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神经内镜手术的双极显微剪刀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永明 杨修 +4 位作者 林毅兴 罗其中 樊翊凌 葛建伟 刘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双极显微剪刀 临床应用 神经外科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在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官测林 郑锦亮 +1 位作者 祁小龙 黄焱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0期212-214,2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8月~2018年5月于我院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术后行常规治疗干预)和高压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高压氧干预)各56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8月~2018年5月于我院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术后行常规治疗干预)和高压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高压氧干预)各56例。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相关指标及评分差异。结果高压氧组干预总有效率(85.71%)高于常规组(66.07%)(P <0.05);干预后两组血清NSE、BDNF和GFAP等神经功能指标低于干预前,GCS昏迷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高压氧组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 <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上、下肢功能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压氧组分值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等指标,促进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高压氧 神经功能 GCS评分 肢体功能评分
下载PDF
磁共振头皮定位法手术治疗颅内浅表肿瘤 被引量:8
3
作者 郑水顺 郑锦亮 +2 位作者 林瑞生 李榕 林才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8-1728,共1页
磁共振扫描技术不仅能对颅内病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也可对颅内病灶进行头皮定位,指导手术最佳的头皮切口及骨瓣。我们应用磁共振头皮定位方法对27例颅内肿瘤进行了手术定位,
关键词 颅内病灶 头皮定位 手术治疗 磁共振 浅表肿瘤 定位法 定位定性诊断 扫描技术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8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邱品生 马华荣 +2 位作者 林毅龙 卢靖 叶明星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诊断正确。8例TCCF通过DSA技术,采用可脱...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诊断正确。8例TCCF通过DSA技术,采用可脱性球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成功(成功率87.5%),1例采用弹簧圈堵塞近瘘口处血管。治疗后全部病例均获成功,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特征性眼部表现及超声、CT、MRI可确诊TCCF,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技术是目前TCCF最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内栓塞治疗 可脱性球囊 弹簧圈
下载PDF
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平 祁小龙 郭东斌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经额下入路手术,观察组采取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手术...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经额下入路手术,观察组采取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96.88%较对照组81.2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较对照组25.00%低(P<0.05);术后7d,观察组中国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高,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还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前窝底脑膜瘤 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 经额下入路手术 肿瘤完全切除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65例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振文 蓝佛琳 +3 位作者 郭东斌 官测林 郑锦亮 阙双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75-177,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病死率约40%-50%,位于老年住院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首。外科手术是治疗此类重症患者的有效措施。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不同神经外科医师处理此疾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术中策略...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病死率约40%-50%,位于老年住院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首。外科手术是治疗此类重症患者的有效措施。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不同神经外科医师处理此疾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术中策略等仍存在差异。鉴于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并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脑疝 老年住院患者 神经外科医师 显微神经外科 死亡原因 重症患者
下载PDF
颅脑外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锦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30例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经过。结果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30例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经过。结果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反应等因素有关。本组病人死亡9例,重残9例,中残8例,良好4例。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病人,应严密观察,及时复查CT,力求早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早期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分析
下载PDF
气切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廖柏兰 陈丽英 马锦秀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3-84,共2页
由于气管切开术(简称气切术)有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气管内分泌物、防治肺部感染的作用对重型颅脑外伤、意识障碍者还有减轻脑水肿、防止呼吸衰竭的作用,所以气切术在神经外科开展得越来越普遍.我科于1997.1~2000.12月行气切... 由于气管切开术(简称气切术)有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气管内分泌物、防治肺部感染的作用对重型颅脑外伤、意识障碍者还有减轻脑水肿、防止呼吸衰竭的作用,所以气切术在神经外科开展得越来越普遍.我科于1997.1~2000.12月行气切术30例,其中并发切口感染26例,感染率为86.7%.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术后 护理 并发 呼吸道通畅 气管内 肺部感染 原因分析 防治 通气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锦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6%,高于对照组的46%;且并发症发生率为16%,低于对照组的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有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 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锥颅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血肿302例
10
作者 蓝佛琳 刘天庆 +6 位作者 沈东炜 官测林 周建军 郭东斌 邱平 祁小龙 卢靖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锥颅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术前CT定位,手术室锥颅,术后持续血肿引流,必要时灌注尿激酶的治疗方法。结果 302例患者,术后6h内复查头颅CT,其中291例(96.4%)穿刺准确,锥颅针位于血肿腔内,11例因锥颅针... 目的探讨锥颅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术前CT定位,手术室锥颅,术后持续血肿引流,必要时灌注尿激酶的治疗方法。结果 302例患者,术后6h内复查头颅CT,其中291例(96.4%)穿刺准确,锥颅针位于血肿腔内,11例因锥颅针偏移行二次锥颅。引流2~7d后血肿量减少>70%的270例(89.4%),减少50%~70%的26例(8.6%),2例(0.7%)患者术后死亡,4例(1.3%)患者术后出血增多,改行开颅手术。结论对于生命征稳定,未发生脑疝的各种颅内出血患者,锥颅手术简单易行、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 尿激酶灌注 颅内血肿
下载PDF
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6例分析
11
作者 郑锦亮 邱平 祁小龙 《黑龙江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96-97,共2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为脑外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我院自2000—01~2007—12共收治136例,多采用单孔钻颅引流加生理盐水冲洗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琼英 黄爱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2期221-222,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症,其病死率、致残率均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定位准确性高、无明显禁忌症、危重病人耐受良好、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等特点,我科从2001年起开展微...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症,其病死率、致残率均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定位准确性高、无明显禁忌症、危重病人耐受良好、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等特点,我科从2001年起开展微创颅内血肿碎吸+尿激酶溶凝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官测林 周建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0期3483-348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给...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较其治疗前均明显缓解(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49±5.08、18.63±4.9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3周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5.00%)再出血,实验组仅1例(2.50%)发生颅内感染,经对症治疗已缓解,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60ml的老年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老年 高血压 安全性
下载PDF
氯己定含漱液口腔清洁减少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肺感染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氯己定含漱液口腔清洁减少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肺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颅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观察组应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清洁口腔,并为2组患者实施围术期... 目的观察氯己定含漱液口腔清洁减少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肺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颅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观察组应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清洁口腔,并为2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口腔细菌培养结果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细菌培养菌株的种类和阳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1,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采用氯己定含漱液进行清洁口腔,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己定含漱液 颅脑损伤 围术期 护理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死亡病例分析
15
作者 陈天成 阙双林 郑锦亮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65-165,共1页
目前,CT及MRI虽已普及应用,但颅脑创伤患者由于伤情危重,临床死亡率仍较高[1].我院自1991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颅脑创伤患者5251例,其中重型者4315例(GCS 3~8分),占82.17%.因伤情危重等因素致死者共有334例,占同期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 目前,CT及MRI虽已普及应用,但颅脑创伤患者由于伤情危重,临床死亡率仍较高[1].我院自1991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颅脑创伤患者5251例,其中重型者4315例(GCS 3~8分),占82.17%.因伤情危重等因素致死者共有334例,占同期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死亡 预后 急救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例分析
16
作者 陈天成 阙双林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死亡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周小菊 《蛇志》 2022年第1期90-92,119,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5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9)和观察组(n=43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5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9)和观察组(n=43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5、10、15 d的疼痛评分情况,并以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患者对疼痛管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降低(均P<0.05);其中干预后5 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0、15 d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7.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能有效降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疼痛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合作 疼痛管理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痛
下载PDF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谢志彬 吴行才 +1 位作者 周建军 官测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218-3222,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30 mg治疗,q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q...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30 mg治疗,q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qd,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用汉化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病情程度。比较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和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椎动脉Vm分别为(26.33±2.74)和(24.05±2.52)cm·s^(-1),基底动脉Vm分别为(39.02±4.01)和(35.11±3.67)cm·s^(-1),大脑后动脉Vm分别为(46.02±4.75)和(40.22±4.38)cm·s^(-1),NO分别为(105.64±11.27)和(92.26±9.37)pg·mL^(-1),ET^(-1)分别为(93.02±9.05)和(110.44±11.61)ng·L^(-1),DBP分别为(894.34±90.67)和(621.37±63.55)μg·mL^(-1),Hcy分别为(6.87±0.95)和(9.04±1.02)μmol·L^(-1),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4.87±0.49)和(5.97±0.60)mPa·s^(-1),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6.87±1.02)和(9.22±1.13)mPa·s^(-1),血浆黏度分别为(1.63±0.20)和(1.91±0.20)mPa·s^(-1),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2.97±0.31和3.87±0.40,DHI评分分别为(20.94±2.23)和(30.27±2.61)分,BBS评分分别为(43.24±5.09)和(40.34±4.03)分。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33.33%,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22%和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较单一用药的临床更佳,改善患者脑血流、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因子水平效果更显著,药物安全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司汀 吡拉西坦 缺血性眩晕症 脑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