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非乳头Lich-Gregoir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梗阻型巨输尿管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珊 何玉锋 +3 位作者 陈江龙 汤坤彬 徐新茹 徐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非乳头Lich-Gregoir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primary obstructive megaureter,PO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12月12例POM的临床资料。年龄8~60(34.2±24.9)月。梗阻型9例,梗...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非乳头Lich-Gregoir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primary obstructive megaureter,PO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12月12例POM的临床资料。年龄8~60(34.2±24.9)月。梗阻型9例,梗阻伴反流型3例。使用da Vinci Xi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斜行逼尿肌隧道联合输尿管非乳头植入方式行改良Lich-Gregoir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各项参数变化。结果手术时间140~170(152.8±10.5)min,手术出血量<5 ml,术后住院时间3~4 d。随访时间12~18(13.7±2.2)月。术后12个月复查,输尿管最大直径、最大肾盏直径、肾盂前后径较术前明显缩小[(18.0±3.2)mm vs.(5.8±1.1)mm,(14.0±3.6)mm vs.(3.5±2.9)mm,(32.5±3.3)mm vs.(7.8±1.6)mm,均P=0.000],肾皮质厚度和分肾功能较术前增加[(3.6±1.7)mm vs.(5.8±1.9)mm,(33.1±2.2)%vs.(40.6±4.1)%,均P=0.000],利尿肾图梗阻曲线类型改善(P=0.000),均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非乳头Lich-Gregoir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利用非乳头植入和符合输尿管走行的斜行逼尿肌隧道双重抗反流机制,简化手术流程,安全有效,是机器人手术治疗小儿POM的可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 输尿管再植
下载PDF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术后肾脏形态及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珊 何少华 +3 位作者 郭国栋 许辉煌 蔡东汉 徐迪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 通过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UPJO)术后患儿的随访,了解患儿肾脏功能及形态的恢复情况,同时对随访应持续的时间,可能影响肾脏恢复的潜在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5年于我院行Anderson-Hynes术的病例42例,其中... 目的 通过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UPJO)术后患儿的随访,了解患儿肾脏功能及形态的恢复情况,同时对随访应持续的时间,可能影响肾脏恢复的潜在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5年于我院行Anderson-Hynes术的病例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左侧35例,右侧7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10岁,平均手术年龄38.5个月,随访时间3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分析术后患儿病理学检测结果、彩超及利尿肾图结果.结果 肾实质梗阻性损伤病理分级:术前DRF<35%患儿以Ⅱ级到Ⅲ级为主,Ⅰ级较少,DRF≥35%患儿中以Ⅰ级为主,Ⅱ级到Ⅲ级较少,术后1年Ⅰ级患儿DRF提高13.03%,Ⅱ级到Ⅲ级DRF提高7.97%.肾脏形态:肾皮质厚度、肾盂前后径(APD)、肾积水最深直径、肾脏最大纵截面面积等各项指标,术后6个月变化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第12个月还未达到稳定高峰,12~24个月之间有反复波动,予保守观察,未进行进一步处理,随后各项指标稳定提升,直至第36个月达到最高峰水平.肾脏功能:术后1年除了DRF有所提升外,GFR、半排时间、达峰时间、利尿肾图曲线变化较术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UPJO术后患儿的随访时间建议应持续3年以上.肾实质的梗阻性损伤病理分级与残留的DRF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肾脏恢复潜能指标.对于术后患儿恢复情况,除了APD、DRF外,还可以结合彩超及利尿肾图的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试验 肾盂 输尿管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