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蛋白与肿瘤及肿瘤性血管生成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志雄 林杰成 林建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分化抑制因子(Id)是一组对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目前发现在哺乳类动物细胞含Idl~Id44种Id因子。自1990年发现Id分子以来,有关该分子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死亡和肿瘤发生、发展及肿... 分化抑制因子(Id)是一组对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目前发现在哺乳类动物细胞含Idl~Id44种Id因子。自1990年发现Id分子以来,有关该分子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死亡和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Id蛋白在多种原发性肿瘤中均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为肿瘤血管生成所必需,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Id) 螺旋-环-螺旋(HLH)转录因子 肿瘤发生 发展 肿瘤性血管生成
下载PDF
159例急诊手术治疗的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雪雷 周彤 周业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52-553,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所致肠梗阻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急诊手术治疗的肿瘤所致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的诊断、手术处理的方式及预后。结果腹部CT检查在肿瘤性肠梗阻的患者中对梗阻的原因诊断达到了93.3%,明显优于... 目的探讨肿瘤所致肠梗阻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急诊手术治疗的肿瘤所致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的诊断、手术处理的方式及预后。结果腹部CT检查在肿瘤性肠梗阻的患者中对梗阻的原因诊断达到了93.3%,明显优于X线及B超检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死亡率为5.7%,肿瘤切除吻合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5%。结论腹部CT检查对于肿瘤性梗阻的诊断在定位、梗阻的性质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手术的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不同的处理,情况良好的患者在肿瘤根治的情况下,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外科学 消化系统肿瘤/超声检查 消化系统肿瘤/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PICC和CV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朝青 吴碧钦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5期93-94,共2页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17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实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86例)实行经锁骨下静脉导...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17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实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86例)实行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导管滞留时间及血行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7.23%,优于对照组的75.58%(P<0.05);观察组导管滞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血行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静脉置管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满足肿瘤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当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或抢救危重患者时宜选择CVC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PTEN在贲门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雪峰 林杰成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PTE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86例,癌旁非肿瘤胃组织(离癌灶边缘>5cm)40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MMP-2及PTEN表达,并分析2者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PTE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86例,癌旁非肿瘤胃组织(离癌灶边缘>5cm)40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MMP-2及PTEN表达,并分析2者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MP-2在贲门癌和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和40.0%(P<0.05),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PTEN在癌旁组织和贲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5%、55.8%(P<0.05),PTE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PTEN缺失及MMP-2表达增加在贲门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TEN与MMP-2,有助于了解贲门癌的发展和评估贲门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免疫组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抑癌基因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双镜联合微创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智清 李国新 +2 位作者 陈健 许燕常 游淑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1873-187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手术团队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施行46例早期胃间质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微创手术组(双镜联合组)24例,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手术团队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施行46例早期胃间质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微创手术组(双镜联合组)24例,开腹手术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79.71±24.34)min vs(101.09±26.48)min,t=-2.854,P=0.007],术中出血量少[(35.42±17.00)ml vs(85.23±43.30)ml,t=-5.05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6.04±1.78)d vs(10.00±3.12)d,t=-5.226,P=0.000],术后排气时间早[(23.92±5.66)h vs(49.27±17.14)h,t=-6.615,P=0.000]。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48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相比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光源亮度 造口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胃镜治疗胃间质瘤48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健 陈艳艳 +2 位作者 许世萍 吴继煌 许燕常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微创治疗胃间质瘤4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40例,腹腔镜胃镜联合8例。结果病灶均成功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间质瘤。手术时间50~100...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微创治疗胃间质瘤4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40例,腹腔镜胃镜联合8例。结果病灶均成功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间质瘤。手术时间50~100ra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10~120ml,平均60ml。术后24—48h肛门排气,术后住院5。10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复查胃镜及全腹部cT,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结论微创治疗胃间质瘤具备可行性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治疗 胃间质瘤 胃切除术
下载PDF
食管癌三野手术后胸胃排空障碍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建生 林杰成 +3 位作者 肖军 陈志强 林文霖 蒋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271-1272,共2页
目的:探讨病人食管癌三野手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年到2003年收治的803例食管癌三野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出现术后胸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2%(42/803)。一旦误诊,胸内胃壁穿孔、瘘的... 目的:探讨病人食管癌三野手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年到2003年收治的803例食管癌三野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出现术后胸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2%(42/803)。一旦误诊,胸内胃壁穿孔、瘘的发生率极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结论:通过对42例三野手术后胸胃排空障碍出现症状的时间和程度进行分析,讨论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手术过程中应如何避免发生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具体措施,以及发生后如何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野手术 胸胃排空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诊治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健 黄朝青 许燕常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5期1847-1848,共2页
目的分析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方法通过对本院9年来低位直肠癌无梗阻患者施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器械吻合出现的吻合口瘘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瘘(术后第4天)1例,(7~15天)5例,4例经冲洗、引流,加强营养支持、抗感... 目的分析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方法通过对本院9年来低位直肠癌无梗阻患者施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器械吻合出现的吻合口瘘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瘘(术后第4天)1例,(7~15天)5例,4例经冲洗、引流,加强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2例经横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后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吻合口瘘主要与患者的全身因素及术者的素质有关,为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应做好患者的选择,提高术者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 器械吻合 吻合口瘘
下载PDF
食管胃吻合口瘘的预防性护理
9
作者 蚁毅婵 陈秀萍 李锦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79-280,共2页
总结了350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通过采取综合预防性措施,术前重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术前准备,进行消化道的减菌准备;术后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减轻吻合口的张力,减少消化液的浸泡和外渗,做好发热的... 总结了350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通过采取综合预防性措施,术前重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术前准备,进行消化道的减菌准备;术后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减轻吻合口的张力,减少消化液的浸泡和外渗,做好发热的观察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和切口观察,加强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 吻合口瘘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智清 李国新 +2 位作者 王国荣 许燕常 游淑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胰体尾脾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胰体尾脾切除,另4例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2.1±41.3) min,术中出血为(366.4±153.2) ml,住院时间为(13.3±2.6) d。全组病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41.9%(90/215)。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5.45%,5/11),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 联合脏器切除
原文传递
应用Bard补片修补Miles术后巨大造瘘口旁疝的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智清 游淑娇 +3 位作者 许燕常 林文霖 陈健 李国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Bard造瘘口旁疝补片腹腔内修补Miles术后巨大造瘘口旁疝的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18例直肠癌Miles术后巨大造口旁疝患者行开放式Bard造瘘口旁疝补片腹腔内修补... 目的 探讨应用Bard造瘘口旁疝补片腹腔内修补Miles术后巨大造瘘口旁疝的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18例直肠癌Miles术后巨大造口旁疝患者行开放式Bard造瘘口旁疝补片腹腔内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除1例巨大型疝及1例复发疝采用重新移位造瘘加补片的方法,其余均采用原位Bard造瘘口旁疝补片腹腔内修补术.手术时间95 ~185(135.3±25.4) min;术中出血量50~300(161.1±73.9)ml,术后排气时间2~7(3.5±1.5)d,术后住院时间5~11(7.2±1.8)d.18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术区疼痛.术后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无一例出现补片感染,无一例发生肠坏死、肠梗阻.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0 ~46(32±9)个月,无一例复发.移位造瘘口无坏死、回缩、脱垂.结论 Bard造瘘口旁疝补片腹腔内修补术治疗Miles术后巨大造瘘口旁疝是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造口术/副作用 疝/病因学 疝/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智清 李国新 +2 位作者 许燕常 王国荣 游淑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216例施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18例,开腹组98例。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216例施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18例,开腹组98例。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253.9±26.1) min比(206.2±23.9) min, P<0.01],术中出血量少[(138.4±34.0) ml比(266.3±58.7) ml, 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3±1.4) d比(13.9±2.0) d, 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16.1%(19/118)比29.6%(29/98), 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26.2±6.2)枚比(27.6±5.6)枚, P>0.05]、术后局部复发率[1.7%(2/118)比2.0%(2/98), P>0.05]和2年生存率(99.0%比98.6%, 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雪峰 林杰成 +1 位作者 吴宁 林秀香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贲门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以其中40例患者癌旁非肿瘤胃组织(离癌灶边缘〉5 cm)为正常对照,二步法免疫组织...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贲门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以其中40例患者癌旁非肿瘤胃组织(离癌灶边缘〉5 cm)为正常对照,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2、TIMP-3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寿命表法分析与预后的关系;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贲门癌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 MMP-2在贲门癌和癌旁对照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66例)和40.0%(16例)(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期正相关,与贲门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TIMP-3在贲门癌和癌旁对照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56例)和95.0%(38例)(P〈0.05),其在贲门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期负相关,与患者预后正相关.结论 MMP-2表达增加及TIMP-3表达缺失,在贲门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MP-2与TIMP-3,有助于了解贲门癌的发展和评估贲门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3组织抑制剂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抑制蛋白-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14
作者 李志雄 林杰成 +2 位作者 林建生 吴宁 林文霖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ID-1在ESCC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法对102份ESCC组织、30份切缘正常组织进行ID-1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目的 通过观察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ID-1在ESCC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法对102份ESCC组织、30份切缘正常组织进行ID-1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D-1的表达和MVD值,并分析ID-1的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ESCC组织中ID-1的表达显著高于切缘正常组织(P<0.01),ID-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在ID-1高表达组中病例MVD值高于ID-1低表达组(P<0.01),ID-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ID-1可能在ESCC的发生、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ESCC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分化抑制蛋白-1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 CD3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