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U诊断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价值:与IVU、MRU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硕 林美福 +3 位作者 陈彩龙 周庆伟 陈国宝 王尔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泌尿系统先天异常方面的特点、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将其与IVU、MRU进行比较。方法搜集4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先天异常患者83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52例行IV...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泌尿系统先天异常方面的特点、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将其与IVU、MRU进行比较。方法搜集4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先天异常患者83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52例行IVU检查,40例行MSCTU检查,47例行MRU检查。IVU、MSCTU、MRU对泌尿系先天异常总的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48.21%,95.83%,72%,总的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57.14%,100%,90%。对伴轻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6.67%,100%,33.33%,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3.33%,100%,66.67%。对伴中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100%,75%,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50%,100%,93.75%。对伴重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2%,85.71%,90.90%,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0%,100%,100%。结论MSCTU对显示泌尿系先天异常的整体解剖形态和细微病理变化能力强,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U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用对比剂,可显示尿路扩张情况、梗阻部位、梗阻端形态,尤其对碘过敏或IVU不显影、中重度肾积水的病人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下载PDF
十二指肠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附13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硕 林美福 +4 位作者 陈彩龙 周庆伟 陈国宝 林羽 李君霞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06-107,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的MSCT表现。MSCT检查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CT,增强后图像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的MSCT表现。MSCT检查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CT,增强后图像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CT仿真内镜(CTVE)。结果本组中2例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1例行剖腹探查或病灶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腺癌9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腺癌是最多见的十二指肠肿瘤,常发生在降段乳头周围,主要CT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肿块伴肠腔不规则缩窄,病灶轻中度强化;间质瘤为形状不一的较大肿块,但少见肠梗阻征象,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腺瘤体积较小,多为乳头状或息肉状结节,虽为良性肿瘤但有恶变倾向。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重建
下载PDF
PET/CT对腮腺偶发性^(18)F-FDG高摄取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硕 林美福 +3 位作者 陈文新 陈国宝 李君霞 陈彩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PET/CT(应可直接使用)对腮腺偶发性^(18)F-FDG高摄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38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腮腺偶发性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灶患者PET/CT资料。结果:38例腮腺偶发性^(18)... 目的:探讨PET/CT(应可直接使用)对腮腺偶发性^(18)F-FDG高摄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38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腮腺偶发性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灶患者PET/CT资料。结果:38例腮腺偶发性^(18)F-FDG高摄取灶患者中,12例患者的病灶为恶性(均为腮腺外恶性病变转移、浸润)、13例患者为良性,其中多形性腺瘤8例、Warthin's瘤4例、炎性肉芽肿1例,另有13例病灶经1年随访复查为良性病变;良、恶性病变患者年龄、性别差异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外存在恶性病变患者腮腺^(18)F-FDG高摄取灶为恶性病变的危险性更高(x^2=13.74,P<0.05),腮腺良、恶性病灶的SUV值、增强后CT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腮腺偶发性^(18)F-FDG高摄取灶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高,而SUV值及CT所见不能有效鉴别腮腺良、恶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美福 陈文新 +3 位作者 周庆伟 何品玉 周硕 陈彩龙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PEC/CT多种示踪剂及诊断性CT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7例,周围型肺癌55例,明确诊断59例,诊断率95.16%。18F-FDG PET/CT检查见病灶有不同... 目的探讨PEC/CT多种示踪剂及诊断性CT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7例,周围型肺癌55例,明确诊断59例,诊断率95.16%。18F-FDG PET/CT检查见病灶有不同程度放射性异常浓聚,最大SUV1.0~22.3;11C-MET PET/CT检查的病灶均见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SUV0.5~4.9;CT增强扫描病灶边界清晰,明显强化,可见血管"集束征",HRCT检查见病灶有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阻断。结论18F-FDG PET/CT能较准确地对肺癌做出明确诊断,多种示踪剂及诊断性CT的联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肺癌尤其是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浸润性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国宝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6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诊断浸润性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并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诊断浸润性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钼靶X线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比较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钼靶X线检查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并计算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钼靶X线检查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93.33%,钼靶X线检查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90.83%,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70%、96.97%、97.50%,均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查(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浸润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还可对浸润性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进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 18F—FDG PET/CT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6
作者 陈文新 何品玉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各种特异性脑显像剂不断被推广应用,使放射性核素显像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监测疗效发展到观察特异性变化的阶段。简述了帕金森病、癫痫、痴呆、药物成瘾、精神疾病、脑功能活动等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原文传递
^(18)F-氟乙酸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硕 朱庆国 +5 位作者 叶烈夫 林美福 陈文新 陈国宝 李君霞 陈彩龙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40-343,360,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联合^(18)F-FAC PET/CT显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及RCC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46例可疑肾肿瘤而行^(18)F-FDG、^(18)F-FAC双核素P... 目的探讨^(18)F-FDG联合^(18)F-FAC PET/CT显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及RCC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46例可疑肾肿瘤而行^(18)F-FDG、^(18)F-FAC双核素PET/CT显像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测量所有病灶的^(18)F-FDG、^(18)F-FAC PET/CT显像SUVmax值及CT平扫图像CT值。分析RCC和AML CT值、SUVmax值差异及不同级别RCC SUVmax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AML病灶表现为^(18)F-FAC高摄取,^(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RCC病灶的SUVmax值为2.07±0.51,显著低于乏脂肪AML(4.25±0.60),P<0.05。低级别RCC检出率^(18)F-FAC显像为82.6%(19/23),显著高于^(18)F-FDG显像的8.7%(2/23),P<0.05。^(18)F-FDG PET/CT显像高级别RCC SUVmax值(3.21±0.79)明显高于低级别RCC(1.21±0.13),P<0.05。结论^(18)F-FAC可应用于AML与RCC的鉴别诊断。双核素PET/CT显像不仅可应用于肾肿瘤的鉴别诊断,还可用于肿瘤分级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AC ^18F—FDG 肾占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PET/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国宝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7X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PET/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PET/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中46例为恶性病变,14例为良性病... 目的:分析PET/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PET/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中46例为恶性病变,14例为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取PET/CT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较为清晰显示患者实际病变情况,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肺癌 PET/CT技术 准确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