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神经电生理探讨电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江桂珠
《海峡药学》
2014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目的:通过120例静止期周围性面瘫表面肌电的检测及疗效判定,探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明确、客观的治疗依据。方法2011年05月~2013年05月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120位周围性面瘫...
目的:通过120例静止期周围性面瘫表面肌电的检测及疗效判定,探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明确、客观的治疗依据。方法2011年05月~2013年05月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120位周围性面瘫患者,年龄在18~40周岁的莆田市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于病程7d、电针治疗结束后进行肌电图检查及疗效判定。结果两组面瘫患者疗效判定对比说明电针针刺组痊愈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P<0.05),表明静止期电针治疗的痊愈显效率明显优于静止期;两组面瘫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面神经波幅变化比较,说明两组治疗方案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而电针针刺组对改善面瘫患者面神经波幅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发病7d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评估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面神经麻痹
疗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症30例
2
作者
方建熙
《中医外治杂志》
2013年第4期20-21,共2页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伴发声的心理行为障碍。病因复杂,至今在医学界尚无定论,目前多数认为与神经生化因素、遗传因素、脑器质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有关。抽动症多起病...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伴发声的心理行为障碍。病因复杂,至今在医学界尚无定论,目前多数认为与神经生化因素、遗传因素、脑器质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有关。抽动症多起病于10岁前,男女比例为5:1~3:1,主要症状表现为频繁眨眼、皱鼻、噘嘴、头部抽动、清喉、吼叫等。临床上治疗一般以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为首选,由于其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常受到限制。近1a来,笔者采用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症3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抽动症
针刺
氟哌啶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神经电生理探讨电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江桂珠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医院针灸科
出处
《海峡药学》
2014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120例静止期周围性面瘫表面肌电的检测及疗效判定,探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明确、客观的治疗依据。方法2011年05月~2013年05月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120位周围性面瘫患者,年龄在18~40周岁的莆田市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于病程7d、电针治疗结束后进行肌电图检查及疗效判定。结果两组面瘫患者疗效判定对比说明电针针刺组痊愈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P<0.05),表明静止期电针治疗的痊愈显效率明显优于静止期;两组面瘫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面神经波幅变化比较,说明两组治疗方案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而电针针刺组对改善面瘫患者面神经波幅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发病7d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评估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面神经麻痹
疗效
分类号
R969.4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症30例
2
作者
方建熙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中医外治杂志》
2013年第4期20-21,共2页
文摘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伴发声的心理行为障碍。病因复杂,至今在医学界尚无定论,目前多数认为与神经生化因素、遗传因素、脑器质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有关。抽动症多起病于10岁前,男女比例为5:1~3:1,主要症状表现为频繁眨眼、皱鼻、噘嘴、头部抽动、清喉、吼叫等。临床上治疗一般以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为首选,由于其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常受到限制。近1a来,笔者采用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症3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小儿抽动症
针刺
氟哌啶醇
分类号
R748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神经电生理探讨电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江桂珠
《海峡药学》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症30例
方建熙
《中医外治杂志》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