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和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匡珍 李学英 +2 位作者 徐春霞 杨宪时 迟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2-298,共7页
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由乳酸菌在核糖体内合成、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由于乳酸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因此由它产生的细菌素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目前由于大部分乳酸菌细菌素抑菌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 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由乳酸菌在核糖体内合成、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由于乳酸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因此由它产生的细菌素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目前由于大部分乳酸菌细菌素抑菌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现有乳酸菌细菌素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细菌素进行了系统分类,阐述了各类乳酸菌细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机理,最后介绍了乳酸菌细菌素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应用,旨在为乳酸菌细菌素的应用提供新的探索和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细菌素 作用机理 水产养殖 水产加工
下载PDF
福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现状调查
2
作者 魏盛军 蔡文鸿 +8 位作者 丁兰 张哲 张艺 潘柏霖 陈思源 杨章武 魏观渊 林元俊 郑国富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污损生物对海上养殖设施、养殖对象、管理作业都有影响,科学合理的污损生物处理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实现。为了解福建省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现状,本研究对福建省主要养殖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福建... 污损生物对海上养殖设施、养殖对象、管理作业都有影响,科学合理的污损生物处理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实现。为了解福建省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现状,本研究对福建省主要养殖区海上养殖设施污损生物处理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福建省处理污损生物方式以人工清除为主,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清除方法以晾晒、手动清除为主,少数采用洗网机或喷洒福尔马林进行处理;存在处理方式传统、耗时低效、劳动强度大,以及前沿防治污损生物技术与装备难以适应生产等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养殖设施 防治方法 传统方法
下载PDF
福建宁德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振勇 谢友佺 +1 位作者 林小金 范希军 《福建水产》 2014年第5期351-358,共8页
刺激隐核虫病是福建宁德海水养殖鱼类最为严重的疾病。本文通过连续监测各站点、广泛调查、参考相关实验和资料,研究刺激隐核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该病的流行特点。结果表明: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前置因素是水流... 刺激隐核虫病是福建宁德海水养殖鱼类最为严重的疾病。本文通过连续监测各站点、广泛调查、参考相关实验和资料,研究刺激隐核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该病的流行特点。结果表明: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前置因素是水流、水深和养殖密度;每年病情的发展趋势呈双峰形,并确定了病情程度的划分方法。当春季水温达到22.2℃时可见虫体,23.2℃-28.0℃时为该病的暴发期;秋季水温降到27.5℃左右时也会暴发该病。患病鱼大量致死的原因是继发细菌感染和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类 刺激隐核虫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迟海 李学英 +2 位作者 徐春霞 杨宪时 鲁淑彦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1-187,共7页
从市售豆腐乳中筛选并获得4株具有抑制常见食品致病菌的乳酸菌。经分子、生理生化鉴定,这4株乳酸菌分别为乳酸乳球菌(DH2002和DH2004)、粪肠球菌(DH2001)和肠系膜明串珠菌(DH2003)。4株乳酸菌抑菌产物具有细菌素的一般特征(即耐高温和... 从市售豆腐乳中筛选并获得4株具有抑制常见食品致病菌的乳酸菌。经分子、生理生化鉴定,这4株乳酸菌分别为乳酸乳球菌(DH2002和DH2004)、粪肠球菌(DH2001)和肠系膜明串珠菌(DH2003)。4株乳酸菌抑菌产物具有细菌素的一般特征(即耐高温和蛋白酶处理后失活),同时4株产细菌素乳酸菌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抑菌能力,主要可以抑制厚壁菌门的相关种属和常见的食品致病菌,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抑制作用。分析乳酸菌细菌素初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H2001和DH2002可完全抑制/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而DH2003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阻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乳酸菌 筛选 广谱抑菌 食品致病菌
下载PDF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广丰 陈慧 +3 位作者 沈和定 林国文 李家乐 吴文健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初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藻 缢蛏稚贝 成活率 日增长率
下载PDF
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全汉锋 肖治中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研究了条石鲷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卵孵化,仔稚鱼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营养强化,并对胚胎发育进行连续性观察.根据不同海域的研究成果,完善了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工艺.结果表明:22-24℃为条石鲷最佳自然产卵水温;仔稚鱼有三个明显的生长危... 研究了条石鲷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卵孵化,仔稚鱼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营养强化,并对胚胎发育进行连续性观察.根据不同海域的研究成果,完善了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工艺.结果表明:22-24℃为条石鲷最佳自然产卵水温;仔稚鱼有三个明显的生长危险期;饵料营养、环境水质对仔稚鱼的成活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条石鲷 人工繁育
下载PDF
官井洋大黄鱼标志放流技术与放流标志鱼早期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家富 翁忠钗 +3 位作者 唐晓刚 关金藏 施学文 洪港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3-58,共6页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断面调查,对放流标志鱼早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标志放流技术 生态习性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苏跃中 郑智莺 +9 位作者 游岚 施学文 刘家富 翁忠钗 唐晓刚 颜阔秋 黄荣兴 江坛光 林丹军 张健 《现代渔业信息》 1997年第5期21-27,共7页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9~1990年进行了批量催产。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9~1990年进行了批量催产。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育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人工繁殖 人工育苗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黑鲷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艺 周振平 +3 位作者 林培华 黄伟卿 张伟 陈仕玺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模式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肌肉品质的影响,对采用IPA模式和传统池塘模式(TPA)养殖的两组黑鲷进行随机抽样、取样,分别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组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IPA组...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模式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肌肉品质的影响,对采用IPA模式和传统池塘模式(TPA)养殖的两组黑鲷进行随机抽样、取样,分别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组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IPA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TPA组,IPA水分含量显著低于TPA组(P<0.05),IPA组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高于TPA组,差异不显著(P>0.05)。IPA组和TPA组黑鲷肌肉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每种氨基酸含量IPA组均极显著高于TPA组(P<0.01),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4.32和76.9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两组黑鲷均检出脂肪酸10种,其中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4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IPA组均高于TPA组,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IPA组低于TPA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IPA养殖模式可以明显提高黑鲷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但降低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池塘养殖模式 黑鲷 肌肉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大西洋浪蛤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全汉锋 肖志忠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为研究大西洋浪蛤的生态习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不同的底质和水温、盐度、pH值等理化因子对大西洋浪蛤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养殖池的底质以沙质为好,稚贝对泥沙底质和无底质的栖息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为研究大西洋浪蛤的生态习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不同的底质和水温、盐度、pH值等理化因子对大西洋浪蛤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养殖池的底质以沙质为好,稚贝对泥沙底质和无底质的栖息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稚贝的生存温度为-1~30℃,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适应盐度为10.0~50.5,pH值为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浪蛤 生态习性 底质 理化因子 生长 影响
下载PDF
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春霞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0-678,共9页
为探究宁德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及对比,初步判定内脏白点病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ND2018对健康大黄鱼进行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D2018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 为探究宁德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及对比,初步判定内脏白点病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ND2018对健康大黄鱼进行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D2018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结合菌株ND2018的全基因测序结果,最终确定菌株ND2018为变形假单胞菌。试验结果显示,变形假单胞菌ND2018为条件病原菌,菌液密度高于1×10^(4)cfu/mL时,大黄鱼内脏出现白色结节症状,变形假单胞菌ND2018致病性得到体现。对白色结节内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均发生炎性病变,含铁血黄素沉积,变性或坏死组织细胞与菌体形成肉芽肿组织结节,即为肉眼可见的“白点”。该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环丙沙星、复方磺胺以及多黏菌素B敏感,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20种抗生素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地区网箱大黄鱼健康养殖和内脏白点病防预及治疗工作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内脏白点 变形假单胞菌 致病性 耐药性
下载PDF
网箱养殖大黄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慧 林国文 +3 位作者 刘招坤 陈武 谢友佺 王兴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对宁德地区网箱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780尾大黄鱼25个月龄的各项生长数据,体长变幅为20.5~320.0 mm,体质量变动范围为0.281~555.5 g;生长指标显示,体长生长指标为0.208~2.123,体质量生长指标为... 对宁德地区网箱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780尾大黄鱼25个月龄的各项生长数据,体长变幅为20.5~320.0 mm,体质量变动范围为0.281~555.5 g;生长指标显示,体长生长指标为0.208~2.123,体质量生长指标为0.529~47.579;肥满度波动范围为1.74%~2.37%;肝指数变动范围为0.92%~2.07%;鳔生长指数为1.08%~1.85%;雌鱼性腺成熟系数为0~10.04%,而雄鱼则为0~2.27%。以Keys氏公式W=aLb,拟合25月龄养殖大黄鱼的体长(L)与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0.0195 L 2.9775(R2=0.9959),其中b≈3,即此生长阶段的网箱养殖大黄鱼生长均匀,为等速生长类型;体质量生长呈幂函数生长,其回归方程为:y=1.8617x1.8099(R2=0.9931)。体长Y(cm)与养殖时间X(月龄)的生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259x2+1.7125x+4.1534(R2=0.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网箱养殖 生长特性
下载PDF
鬼鲉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振勇 全汉锋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鮋 人工育苗 技术研究
下载PDF
闽东大黄鱼饲料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振勇 李燕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180-183,共4页
近年来 ,大黄鱼养殖业发展迅速 ,饲料供给出现了激烈的竞争 .冻、鲜杂鱼仍是养殖大黄鱼的主要饲料 ,但存在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 .配合饲料使用量增加较快 ,品牌杂、规格多、质量差异大 .期待加大科研力度 ,深入进行大黄鱼专用配... 近年来 ,大黄鱼养殖业发展迅速 ,饲料供给出现了激烈的竞争 .冻、鲜杂鱼仍是养殖大黄鱼的主要饲料 ,但存在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 .配合饲料使用量增加较快 ,品牌杂、规格多、质量差异大 .期待加大科研力度 ,深入进行大黄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究 ,尽快制订出大黄鱼配合饲料的质量标准 ,加强质量监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饲料 质量 标准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跃中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86-489,共4页
1996年从日本引进3kg(约180万粒)红鳍东方受精卵,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孵出仔鱼70万尾,孵化率38.9%,培育出平均全长2.99cm的幼鱼18.5万尾,育苗成活率26.4%,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红鳍东方TUN 人工育苗技术 Tun形目 养殖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跃中 全汉锋 +1 位作者 李燕平 王珍贵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共3页
关键词 黄姑鱼 人工繁殖 苗种 培育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Richardson)苗种网箱暂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巧灵 《现代渔业信息》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黄姑鱼苗种网箱暂养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这阶段黄姑鱼苗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平均全长5cm的黄姑鱼苗网箱暂养至平均全长14.6cm,成活率达56.7%;水温低于14.0℃时,黄姑鱼苗摄食减少,生长减缓,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加快;... 对黄姑鱼苗种网箱暂养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这阶段黄姑鱼苗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平均全长5cm的黄姑鱼苗网箱暂养至平均全长14.6cm,成活率达56.7%;水温低于14.0℃时,黄姑鱼苗摄食减少,生长减缓,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加快;黄姑鱼苗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强烈,对饵料的全面营养要求高,这是影响苗种暂养成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苗种 网箱暂养
下载PDF
紫外线水消毒技术在水产苗种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阔秋 陈慧 +1 位作者 麦伟豪 林茂东 《渔业现代化》 2002年第6期20-21,共2页
采用紫外线水消毒系统 (IWG8—L— 1 5 )进行海水鱼苗种培育及藻类培养。试验表明 ,在不使用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条件下 ,可杀灭水中的致病菌和病毒等 ,改善育苗水质 ,提高苗种成活率 ,缩短培育周期 。
关键词 紫外线水消毒技术 水产苗种 生产 应用
下载PDF
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分布状况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兴春 《现代渔业信息》 2006年第7期20-22,共3页
根据2004和2005年夏季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福建省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总数量为2.5×104cell/L,浮游植物以近海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最大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在湾内广... 根据2004和2005年夏季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福建省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总数量为2.5×104cell/L,浮游植物以近海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最大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在湾内广泛分布。受8月西南季风和海流作用的影响,三沙湾内有外海高盐性种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夏季分布 三沙湾 福建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全汉锋 刘振勇 范希军 《福建水产》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对受精卵孵化及初孵仔鱼的饵料选择 ,仔鱼阶段海水比重 ,温度的调节等实验 ,研究了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牡蛎受精卵或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饵料是可行的。育苗的成活率与温度、比重。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人工育苗 受精卵孵化 饵料选择 仔鱼培育 稚鱼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