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出实践 有序培养 评价推进——“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思考与探索
1
作者 余向阳 陈宝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6-39,共4页
在“双减”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与落实“双减”政策之间的关系,按照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自改作文的要求,从示范引领促进改,精拟评语推动改,巧用评改单相互改,养成习惯勤于改等方面着力,将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落到实... 在“双减”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与落实“双减”政策之间的关系,按照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自改作文的要求,从示范引领促进改,精拟评语推动改,巧用评改单相互改,养成习惯勤于改等方面着力,将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修改符号 自改作文 改进评价
下载PDF
桌游在“故事创编”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以统编语文教材三下《这样想象真有趣》的教学为例
2
作者 何捷 《江苏教育》 2020年第33期55-59,共5页
在统编语文教材教学中,"故事创编"一类的习作教学,可以借鉴桌游理念和相关规则来展开。教师可以从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设定等方面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在整个故事创编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关键词 习作教学 故事创编 桌游 想象
下载PDF
培植会生长的“语文树”
3
作者 何捷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3年第10期4-8,共5页
“语文树”灵种的获得 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有幸拜见已过古稀的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张光璎。老人和我阐述了她对“树”与“藤”的认识。张老师说:青年教师要做一棵“树”,不能做一株“藤”。树有根,能自己扎根汲养,长成后能巍然挺立并... “语文树”灵种的获得 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有幸拜见已过古稀的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张光璎。老人和我阐述了她对“树”与“藤”的认识。张老师说:青年教师要做一棵“树”,不能做一株“藤”。树有根,能自己扎根汲养,长成后能巍然挺立并荫盖他人。不要羡慕藤。它的根浅而浮,虽爬得高但必须依仗别人的支撑。幸而成为千年老藤的,也只能盘绕依附,终身没有独立的空间。身子都立不起来,更谈不上思想,砍下后就只能化作炊烟散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生长 培植 特级教师 青年教师 “树”
下载PDF
刍议引导小学生参与古诗词重构的可能性与注意点
4
作者 陈宝铝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8年第10期27-29,共3页
引导小学生参与古诗词重构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形式、新探究。根据洛夫和余光中的创作可以推断,古诗词虽然是已经定格的经典作品,但仍然可以作为作家创作的素材,进行新的创作,赋予作品新的形象、新的生命。台湾地区周理慧与大陆... 引导小学生参与古诗词重构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形式、新探究。根据洛夫和余光中的创作可以推断,古诗词虽然是已经定格的经典作品,但仍然可以作为作家创作的素材,进行新的创作,赋予作品新的形象、新的生命。台湾地区周理慧与大陆孙双金两位教师的课堂实践,充分说明了小学生完全可以参与古诗词重构,但在实践中还应注意些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重构 可能性 注意点
下载PDF
“教”要突出能力的培养,“评”要精准、多元--对“教学评一体化”发展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宝铝 邱晓兰 《新教师》 2021年第9期30-33,共4页
所谓"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三者目标、方向一致,内容大体吻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学业评价的角度看,"... 所谓"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三者目标、方向一致,内容大体吻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学业评价的角度看,"评"是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测,它是课程目标在某个阶段的达成程度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评"(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教与学的方向,而教与学必须紧扣课程目标乃至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来实施。忽视教、学、评之间的密切关系,不研究测评的改革,教学就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提高教学质量也就不太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益 教学评一体化 系统论 学业评价 课程目标 教与学 教学目标 两点思考
下载PDF
“病句城”历险
6
作者 何捷 《快乐作文(高年级版)》 2016年第1期18-19,共2页
我们知道的城市很多:榕城、花城、山城、雾城……可是,你听说过“病句城”吗?没听说过?其实,许多小伙伴都到过“病句城”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到“病句城”经历一次冒险就会明白啦。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下载PDF
从目标入手,写景文教学不再盲目
7
作者 何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6年第1期22-23,共2页
写作是在特定任务驱动下的文字表达,文字承载了客观的写作素材,更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意愿融入,即“写了什么”和“我为什么要写”。面对写景文,如果能从作者的写作目标入手,教学依目标量身定制,有所专指,就能使写景文教学不再盲目。
关键词 小学 写作 写景文 教学
下载PDF
思维导航,让“感受”与众不同
8
作者 何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6年第2期128-129,共2页
读后感的写作有着无法规避的铁律——先读后写,读写有序,双管齐下。如何让"读后感"与众不同?不妨从写作终端——"感"说起,沿思而上,回溯再谈"读"。让思维为写作导航,才能让"感受"与众不同,才能写出不俗的读后感。
关键词 语文 读后感
下载PDF
“教材解读”是读写统整教学的前提
9
作者 何捷 《中国教师》 2019年第6期35-36,共2页
在'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视域下的一线教学,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这是执教的基本功。解读可以有四种方式:素读、细读、拓展读、还原读。同时,还应在解读与设计之时,关注教材的文体特质,瞄准字里行间的文学细节,探寻蕴藏其间... 在'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视域下的一线教学,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这是执教的基本功。解读可以有四种方式:素读、细读、拓展读、还原读。同时,还应在解读与设计之时,关注教材的文体特质,瞄准字里行间的文学细节,探寻蕴藏其间的写法秘妙,下足功夫,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解读 设计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