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萍 眭玉霞 +3 位作者 晋龙 罗敏 陈志忠 陈小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77岁,...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1.8岁,男女之比为5∶1。5例为体检时发现,1例以胸闷为主诉检查发现。CT提示均为前纵隔占位。镜检由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所分隔的散在或融合成团的上皮细胞结节,淋巴细胞间质中常见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结构,背景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囊腔;其中1例伴发B2型胸腺瘤,镜下可见丰富的上皮细胞中散在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19(+)、EMA(-),上皮细胞巢内可见散在CD3(+)的T淋巴细胞,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主要由CD20(+)的B细胞构成淋巴滤泡结构,囊腔被覆上皮CK19和EMA均(+),CD3和CD5(+)的T细胞位于滤泡间区,而CD99(+)的不成熟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间质中,上皮细胞团中少见。术后随访,1例不明原因死亡,其余存活,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B2型胸腺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Dieulafoy病伴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少燕 晋龙 +1 位作者 王丽萍 陈小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9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及伴有癌变时的临床病理特征、弹力纤维染色、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Dieulafoy病以及其中的7例Dieulafoy病伴癌变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Dieulafoy病患者的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55.2...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及伴有癌变时的临床病理特征、弹力纤维染色、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Dieulafoy病以及其中的7例Dieulafoy病伴癌变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Dieulafoy病患者的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55.2岁,18例为男性,1例女性。7例伴癌变的患者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61.4岁,全为男性。溃疡最大径0.6~3cm,7例伴癌变者溃疡最大径1.1~6 cm。镜下:黏膜下层可见增生扭曲,粗大畸形的厚壁血管,血管壁厚薄不均,其中7例伴发中-低分化胃管状腺癌,镜下于畸形脉管表面或周边见癌变的腺体呈浸润性生长。结论 Dieulafoy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罕见原因之一,急诊内镜是主要的诊疗手段,但当伴发癌变时,Dieulafoy病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明显,临床医生或因此采取保守治疗而将癌变漏诊。当临床诊断Dieulafoy病而行急诊内镜治疗时,必须警惕Dieulafoy病伴癌变的可能性,需仔细观察,在止血治疗后,后续胃镜检查必不可少,以免错过这种共存疾病。一旦诊断伴癌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弹力纤维染色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