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 |
陈舒劼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2 |
2
|
|
2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述评 |
南帆
刘小新
王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3
|
论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总体特征 |
刘小新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4
|
文学自律的五个面向 |
王伟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5
|
《世界华文文学解读》序 |
刘登翰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6 |
1
|
|
6
|
也谈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失语”命题 |
刘小新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7
|
现代性与台湾日据时期通俗文学论述 |
陈美霞
|
《华文文学》
|
2009 |
2
|
|
8
|
文学性:未竟的阐释 |
王伟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9
|
多元·互动·整体——“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刘桂茹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6 |
0 |
|
10
|
在抵抗与畅销之间:亚文化视角下的“戏仿”研究 |
刘桂茹
|
《学术评论》
|
2012 |
0 |
|
11
|
跨越时代,游历问题 |
南帆
周红兵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2
|
深度激情的生命诉求——旅美作家陈谦小说论 |
刘桂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13
|
当忧伤成为时尚——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解读 |
刘桂茹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1 |
3
|
|
14
|
试析博客文化现象 |
刘桂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5
|
“戏仿”与后现代美学 |
刘桂茹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6
|
“戏仿”与形式的意识形态 |
刘桂茹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2 |
2
|
|
17
|
“暖男”:易碎的完美 |
王伟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15 |
1
|
|
18
|
言语的能量:以东西的小说为中心 |
陈舒劼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2 |
3
|
|
19
|
后殖民理论:持久的警示与严峻的挑战——读萨义德《东方学》 |
王伟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14 |
1
|
|
20
|
百转千回终是梦——新移民作家张翎小说的“离散”书写 |
刘桂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