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承传:菲华文学发展的动力 |
刘登翰
|
《华文文学》
|
2001 |
1
|
|
2
|
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批评实践——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中心的初步观察与思考 |
刘小新
朱立立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3
|
文学:构成和定位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4
|
革命文学、知识分子与大众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5
|
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二十年 |
刘登翰
|
《华文文学》
|
2002 |
4
|
|
6
|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 |
南帆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1 |
1
|
|
7
|
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8
|
琦君论 |
张默芸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5
|
|
9
|
试谈《讲话》关于知识分子与大众关系的论述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0
|
歧义的读者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1
|
试论台湾地方创意文化园区的发展——以花莲创意文化园区为主要对象 |
黄育聪
|
《闽台文化研究》
|
2009 |
1
|
|
12
|
语言的内部与外部──《隐蔽的成规》引言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3
|
拆散七宝作秀台 |
陈舒劼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