菌毒素 污染监测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10—2021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早期发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生根 林嘉威 +3 位作者 蔡少健 欧剑鸣 郭志南 陈武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早期发现能力及影响因素,提升输入性病例的早期发现能力。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福建省2010—2021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卡,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计算入境发现率、首诊发现率与病毒血症期... 目的分析福建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早期发现能力及影响因素,提升输入性病例的早期发现能力。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福建省2010—2021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卡,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计算入境发现率、首诊发现率与病毒血症期发现率,以反映早期发现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2010—2021年共报告1148例输入性病例,其中有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者993例,入境前已发病522例,海关发现134例,海关入境发现率25.7%(134/522);首诊发现率平均51.6%(440/853),且12年来有升高趋势;其中省市级医院(75.3%)、县级医院(60.6%)、乡镇级医院(17.1%)、村级及个体医疗机构(2.2%),首诊发现率随医院级别的降低而降低(趋势χ^(2)=307.206,P<0.05);病毒血症期发现率44.3%(440/993)。结论福建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早期发现能力有待提升。提高登革热病例的早期发现能力,不仅要提升入境口岸发现能力,也要提升首诊医疗机构的发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早期发现能力 入境发现率 首诊发现率 病毒血症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福建省实验动物发展格局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翁顺太 陈建辉 +3 位作者 徐海滨 林杰 史向东 罗朝晨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7-69,共3页
近年来,福建省实验动物科技工作在省科技行政部门直接领导下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前沿高精技术研究水平、人源化动物模型自主研发能力及"3R"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精准谋划我省实验动物工作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格局,是适应新... 近年来,福建省实验动物科技工作在省科技行政部门直接领导下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前沿高精技术研究水平、人源化动物模型自主研发能力及"3R"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精准谋划我省实验动物工作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形势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从拟定学科发展规划、开发地方动物品种、加强人源化动物模型研究及扶持替代方法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力求我省实验动物工作能有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精准谋划 发展格局 工作创新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不同种类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浸出率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秋艳 傅武胜 张文婷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7,14,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茶叶中的稀土浸出率。方法采用直接定量法系统考察茶叶在不同浸提条件下稀土元素的浸出率。结果普洱茶(粉末状)、大红袍(卷曲形)、铁观音(卷曲形)3种茶叶中稀土氧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溶入茶汤中,总浸出率11.0%~20.8%;茶样前... 目的了解不同茶叶中的稀土浸出率。方法采用直接定量法系统考察茶叶在不同浸提条件下稀土元素的浸出率。结果普洱茶(粉末状)、大红袍(卷曲形)、铁观音(卷曲形)3种茶叶中稀土氧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溶入茶汤中,总浸出率11.0%~20.8%;茶样前3泡的浸出率占总浸出率的50%以上;随浸提时间延长、温度升高,稀土氧化物浸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最大浸出率低于12.0%。结论稀土氧化物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稀土氧化物 浸出率
原文传递
福建省新报告HIV/AIDS中HIV-1原发耐药状况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苹苹 刘峰 +1 位作者 王征桦 吴守丽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福建省HIV-1原发耐药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2015—2016年新报告且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个案信息903例,采用in-house基因型耐药检测法分析耐药突变位点。用logistic回归... 目的研究福建省HIV-1原发耐药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2015—2016年新报告且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个案信息903例,采用in-house基因型耐药检测法分析耐药突变位点。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IV原发耐药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 903例研究对象以男性为主(85.7%);20~39岁组居多(56.9%);以性接触传播为主(97.1%);HIV-1感染者中40例被检出耐药突变,原发耐药率为4.4%。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突变位点共11个,常见是V179D/E/F/T、E138G/A和G190A/E/D;针对核苷类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突变位点共8个,常见是T215D/A/P/S、A62V和M184V/R/L/W;针对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突变位点共12个,常见是L33F、Q58E和M46I。结论福建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HIV-1原发耐药率尚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应继续保持对HIV耐药株传播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原发耐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新报告感染者
原文传递
福建特色食品线面和面线中常见真菌毒素膳食暴露评估研究
19
作者 邱文倩 林坚 +1 位作者 李鑫 杨艳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7,11,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特色食品线面和面线中常见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膳食暴露水平,为制定其地方标准真菌毒素的限量指标提供依据。方法用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19年福建省内50份线面和面线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16... 目的了解福建特色食品线面和面线中常见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膳食暴露水平,为制定其地方标准真菌毒素的限量指标提供依据。方法用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19年福建省内50份线面和面线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16种常见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结合小麦粉及制品膳食消费量,重点对福建省居民膳食暴露DON进行点评估。结果DON是线面和面线中最重要的真菌毒素污染指标,50份样品全部检出DON,含量为21.0~1708μg/kg;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检出率为10.0%(5/50),含量为68.7~240μg/kg;玉米赤霉烯酮(ZEN)检出率为2.0%(1/50),含量为5.06μg/kg;其它均未检出;按GB 2761—2017规定DON超标率为10.0%(5/50);在福建省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下,仍有5.0%的成人和10%的儿童摄入DON的量超过每日耐受摄入量(TDI);随着食物消费量的增加风险加大。在毒素污染水平P95下,按福建省平均摄入量评估,成人和儿童暴露量分别达到TDI的1.3倍和2.3倍。结论对福建省较高线面和面线消费量的人群,尤其儿童,长期摄入对健康将造成较高风险,须制定特殊膳食的DON及其衍生物限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面 面线 真菌毒素 毒素污染 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福建省第三次儿童蛲虫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贤良 谢汉国 +2 位作者 江典伟 陈云虹 陈宝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7-610,共4页
按全国第三次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要求,福建省于2015-2017年,以生态区为基础,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将全省的县(市)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方位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每个片区抽取1~2所幼儿园,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6... 按全国第三次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要求,福建省于2015-2017年,以生态区为基础,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将全省的县(市)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方位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每个片区抽取1~2所幼儿园,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15个县(市)区3 472名儿童,检出蛲虫感染205例,感染率为5.90%,较第一、第二次寄调分别下降87.38%、 73.21%。男童蛲虫感染率为7.24%(128/1 769),高于女童的4.52%(77/1 703)(P <0.05),且随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以6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7.39%(95/1 285),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济条件发达县的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27%(86/2 016),低于中等水平县的7.22%(52/720)和不发达县的9.10%(67/736)(P <0.05)。浙、闽山地丘陵生态区的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48%(58/1 294),低于滇、桂、粤中部、闽南山地丘陵生态区的6.75%(147/2 178)(P <0.05)。公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40%(59/1 340),低于私立幼儿园的6.85%(146/2 132)(P <0.05)。蛲虫感染率以漳州市最高,为15.59%(63/404),厦门市最低,为2.51%(10/398)。提示福建省儿童蛲虫感染率较第二次调查有显著下降,仍需加强监测与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 儿童 感染率 福建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