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胃癌高低发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应敏刚 周衍 +4 位作者 肖景榕 陈增春 陈伯杨 陈华英 林才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1776-1779,共4页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胃癌高低发区居民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为胃癌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胃癌高低发区居民进行对照研究,通过自行设计饮食状况调查表进行入户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量和膳食结构等...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胃癌高低发区居民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为胃癌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胃癌高低发区居民进行对照研究,通过自行设计饮食状况调查表进行入户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量和膳食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食用油炸食品和煎炸食品的频率(有时吃和经常吃)高发区(分别为33.3%和36.2%)高于低发区(分别为23.7%和26.1%),食用凉拌或生吃食品、盐渍食品和蒸、熬、炒食品的频率高发区则显著低于低发区;两地区居民的主要营养素来源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各种营养素从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中摄取的比例很接近;与膳食指南建议量作比较,高发区居民蔬菜类、豆类、蛋类和奶类食品摄入量低于参考值,低发区居民水果类、蛋类、豆类和奶类食品摄入量未达到建议摄入量,高发区居民每日蔬菜和豆类食品摄入量均低于低发区;低发区居民葱和生姜每日食用量分别是高发区的4.6倍和14.0倍。结论:高低发区居民饮食烹调方法和膳食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高发区居民的烹调方法可能是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并且膳食结构不如低发区合理。低发区居民喜食葱和生姜可能是胃癌低发的重要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饮食习惯 营养状况 对照研究
下载PDF
生活习惯和饮食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肖景榕 陈增春 +1 位作者 周衍 江惠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和饮食等危险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97例,非胃癌肿瘤患者77例为对照组,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及家族史、饮食摄入情况、生活居住环境以及饮酒和吸烟史等,饮食部分的调查采用频数...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和饮食等危险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97例,非胃癌肿瘤患者77例为对照组,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及家族史、饮食摄入情况、生活居住环境以及饮酒和吸烟史等,饮食部分的调查采用频数法。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饮酒、吸烟年限长、有胃癌家族史和喜吃腌制食物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56、2.333、3.060和1.959;清淡、酸性食物、喝绿茶和喝茶年限超过20年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402、0.297、0.402和0.331;多因素分析结果,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和胃癌家族史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因学 胃肿瘤/流行病学 因素分析 统计学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1989-1998年长乐市10409例恶性肿瘤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景榕 陈建顺 +2 位作者 周衍 陈礼慈 吴晶萍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5年第5期225-22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为社区人群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1998年长乐市1040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访,运用SPSS软件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恶性肿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2%,16.77%和12.8...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为社区人群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1998年长乐市1040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访,运用SPSS软件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恶性肿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2%,16.77%和12.89%;男性分别为37.28%,15.81%和11.83%,女性分别为40.21%,19.07%和15.53%。鼻咽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脑肿瘤、甲状腺癌分年龄组的5年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生存率超过30%,男性为鼻咽癌、结直肠,女性为鼻咽癌、乳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低于10%,男性为食道癌、肝癌、胰腺癌、肺癌、脑肿瘤、白血病,女性为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结论不同部位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均较低,恶性肿瘤的防治任务仍很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生存率 长乐市
下载PDF
福建省住院病例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变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平 周衍 +2 位作者 江惠娟 钟文玲 陈铁晖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864-867,共4页
目的比较2009年和2016年福建省住院病例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控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09年和2016年福建省住院病例新发恶性肿瘤报告数,计算标化平均发病年龄和标化年龄构成比。结果从标化平均发病年龄来看,福建省住院病例... 目的比较2009年和2016年福建省住院病例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控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09年和2016年福建省住院病例新发恶性肿瘤报告数,计算标化平均发病年龄和标化年龄构成比。结果从标化平均发病年龄来看,福建省住院病例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从58.92岁(2009年)下降到57.71岁(2016年),其中女性下降较为明显(从56.01岁下降到54.42岁),男性基本保持不变。从标化发病年龄构成比来看,2016年和2009年相比,肿瘤患者50~69岁组增高,其中50~54岁组增高明显,2016年比2009年上升5.1个百分点,其中女性上升7.0个百分点,男性升高不明显,与肿瘤年龄别发病率趋势一致;在同一年中,25~54岁组,女性恶性肿瘤标准发病年龄构成比约是男性的2倍。结论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有一定的年轻化趋势,女性恶性肿瘤标化发病年龄前移趋势较明显,且女性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低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标化发病年龄 标化发病构成比 年龄别发病率
原文传递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1
5
作者 郝明志 陈强 +8 位作者 叶韵斌 肖景榕 林海澜 吴晖 余文昌 张孔志 陈起忠 刘友晓 郑伟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3-304,314,共3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生存期为观察终点指标,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异体CIK细胞疗法的21例原发性肝...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生存期为观察终点指标,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异体CIK细胞疗法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46例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存期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95%CI,7~37)、10个月(95%CI,8~12)。两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58.35%、48.62%和69.05%、32.74%、3.97%,治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IK细胞疗法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IK 肝动脉栓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福州市体检人群EB病毒VCA-IgA、EA-IgA和Rta-IgG调查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郭俊英 陈艳 +3 位作者 陈燕 李筱莉 肖景荣 郑瑜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调查EB病毒VCA-IgA、EA-IgA和Rta-IgG在福州体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13433例体检者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统计其阳性率及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区别,采用圆分布资料平均角假设检验分析... 目的调查EB病毒VCA-IgA、EA-IgA和Rta-IgG在福州体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13433例体检者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统计其阳性率及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区别,采用圆分布资料平均角假设检验分析阳性检出集中趋势。结果福州地区体检人群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三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阳性率及VCA-IgA临界百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生高,>60岁年龄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EA-IgA临界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VCA-IgA、EA-IgA和Rta-IgG无显著集中趋势(P>0.05)。结论中老年人应联合检测VCA-IgA、EA-IgA和Rta-IgG三项指标并定期复查,以利于鼻咽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鼻咽癌 抗体 健康人群
下载PDF
福建省柘荣县肝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永添 韦青松 +4 位作者 杨盛云 张祥凤 马晶昱 相智声 周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 分析福建省肝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结果,为肝癌人群筛查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基础资料。方法以福建省柘荣县为肝癌筛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64岁男性居民和45~64岁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初筛(诊... 目的 分析福建省肝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结果,为肝癌人群筛查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基础资料。方法以福建省柘荣县为肝癌筛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64岁男性居民和45~64岁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初筛(诊断性筛查);对HBsAg阳性者每6个月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随访复查。评估指标为任务完成率、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对所有检出的肝癌患者开展随访,随访截止到2021年4月30日,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结果 2012年7月—2020年12月共完成诊断性筛查51 486人,HBsAg阳性4 412例,阳性率8.72%;阳性队列人群每6个月的随访完成10 653人次;总体任务完成率为94.16%。共检出49例肝癌病例,检出率0.32%,早诊率40.81%,治疗率79.59%。筛查队列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1%、43.28%和34.96%;2012—2014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患者则分别为36.18%、16.56%和11.60%,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AFP联合超声的筛查方法,能检出更多肝癌患者,发现更多早期患者,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加强随访人群的依从性,提高肝癌筛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筛查 早诊早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