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宇 柳丽娟 张启云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荧光探针技术对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HCV RNA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荧光探针技术对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HCV RNA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34例血清标本中128例可以分型,检出1a、1b、2a、3a、3b、6a型单基因型(分别为0.7%、45.5%、14.9%、6.7%、2.2%、17.9%)和1b+3b(5.2%)、1b+6a(2.2%)混合基因型共8种,其中以1b型(45.5%)为主,6a型(17.9%)次之。男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以1型为主要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7,P>0.05),基因6型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P<0.05)。基因1型、基因2型平均年龄均高于基因3型、6型、混合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因1型和基因2型之间,基因3型、基因6型和混合型之间年龄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基因型HCV RNA载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7,P>0.05)。结论福建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呈现多样性,1b型流行主导地位呈下降趋势,6a型流行地位处于上升趋势。HCV基因分型在患者性别上分布有所不同,各基因型的患者年龄之间有差别,但各基因型的HCV RNA载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HCV RNA 基因型
下载PDF
100例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城 柳丽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5年第5期212-212,214,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对改善重症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00例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前、术后的肝纤维化4项指标。结果经人工肝治疗后有98例重症肝炎患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尤以Ⅲ型前胶原、...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对改善重症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00例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前、术后的肝纤维化4项指标。结果经人工肝治疗后有98例重症肝炎患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尤以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的改善有显著性,Ⅳ型胶原无显著性改善,但有所好转。结论人工肝治疗对重症肝炎患者在肝纤维化方面能减缓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阻抑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重症肝炎 肝纤维化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肝纤维化指标 重症肝炎患者 人工肝治疗 治疗后 酶联免疫吸附法 纤维结缔组织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圣聪 柳丽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3期1656-1657,共2页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艾滋病患者血液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73例艾滋病患者血培养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273例患者血培养检测,共检出67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5%。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42...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艾滋病患者血液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73例艾滋病患者血培养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273例患者血培养检测,共检出67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5%。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42例、革兰阴性杆菌12例、其他真菌6例、葡萄球菌3例,其他4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占阳性标本的62.7%。结论福州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血液感染比例较高,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居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应积极进行血液、骨髓培养或其他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血培养
下载PDF
不同HBVM慢性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HBV-DNA检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素钦 林城 吴秋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有关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下HBsAg、HBV-DNA定量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HBV感染患者,将与HBV感染有关的肝脏疾病分为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有关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下HBsAg、HBV-DNA定量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HBV感染患者,将与HBV感染有关的肝脏疾病分为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3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HBsAg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HBVM检测。结果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当HBVM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M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时与HBsAg、抗-HBc阳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的进展,HBVM在发生着变化,HBsAg、HBV-DNA含量降低并不意味着肝炎疾病得到控制;相反,疾病有可能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肝硬化或肝癌发展,临床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HBVM HBV-DNA HBSAG
下载PDF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素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711-712,共2页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MCLIA)法检测HBeAg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该院就医的门诊及住院乙型肝炎患者405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MCLIA法检测HBeAg。结果 MCLIA法检验HBeAg的S/CO为<1.00、10.00~29.99、≥30.00这3组的标...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MCLIA)法检测HBeAg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该院就医的门诊及住院乙型肝炎患者405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MCLIA法检测HBeAg。结果 MCLIA法检验HBeAg的S/CO为<1.00、10.00~29.99、≥30.00这3组的标本,ELISA法与MCLIA法的符合率都在95%以上,HBeAg的S/CO为1.00~9.99这组标本,ELISA法与MCLIA法的符合率只有50%;在HBeAg的S/CO为1.00~9.99这组的标本,有93.3%的标本的HBVDNA<420copy/mL;回顾性分析30例大三阳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HBeAg、HBeAb以及HBV DNA的变化,治疗中出现HBeAb+时,三者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t分别为10.2、4.2、8.6,均P<0.01。结论用MCLIA法检测HBeAg,相比ELISA法,灵敏度更高;HBVDNA<420copy/mL并不代表病毒停止复制,用MCLIA法检测出低水平HBeAg提示病毒是在低水平复制;使用MCLIA法检测,在抗病毒治疗时能半定量、动态地观察HBeAg含量的变化,所以此项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方法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下载PDF
100例重症肝炎患者血氨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675-675,共1页
血氨监测是肝性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10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氨船测.探讨血氨浓度的变化与肝性脑病发生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重症肝炎患者 血氨浓度 检测 肝性脑病 因果关系 预后判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秀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9期899-899,共1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下载PDF
三酰甘油试剂携带污染对脂肪酶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55-155,共1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试剂携带污染对脂肪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独测定30例血清的脂肪酶含量;先测定三酰甘油项目后再测定脂肪酶含量。结果测定三酰甘油后再测定脂肪酶与单独测定脂肪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试剂携带污染对脂肪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独测定30例血清的脂肪酶含量;先测定三酰甘油项目后再测定脂肪酶含量。结果测定三酰甘油后再测定脂肪酶与单独测定脂肪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化分析仪分析顺序必须避免先测定三酰甘油后再测定脂肪酶,以消除试剂针携带造成的交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 脂肪酶 污染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下载PDF
试剂预处理和定标时间对生化分析仪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林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1期2757-2758,共2页
目的以质控相对于定值的偏差为依据,探讨试剂预处理和定标的时间对生化分析仪准确性的影响。方法试剂预处理或定标后,立即检测定值质控液,然后在第12小时再次检测,比较2个时间段的质控结果,并分别计算这2个时间段的质控均值相对于定值... 目的以质控相对于定值的偏差为依据,探讨试剂预处理和定标的时间对生化分析仪准确性的影响。方法试剂预处理或定标后,立即检测定值质控液,然后在第12小时再次检测,比较2个时间段的质控结果,并分别计算这2个时间段的质控均值相对于定值的偏差。结果立即检测的结果和第12小时再检测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预处理的试剂在预处理后立即检测,其质控均值和定值之间的偏差大于预处理后第12小时再检测的偏差。直接使用的试剂在上机后立即检测,其质控均值和定值之间的偏差小于上机后第12小时再检测的偏差。需定标的试剂在定标后立即检测,其质控均值和定值之间的偏差小于定标后第12小时再检测的偏差。结论需预处理试剂在预处理后稳定12h再使用,需定标试剂在定标后立即检测,直接使用的试剂在上机后立即检测,其质控结果与质控定值之间的偏差小,生化分析仪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分析仪 试剂 预处理 定标
下载PDF
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比较
10
作者 黄素钦 吴秋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6期3878-3878,共1页
关键词 肝炎/血液 纤维蛋白原/分析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