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及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魏丞 滕文浩 +4 位作者 陈书 何皓 陈境鸿 廖凌虹 臧卫东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及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cT1~4a N0~2M0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措施的不同,分为营养及加速康复组(62例)和传统治疗组(48例)。营养及加速康复组...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及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cT1~4a N0~2M0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措施的不同,分为营养及加速康复组(62例)和传统治疗组(48例)。营养及加速康复组术前进行营养状况筛查及营养治疗,再进行腹腔镜根治手术,术中予麻醉期间保暖,切口镇痛泵置入,不留置引流管或早期拔除引流管;术后不置或早期拔除胃肠减压管,鼓励早期协助下床活动及流质饮食,并争取5天停静脉补液。传统治疗组则给予一般围手术期处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营养及加速康复组优化措施均可以顺利进行,术后平均排气时间、输液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2±0.8)天、(5.8±1.2)天和(7.8±1.5)天,均较传统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营养及加速康复组的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5天内的疼痛评分也更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的应用可加速结直肠癌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术后康复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模型对进展期胃窦癌术前低蛋白高危患者的识别
2
作者 林惠美 孙雪琴 +3 位作者 颜优贞 柯清仙 曾奕 刘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胃窦癌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胃窦癌患者共497例,按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35 g/L,194例)与正常白蛋白组(≥35 g... 目的:探讨胃窦癌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胃窦癌患者共497例,按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35 g/L,194例)与正常白蛋白组(≥35 g/L,303例),分析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影响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的单因素研究发现,在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TNM分期上,低白蛋白组与正常白蛋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研究发现,年龄、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低白蛋白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5.7%、78.7%,正常白蛋白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6.0%、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窦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TNM分期、术前白蛋白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于胃窦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TNM分期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胃窦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提示,对该类患者应加强识别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低白蛋白血症 列线图 预后
下载PDF
“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手术及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魏丞 肖军 +2 位作者 滕文浩 廖凌虹 臧卫东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pT1-4aNXM0远端GC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回顾性病例采用SPASS 1∶2进行随机匹配,其中"单孔+1"组30例,传统5孔腔镜组(CLS)60例。... 目的探讨"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pT1-4aNXM0远端GC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回顾性病例采用SPASS 1∶2进行随机匹配,其中"单孔+1"组30例,传统5孔腔镜组(CLS)60例。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前3天疼痛评分、住院天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清扫枚数及疼痛评分)。结果"单孔+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地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0.05)。"单孔+1"组的术后出院时间小于CLS组(P <0.05)。术后第2日复查,发现"单孔+1"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CLS组(P <0.05),CRP指标低于CLS组(P <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总蛋白、白蛋白及CRP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单孔+1"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普及性,该技术在同等根治度的前提下,不仅减少术后躯体疼痛,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手术损伤更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保护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单孔+1 术后康复 远端胃癌
下载PDF
单孔加一孔联合ERAS在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滕文浩 魏丞 +2 位作者 姜雯雯 肖军 臧卫东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92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92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组39例及常规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组5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下切缘、清扫淋巴结数量及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ERAS组较常规手术联合ERAS组,总切口长度更短[(6.7±1.1)cm比(8.5±1.3)cm,P=0.000],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22.2±5.2)h比(27.1±7.9)h,P=0.001],首次排便时间更早[(70.2±19.8)h比(83.1±20.4)h,P=0.005],术后第一天C反应蛋白值更低[(43.5±28.6)mg/L比(57.2±33.2)mg/L,P=0.038],术后住院时间更短[(7.0±1.7)d比(8.1±2.1)d,P=0.010],且术后2~4天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经验丰富的腔镜医师采用单孔加一孔手术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并联合ERAS干预是安全可行的,且单孔加一孔手术可减低操作难度,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加一孔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癌 术后康复
下载PDF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33例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官申 杨春康 +4 位作者 陈泓 卓长华 黄秋艳 吴贤毅 庄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自1988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 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自1988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 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经3~82个月不等随访,共发生临床事件数5例,预后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1)。结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结直肠镜检查活检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治愈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唯一手段,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转录因子21与KiSS-1转移抑制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陈昌江 杨春康 +3 位作者 吴贤毅 庄咏 官申 简锦亮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5期1556-1558,1616,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转录因子21 (TCF21)与KiSS-1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CF21与KIS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转录因子21 (TCF21)与KiSS-1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CF21与KIS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CF21与KISS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TCF21、KISS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F21与KISS1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r=0.450、0.365,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TCF21与KISS1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TCF21可能正性调控KISS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录因子21 KiSS-1转移抑制基因 临床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魏丞 肖军 +2 位作者 滕文浩 廖凌虹 臧卫东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比较"单孔加一"与常规5孔法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状态,以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 目的比较"单孔加一"与常规5孔法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状态,以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35例患者(SILS+1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采用常规5孔法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传统组(CLS组)。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前3 d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个数、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均成功完成全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CLS组相比,SILS+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5.1±0.6)cm比(8.5±4.1)cm,t=4.124,P=0.012],首次下地中位时间(中位数:27.6 h比49.3 h,Z=4.386,P=0.026)及首次排气中位时间(42.8 h比63.2 h,Z=13.086,P=0.012)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1d:(2.0±1.1)分比(3.6±0.9)分;术后2 d:(1.4±0.2)分比(2.9±1.4)分,术后3 d:(1.1±0.1)分比(2.3±0.3)分,F=49.128,P=0.003],术后住院时间[(9.1±2.7)d比(11.2±2.2)d,t=3.267,P=0.001]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天复查,发现SILS+1组的总蛋白水平高于CLS组[(59.7±18.2)g/L比(43.0±12.3)g/L,t=2.214,P=0.003]、白蛋白水平高于CLS组[(33.6±7.3)g/L比(23.7±5.4)g/L,t=5.845,P<0.001],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CLS组[(16.3±3.1)g/L比(63.3±4.5)g/L,t=4.96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加一"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潜在推广价值,在具有与传统腹腔镜同等根治度的前提下,该技术可减少手术切口数目,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 "单孔加一" 腹腔镜手术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