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应当心明眼亮,走在黑暗之中--陈希我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洪雷 《文艺评论》 2017年第10期72-79,共8页
陈希我是孙绍振先生发现的。写作课上,陈希我把自己的小说《坟墓》当作业交了上去,孙先生读后极为震惊:怎么一个18岁的孩子,就有这么黑暗的心理?在一团“黑暗”中,孙先生发现了一块“天生就是当作家的料”。后来陈希我一直在写,... 陈希我是孙绍振先生发现的。写作课上,陈希我把自己的小说《坟墓》当作业交了上去,孙先生读后极为震惊:怎么一个18岁的孩子,就有这么黑暗的心理?在一团“黑暗”中,孙先生发现了一块“天生就是当作家的料”。后来陈希我一直在写,一如既往地执着于黑暗,沉溺于黑暗,将黑暗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陈希我说:“黑暗是我的生命之痛,但是就像牙疼,越是怕痛,就越是要拿舌头去顶伤口,在痛中得到确认,在痛中得到慰藉。文学就是与苦难调情,从而使苦难变得迷人,产生极端的欣悦,从而超越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当 《坟墓》 孙绍振 写作课 苦难 小说 震惊 文学
原文传递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由其长篇处女作《树下》说开去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洪雷 《中国文学批评》 2017年第1期26-34,共9页
《树下》是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相较于《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群山之巅》等作品,它更像是一位小说家成长中遗落的足迹:偶被提及,也是作为成长的注释或说明。多年后谈到这部长篇,迟子建也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太... 《树下》是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相较于《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群山之巅》等作品,它更像是一位小说家成长中遗落的足迹:偶被提及,也是作为成长的注释或说明。多年后谈到这部长篇,迟子建也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太在意实用性,忽略了美观;态度过于认真,显得有些拘谨。④而这也是“处女作”经常出现的问题,因为与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往往会触动作者的切肤之痛,洋溢的激情和倾诉的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树下》 迟子建 处女 宗教情怀 小说创作 《伪满洲国》 额尔古纳
原文传递
个人阅读史、文本考辨与小说技艺的创化生成--以莫言为例证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洪雷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以莫言的个人阅读史为参照,对其全部作品进行反复阅读、比对和辨识,使其小说的基本技艺与阅读经验形成互为理据的循环论证,随着论证的不断推进,莫言的个人阅读史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以往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 以莫言的个人阅读史为参照,对其全部作品进行反复阅读、比对和辨识,使其小说的基本技艺与阅读经验形成互为理据的循环论证,随着论证的不断推进,莫言的个人阅读史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以往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新的理解。将莫言放置在"阅读—创作"这一朴素的关系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到他在艺术上从借鉴、受影响到创化生成,不断发掘、培育原创能力,最终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探索进程。这样的研究,刷新了以往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常规认识和权威评价,使其艺术原创力得到真实呈现;在方法论层面,也为文学批评的审美判断提供了更为具体、更为准确的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个人阅读史 文本考辨 “基因文本”
原文传递
论莫言小说的动物修辞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洪雷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6期146-157,共12页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外对莫言都有激烈的批评。李建军是最激烈的批评者之一。本期笔谈中张志忠的文章就李建军对莫言作品的批评进行了概括并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反批评。张文认为李文中存在自相矛盾的破绽,而李文所提出的文化领...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外对莫言都有激烈的批评。李建军是最激烈的批评者之一。本期笔谈中张志忠的文章就李建军对莫言作品的批评进行了概括并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反批评。张文认为李文中存在自相矛盾的破绽,而李文所提出的文化领域中的"阴谋论"更缺乏充分正当的理据,因而是荒谬的,并且还表露了部分国人心理中依然存在着狭隘的"怨恨心态"。张文还从正面阐述了莫言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和农民英雄传奇的积极意义,并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以坦然和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展开建设性的对话交流。而郭宏雷的文章则抓住了莫言小说中独特但也容易造成读者意见分歧的另一个特色,即大量的动物修辞运用。作者认为莫言是当代写动物最多的小说家,而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莫言小说人性探究的深层背景。在莫言小说中,动物是常规性修辞载体,也是独特的话语符号和修辞认知的手段。在继承古典审美传统、接受外来影响的基础上,莫言不断探索创新,极大丰富了小说中动物的修辞功能。动物形象的大量涌现,动物感觉、动物意识、动物思维的全面渗透,使莫言小说在语言、结构和文体方面形成了极为特殊的修辞风貌和美学品质。本期笔谈希望引起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其他学者注意,并期待学者就相关问题发出自己的不同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争鸣 李建军 动物修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