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中药配合化疗治疗耐药骨肉瘤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夏 吴朝阳 林建华 《光明中医》 2011年第11期2220-2221,共2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应用活血中药榄香烯配合化疗对耐药骨肉瘤细胞(UMR106-ADM)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应用阿霉素(ADM)诱导培养获得UMR106-ADM,MTT法检测比较UMR106与UMR106-ADM增殖活性,应用榄香烯配合化疗药物作用于UMR106-ADM,检测其增殖活性... 目的探讨在体外应用活血中药榄香烯配合化疗对耐药骨肉瘤细胞(UMR106-ADM)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应用阿霉素(ADM)诱导培养获得UMR106-ADM,MTT法检测比较UMR106与UMR106-ADM增殖活性,应用榄香烯配合化疗药物作用于UMR106-ADM,检测其增殖活性及MDR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培养20d可获得UMR106-ADM,在体外的增殖活性与UMR106相似,MDR表达率分别为24.2%和4.2%,单纯ADM对UMR106-ADM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单纯榄香烯可抑制UMR106-ADM细胞的增殖活性,榄香烯配合ADM可明显抑制UMR106-ADM细胞的增殖活性,MDR表达率为25.3%;结论榄香烯配合ADM在体外可明显抑制UMR106-ADM细胞的增殖活性,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但无论法逆转MD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活血中药 榄香烯 化疗耐药 MDR 阿霉素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成人腓骨切除术后下肢功能评价与步态特征研究
2
作者 林金銮 陈尧清 +3 位作者 谢昀 朱夏 林建华 郑力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通过步态检测探讨腓骨切除术对成年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腓骨切除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12例;年龄18~68岁,平均25岁。术中腓骨切除长度... 目的通过步态检测探讨腓骨切除术对成年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腓骨切除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12例;年龄18~68岁,平均25岁。术中腓骨切除长度为10~19 cm,平均15 cm。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切口疼痛程度,影像学复查残余腓骨骨质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步态测试系统,采集慢、中、快速条件下健、患侧步态数据,包括步态参数(足转角、步长、支撑相、摆动相、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最大力值1、最大力值2)以及三足区参数(前、中、后足的最大压力、时间最大力值、接触时间)。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3例发生踇背伸肌力下降,5例发生术区及其远端部位感觉缺陷。术后6个月手术切口VAS评分为0~6分,平均4分;末次随访时为0~5分,平均2分。随访期间影像学复查示,5例出现腓骨远端残余骨质疏松改变,且残余节段越短,表现越显著;3例出现新生骨。步态测试示,3种步速下步态参数及三足区参数检测结果一致。术前健、患侧各项步态参数以及三足区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健侧相比,患侧足转角、单支撑线、最大力值1、最大力值2以及前、后足最大压力均减小,步长与中、后足时间最大力值以及前、中足接触时间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侧术前相比,术后健、患侧足转角、步态线长度减小,前、中、后足最大压力以及中足时间最大力值均增大;健侧步长减小、患侧增大;健侧最大力值1及最大力值2增大、患侧减小;患侧单支撑线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患者腓骨部分切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临床症状,步态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代偿性步态且步态稳定性下降,跌倒风险提高,因此建议术后慢速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切除 步态分析 成人
原文传递
带间隔器生存可作为慢性PJI中无法耐受二期翻修病例的可选方案——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
3
作者 林嘉敏 丁海琦 +4 位作者 黄昌瑜 陈旸 黄颖 张文明 方心俞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目的评估慢性人工关节感染(PJI)带间隔器生存病例与完成二期翻修方案病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22年因慢性人工关节感染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最终治疗方案分为带间隔器生存病例(DJS)与完成二期翻修方案病例... 目的评估慢性人工关节感染(PJI)带间隔器生存病例与完成二期翻修方案病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22年因慢性人工关节感染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最终治疗方案分为带间隔器生存病例(DJS)与完成二期翻修方案病例(TSR)的队列;DJS组中根据植入间隔器类型不同分为骨水泥型(CS)和假体型(PS)。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实验室检测结果、术前术后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DJS组和TSR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98例诊断为慢性PJI的患者,年龄为(65.14±9.88)岁(32~88岁);DJS组35例,TSR组63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平均52.68±26.07个月)。在感染控制率方面,DJS组有5例复发感染(14.28%),TSR组有6例复发感染(9.52%),感染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功能方面,TSR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高于DJS组,然而在随访中DJS组患者对患肢的功能满意度(65.71%)和TSR组(66.67%)并没有显著差异(P=0.924)。并发症方面,DJS组术后出现假体断裂2例,关节脱位4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TSR组2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脱位和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JS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SR组(P=0.015);而DJS组中PS病例的并发症低于CS病例(P=0.009),与TSR组无显著差异(P=0.388)。结论DJS组与TSR组的感染控制率相似、功能接近,当患者无法耐受或无意愿进行二期翻修时,带间隔器生存尤其是假体型间隔器可作为部分慢性PJI患者的最终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感染 带间隔器生存 二期翻修 感染控制率 并发症发生率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宣维 林建华 +1 位作者 叶君健 许卫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830-1831,共2页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椎间盘切除术 再手术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后在脑缺血大鼠的体内分布与迁移 被引量:7
5
作者 康德智 余良宏 +1 位作者 张志坚 吴朝阳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后在脑缺血大鼠体内的存活、分布及迁移情况,为细胞静脉移植奠定基础。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bonemesenchymalstemcells,rMSCs) ,经体外培养并扩增,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后在脑缺血大鼠体内的存活、分布及迁移情况,为细胞静脉移植奠定基础。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bonemesenchymalstemcells,rMSCs) ,经体外培养并扩增,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局灶缺血模型,rMSCsHoechst33342标记后,通过静脉移植,经过1周、3周、5周后处死大鼠,取脑、心、肺、肾、肝、脾组织切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分布及迁移情况。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经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脑内能较长时间存活,静脉移植的细胞集中于脑缺血灶周围,而脑缺血对侧及心、肺、肾、肝、脾等组织少有细胞发现。结论 rMSCs通过静脉途径进行移植后,能够向损伤部位迁移,与宿主脑组织整合在一起。骨髓间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用于治疗脑缺血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静脉移植 大鼠 脑缺血
下载PDF
榄香烯辅助化疗治疗耐药骨肉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夏 吴朝阳 林建华 《光明中医》 2011年第10期2091-2092,共2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配合化疗治疗耐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上观察化疗疗效不佳骨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化疗方案为阿霉素80mg/m2,顺铂100mg/m2,异环磷酰胺15g/m2,实验组与对照组化疗方案一致,在化... 目的探讨榄香烯配合化疗治疗耐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上观察化疗疗效不佳骨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化疗方案为阿霉素80mg/m2,顺铂100mg/m2,异环磷酰胺15g/m2,实验组与对照组化疗方案一致,在化疗期间每天应用榄香烯0.4g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化疗副作用及疗效。结果实验组化疗2周期平均每个患者应用恩丹西酮72mg,对照组104mg;实验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占化疗周期总数的32.4%,对照组为49.4%;实验组肝功能受损仅3例,对照组肝功能受损7例;实验组RR为80%;对照组为60%。结论榄香烯配合化疗治疗耐药骨肉瘤,可有效减少化疗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化疗 耐药 中药 榄香烯
下载PDF
颈椎单椎体结核误诊1例
7
作者 陈宣维 林建华 +2 位作者 叶君健 何善健 许卫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椎体结核 颈部 误诊 查体 接触史 正侧位 弧度 加权 夜间
下载PDF
VEGF和p53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陈宣维 林建华 +2 位作者 吴包金 叶君健 许卫红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年第23期2090-20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p53蛋白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血管浸润的机制。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所取得的椎间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p53蛋白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血管浸润的机制。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所取得的椎间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56例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见血管浸润现象98例,占62.8%;退变椎间盘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42%(116/156)和58.97%(92/156),共同表达率53.2%(83/156);有血管浸润的退变椎间盘组织中VEGF、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的退变椎间盘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VEGF和p53基因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协同表达,共同参与椎间盘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和浸润,加速椎间盘组织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新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VEGF P53蛋白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宣维 林建华 +1 位作者 叶君健 许卫红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6例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2 4例 ,非手术治疗 2 2例。结果 随访 1~ 4年 ,手术患者 1年存活率 2 2 7% (5例 ) ,3年存...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6例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2 4例 ,非手术治疗 2 2例。结果 随访 1~ 4年 ,手术患者 1年存活率 2 2 7% (5例 ) ,3年存活率 9 1% (2例 ) ,4年内全部死亡 ,平均生存期为 6 2个月。疼痛消失或缓解2 0例 ;6例不全瘫痪患者 ,术后神经功能 1例完全恢复 ,2例部分恢复 ,3例无改变 ;完全瘫痪者则无一例恢复 ;14例无瘫痪患者术后 3例发生截瘫 ,较同期无瘫痪未手术者的截瘫发生率低。结论 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预后差 ,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稳定脊柱 ,减少截瘫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改良抗生素骨水泥体表半开放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创面
10
作者 林金銮 谢昀 +2 位作者 郑力峰 方凯彬 林建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探讨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体表薄片抗生素骨水泥半开放外置序贯方案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3例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清创-V... 目的探讨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体表薄片抗生素骨水泥半开放外置序贯方案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3例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清创-VSD-体表薄片抗生素骨水泥半开放外置序贯方案治疗23例(改良组),清创-VSD-传统骨水泥技术覆盖治疗2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构成比、存在吸烟史患者构成比、身体质量指数、创面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创面愈合质量及愈合时间、骨水泥覆盖后细菌培养阳性率、骨水泥松动率以及手术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骨水泥覆盖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骨水泥松动率低,手术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创面修复,无截肢患者;改良组创面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4年。随访期间创面溃疡均无复发。结论清创-VSD-体表薄片抗生素骨水泥半开放外置序贯方案治疗慢性溃疡创面,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松动发生,利于诱导膜形成及创面愈合,明显减少手术次数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创面 序贯治疗 封闭式负压引流 改良抗生素骨水泥技术 诱导膜
原文传递
锂剂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朝阳 张文明 +1 位作者 张立群 林建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锂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48只雌性SD大鼠,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动物下肢活动情况,检测小腿三头肌神经电生理及肌湿重,并对损伤远端神经纤维的神经丝... 目的探讨锂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48只雌性SD大鼠,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动物下肢活动情况,检测小腿三头肌神经电生理及肌湿重,并对损伤远端神经纤维的神经丝蛋白(NF200)、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P-75和运动终板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损伤后4周,实验组动物下肢已接近正常行走步态,对照组右侧肢体仍明显跛行;损伤后2周和4周,实验组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增大,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8周,实验组的小腿三头肌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3d,在距离损伤远端5mm处,实验组坐骨神经纤维内NF200呈连续丝状染色,而对照组仍然是颗粒状染色;损伤后4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可观察到实验组肌肉运动终板有新生神经纤维支配,而对照组运动终板上无神经纤维支配,两组ED1及P75染色未见明显差别。结论锂剂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耀宇 王发圣 +2 位作者 蓝文彬 陈尧清 谢昀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 目的探讨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2号缝合线穿过股四头肌腱和髌腱以构建尼斯结,收拢缝线间接复位远端和近端骨折块,依靠尼斯结的滑动加压和自稳定功能形成髌骨前侧张力带作为临时固定;对照组则使用点状复位钳直接钳夹骨折块复位及临时固定。两组复位后均使用克氏针钛缆作终末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2.165,P=0.04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4,P=0.612)。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9,P=0.760)。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 d出现软组织刺激症状,未予以特殊处理,术后2个月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术后12周随访时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无钛缆松动、断裂及腱性组织钙化等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P=0.932);研究组有1例80岁女性患者因股四头肌萎缩、打软腿、爬楼梯受影响等因素评定为良(27分),余24例患者均评定为优。结论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用于治疗髌骨横形骨折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并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横形骨折 张力带 内固定 尼斯结 间接复位
原文传递
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在AO-B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康复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嘉润 邱耀宇 +2 位作者 王海 王发圣 谢昀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在AO-B型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1—2020-10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2例AO-B型胫骨干骨折,观察组术后使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监测、指导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在AO-B型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1—2020-10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2例AO-B型胫骨干骨折,观察组术后使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监测、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经验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Johner-Wruhs评分。结果32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6个月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Johner-Wruhs评分:观察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对照组优7例,良6例,可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Johner-Wruh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B型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应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能完成可控制的、精确监控的、规范化的负重训练,可减轻患者早期训练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更早获得骨折临床愈合,实现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B型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康复训练 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