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仔旧梦难圆——麦卡锡西部小说的文化失落感
1
作者 李碧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65-71,共7页
麦卡锡是当代美国西部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西部小说深深地刻印着现代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变迁对西部文化和牛仔文化的冲击,在保留了传统西部小说中的荒原、牛仔、拓荒精神、英雄侠义等诸多元素的同时,更加凸显了新时代背景下西部... 麦卡锡是当代美国西部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西部小说深深地刻印着现代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变迁对西部文化和牛仔文化的冲击,在保留了传统西部小说中的荒原、牛仔、拓荒精神、英雄侠义等诸多元素的同时,更加凸显了新时代背景下西部文化的变迁,反映了新时代西部小说经历的审美维度的巨变。他的西部小说设置在新时代消费主义的背景之下,不仅解构了牛仔身份,还消解了浪漫的英雄神话,给读者以深深的文化失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卡锡 西部小说 文化失落感
下载PDF
乔治·艾略特笔下的犹太复国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6,共8页
复国主义思想在犹太族群内部存在分歧,他们无法就锡安山建国是否符合上帝旨意达成一致。《丹尼尔·德隆达》未强调犹太族群内部之异见,未展现业已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利益。艾略特在小说的文本场域中行使权力,有意... 复国主义思想在犹太族群内部存在分歧,他们无法就锡安山建国是否符合上帝旨意达成一致。《丹尼尔·德隆达》未强调犹太族群内部之异见,未展现业已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利益。艾略特在小说的文本场域中行使权力,有意识建构了犹太复国主义主题,反应了19世纪欧洲民族统一和民族国家建立这一政治风向,反拨了当时欧洲社会流行的反犹思潮,强调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政治理想。不可否认,小说家无法彻底摆脱现实中的帝国思维影响,但后世评论家不应就此批判艾略特滥用犹太复国主义主题,苛责其对巴以冲突等20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变化推波助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丹尼尔·德隆达》 犹太复国主义 巴勒斯坦 帝国主义
下载PDF
阿加莎侦探小说悬念的叙事建构——以《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雪萍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5-48,81,共4页
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作品的经典,《东方快车谋杀案》精湛演绎的悬念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该小说文体的宏观层面——叙事视角的精心构思。叙事者运用全知视角有意遮蔽和隐瞒特定信息,在透视人物内心时有选择地透露主要人物... 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作品的经典,《东方快车谋杀案》精湛演绎的悬念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该小说文体的宏观层面——叙事视角的精心构思。叙事者运用全知视角有意遮蔽和隐瞒特定信息,在透视人物内心时有选择地透露主要人物的心理,调节叙事信息和距离,造成关键信息的空白和不对称。叙事者还适时地调节叙事视角,利用人物有限视角构筑出其不意的效果,有限视角的局限性也有助于实现假象构建,从而使小说充满张力感和悬念性,为读者带来刺激的悬念情结与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念 叙事者 叙事视角 《东方快车谋杀案》
下载PDF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丽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8-104,共7页
作为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时代的圣人,爱默生举起直觉观的大旗,强调个体通过直觉可领悟宗教、自然和文学:个体依靠直觉可实现与圣灵对话,并达到人、自然、上帝的和谐统一;个体具有神圣性,拥有独立于上帝和宗教的完整价值;个体的心灵直觉... 作为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时代的圣人,爱默生举起直觉观的大旗,强调个体通过直觉可领悟宗教、自然和文学:个体依靠直觉可实现与圣灵对话,并达到人、自然、上帝的和谐统一;个体具有神圣性,拥有独立于上帝和宗教的完整价值;个体的心灵直觉可充分领会自然的启示,并与自然息息相通;文学(特别是诗歌)充满了被原始直觉所激发的情感,诗人是解放灵魂的上帝和人类的预言者。爱默生将直觉观与本民族的宗教、哲学和文学相融合,其实质是强调个体心灵的力量,由此确立个人主义在美国的最终地位,并从根本上促进了美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默生 超验主义 直觉 个人主义 宗教观 自然观
下载PDF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伦理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丽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3-97,110,共6页
从生态伦理视角解读《愤怒的葡萄》,探讨了造成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尘暴的历史原因--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贪婪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文化,人与土地的异化,一战与美国独特边疆文化的影响;提出应从生态整体主义观点出发,尊重土地伦... 从生态伦理视角解读《愤怒的葡萄》,探讨了造成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尘暴的历史原因--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贪婪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文化,人与土地的异化,一战与美国独特边疆文化的影响;提出应从生态整体主义观点出发,尊重土地伦理,实现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沙尘暴 《愤怒的葡萄》 土地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文学和心理学审视
6
作者 黄丽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3-89,共7页
文章追溯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从哲学思潮、美学文艺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来源,并着重分析了诗人T.S.艾略特和埃兹拉·庞德、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及戏剧家尤金·... 文章追溯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从哲学思潮、美学文艺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来源,并着重分析了诗人T.S.艾略特和埃兹拉·庞德、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及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等人的作品,揭示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时代背景 思想源泉 代表作家与作品
下载PDF
“外省人”意象与英格兰共同体形塑——再读《米德尔马契》
7
作者 赵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9-75,共7页
《米德尔马契》的众多人物组合成了"外省人"意象,即外省小镇周边生活的普通、平庸、理想破灭、忍受生活、享受关爱、默默无闻的非英雄人物。19世纪英国的许多知识分子通过写作参与共同体建构,也是其中之一。虽然金钱联结和工... 《米德尔马契》的众多人物组合成了"外省人"意象,即外省小镇周边生活的普通、平庸、理想破灭、忍受生活、享受关爱、默默无闻的非英雄人物。19世纪英国的许多知识分子通过写作参与共同体建构,也是其中之一。虽然金钱联结和工具理性主宰并异化了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但外省人保持了坚忍、奉献和同情之心,维护传统,构筑共同体基石。通过书写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艾略特强调非英雄小人物为主体的新历史观念,明确了英格兰共同体的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省人 《米德尔马契》 乔治·艾略特 共同体 新史学
下载PDF
中国式“哈姆雷特”:痴语中的抗争——鲁迅《狂人日记》蓝诗玲英译本中“疾病”主题隐喻的再呈现
8
作者 王雅慧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5-79,共5页
鲁迅借"吃人"意象在作品《狂人日记》中构建中国病态的社会现实,引领中国进入五四新话语时代。对"疾病隐喻"的英语翻译处理是异域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重点,本文关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文,关注译文对原... 鲁迅借"吃人"意象在作品《狂人日记》中构建中国病态的社会现实,引领中国进入五四新话语时代。对"疾病隐喻"的英语翻译处理是异域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重点,本文关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文,关注译文对原文概念隐喻的再呈现。对于译文所甄选词汇在英语在线词典Macmillandictionary中的词义,观察译文中隐喻再创作如何动态推进小说,完成第一人称"迫害狂人"的自我框定,到其他人物病态的映射,再推及普罗大众的内心,实现作品的主题隐喻预设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隐喻翻译 蓝诗玲译本 再呈现
下载PDF
象征和权力——哈葛德小说She的性别话语关键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潘红 《话语研究论丛》 2015年第1期38-48,共11页
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的小说She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再现和建构了英国维多利亚末期男女性别意识和社会权力的关系。本文追溯小说She的历史语境,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对小说文本中指涉女性力量的'蛇''面纱''她''... 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的小说She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再现和建构了英国维多利亚末期男女性别意识和社会权力的关系。本文追溯小说She的历史语境,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对小说文本中指涉女性力量的'蛇''面纱''她''白色''厌女症'和'母权'等关键词及其深层话语意义进行阐释,揭示小说话语所指向的男权意识和性别伦理,探究小说话语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权力结构及意识形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葛德 小说She 性别话语 女权 性别秩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